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02 03:47:04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艺术有力的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里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因而,音乐教学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情感目标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歌声更动听,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唱引感

由于学生缺乏唱歌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唱起来往往质量不高。在学新歌之前,首先要先听一听教师的范唱(教师最好是自己声情并茂的进行范唱,特殊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录像、磁带代替),因为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任何艺术手段更直观、更具体,也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来引感,使其心神产生振奋的快乐感,做到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1、范唱诱感。教者的范唱起示范作用,对于引发学生唱好歌的强烈愿望,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所以,这一环不可少。如在学唱《清晨》这首歌时,我利用声情并茂的方式先行范唱,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进而聆听到歌声的美妙,然后再熟悉歌谱,教唱歌词,有效地引发了唱歌的需要感。

2、听录音品味音乐的情感。在对歌词内容及旋律有了初步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要使唱歌的质量提高一步,可以利用放录音的方法,令其细心地品味小歌唱家演唱的韵味,反复识记歌词,耳听几遍,从中领略真情实感。然后再让学生随着录音机轻声地一遍又一遍地随唱,声音逐渐加大,直到基本能独立唱出,最后,让全班学生反复与教师哼唱,强化情感的表达。

二、练唱焕感

新授学唱环节结束之后,给学生一个小憩,歇歇嗓子,默记歌词或轻声地自我练唱,然后开始巩固练唱环节的正式练唱训练,以次来唤起唱好歌的情感。

1、典型引路感召情感。鉴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唱歌水平的差异,挑选学得快、唱得好的拔尖学生进行练唱,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感召唱歌情感。教师给以鼓励和指导,让他们的歌喉得到锻炼,提高唱歌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乐于自我表现。

2、齐唱上带动情感。在反复练唱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齐唱,相互学习,以优带差,会的要大声些,不熟的可小声点,最后达到都能放声歌唱的速度。

三、演唱迸感

在前两个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歌唱,这时就要开展竞争,刺激声誉动机进行饶有兴趣的演唱比赛,使唱歌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情感再跨新台阶。

1、分组竞赛激励情感。在分组竞赛之前,让学生酝酿一下情绪,练唱一番,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然后进行正式演唱比赛。看哪一组唱得齐,唱得好,让学生们评头论足,推选出优胜组,教师给予表扬,全班同学鼓掌表示祝贺。

2、选优秀歌手鼓励上进。分组比赛结束后,让学生推荐小歌手、小歌星,开展歌手评选活动。教师伴奏,歌手站在讲台上依次演唱,其他同学当评委,评定成绩(10分制),然后评选出优秀歌手。由教师、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发挥个性特长,调动唱好歌的自觉能动性,迸发出唱好歌曲的情感。

以情动人,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即审美教育者利用审美媒介以唤起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以达到塑造、净化情感的目的,使心灵高尚起来。音乐情感教学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愉快的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下一篇: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