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2 02:59:36

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金属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存在再狭窄率高、血栓源性强及支架永久存留于体内等缺陷,远期效果不理想。生物可降解支架(BDS)的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协作的加强,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有望最终取得成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生物可降解性支架再狭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33

高压扩张金属支架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再狭窄。金属支架还存在血栓形成、出凝血并发症、屈曲性不匹配、金属物永久存留于体内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缺陷。为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克服金属支架上述缺陷,研制新型支架势在必行。自1988年Stack等研制早期的生物可降解性支架(BDS)以来,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国内也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疗效满意,目前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已取得明显进展。

BDS具备的优点

①与金属支架相当的机械力学性能;②生物可降解性,在完成对血管壁一定时间的机械支撑作用后可自行降解,降解产物对组织无毒副作用;③良好的顺应性,易于通过病变血管;④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血栓源性;⑤比金属支架更易携带药物,局部缓慢投放;⑥良好的示踪性。

BDS的制作材料

材料及工程学研究表明,通过选用不同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配比,应用不同的技术工艺可制成多种类型、规格的BDS。

生物可降解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不明显,通过水解反应逐渐降解,产物为CO2和H2O,一般开始降解时间为6~8周。不同的生物可降解物降解速率不同,可降解共聚物也因所含物质的量不同而有不同的降解速率。生物可降解物质仅引起轻微的异物反应,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炎症反应轻微,无热原、无溶血、无全身毒性和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整个过程较少引起新生内膜增生及血栓形成,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血管通畅。

生物可降解性冠脉内支架的应用

金属支架置入后有高达25%~40%的再狭窄发生率,血管弹性回缩、内膜损伤、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及平滑肌增生是导致再狭窄的主要原因[1~3]。生物可降解膜被覆金属支架的表面为一薄层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既保留了金属支架机械力学性能,又具有血栓源性小、炎性反应轻微和内膜增生少等特性。

从理论上讲,抑制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血管内膜增生的药物可防止支架内再狭窄。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支架。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由完全BDS和药物两部分组成,以可降解聚合物为主体,兼顾药物涂层支架与BDS的优点,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提供更大的药物载荷;能够投放多种药物,不但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还可治疗原发病;对血管壁的机械作用力随着支架的降解而减小,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展望

载药BDS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血栓源性小,置入后血管内皮化更完全,载药局部释放,可抑制新生内膜增生,术后能减少抗凝药的用量,缩短给药时间。支架降解可减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膜的长期刺激,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尽管载药BDS目前所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但其在机械强度、体积、X线示踪性、支架置入系统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临床需要。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专业协作的加强,支架技术有可能进入一个新时代。

参考文献

1Mehran R,Dangas G,Abizaid AS,et al.Angiographic patterns of instent restenosis:classific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outcome.Circulation,1999,100(18):1872-1878.

2Nakatani M,Takeyama Y,Shibata M,et al.Mechanisms of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difference between plain old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rdiovasc Pathol,2003,12(1):40-48.

3李强.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1998,4(4):149-152.

上一篇:规范并加强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重症手足口病2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