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时间:2022-10-02 04:09:40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自主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怎样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并获得对新知识的建构呢?本人体会到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识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然后再诱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对这一矛盾进行研究。矛盾解决了,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同时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形成了更高、更强的能力。

二、“数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课本每章的章首语都是实际问题的导人,要重视对章首语材料的数学实验的挖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每章后面的应用举例,穿插在章节中的阅读材料,往往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用《标准》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经历其中,亲手实验,才会感悟“需要产生数学”的历史,由此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前人创造数学的人生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自觉地关注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多元答案”与“鼓励为主”是探究性学习的动力

“鼓励为主”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外动力,在本文的叙述中已反复体现了教学过程中“鼓励为主”的原则,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语言等都是作用于学生的“外动力”,而追求‘‘多元答案”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追求的动机。

四、“多元评价法”是爱护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我们过去的考试评价中,已经体现了对求解题的“分布和分发”和“酌情给分法”;填空题中多元答案的“相应给分法”。那么,对某些所谓“只有唯一答案”的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给予设定“估计分”,用来鼓励思维的正确性或奖励答题的认真态度。未尝不可!其目的只有一个,鼓励学习能力落后的同学,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时的答题,都要认真仔细地探究结论,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品德,并逐步地向正确结论靠拢。

在教学评价的主渠道还是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例如:设计一些学生有一定经验,但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相联系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抽象其概念、探究其规律。让问题更具有开放性,答案更具有多元性,评价更有灵活性。“――你真棒!”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和鼓励,是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

无论学生取得怎样的学习效果,只要付出了努力,付出总有回报!“――你真棒”!这句话要经常说,而且要对每一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学都要说“你真棒!”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就是最好的评价和回报。

上一篇:教育在“爱”中升华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