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职责

时间:2022-10-12 06:35:4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教师;职责;动机;

自学;创新;质疑;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84―01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耕耘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作为,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语文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激起学生学习动机

许多人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一提到诱发学习动机,马上会想到精致的课件或精彩的导入,认为唤起学生的兴趣,很多时候靠学生喜欢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固然,这是一些可行的办法,但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激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思索、深入研究的动机,更重要的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思索、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往往来源于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

二、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应当是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领悟出来,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领悟和创造这些东西。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引导者以及具有各种能力和富有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角色,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智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点方法等。让学生自己想学、会学,想懂、懂想,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和健康的发展。

三、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教学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需要,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且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兴趣的转移,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成功的动力。

四、培养语文质疑精神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语文教师要勇于担负起打破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精神,不迷信教师、教材、乃至专家。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其二,在教学中让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才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起来。

五、做艺术感染的使者

人文精神不能靠教师的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使者,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的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以及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美、创造美。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兴趣为中心,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样性、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的变化繁荣中获取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只有教育工作者敢于创新,才能促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才能深切感受到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编:马德佳

上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探析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