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最具争议作文报告

时间:2022-10-01 10:25:41

中考最具争议作文报告

中考作文评卷的基本流程为:确定标杆(中心组成员提前进入题库。集体选出各类文各等级的标杆作文,详细阐述得分理由)――树立规范(上岗前培训,明确阅卷要求,统一给分尺度)――双评取均(对每篇作文进行“双评”,取两位阅卷教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双评争议(双评允许的分差一般不超过作文总分的10%,如果双评阅卷教师对同一篇作文所给的分差超过10%,即为争议文)――三评仲裁(争议文产生后,自动被提交到阅卷组长处,进入三评仲裁。各地对三评仲裁的做法略有不同,有的是中心组成员集体评判后给出最终得分,有的是组长给出最终的评分)。

随着网上阅卷在各地的陆续采用,各考区出现的争议文数量也越来越多。同样一篇作文,在一个评卷者眼里,被评为高分,到了另一位评卷者手上,却成了二类、三类文甚至是失误文。为什么在同样的阅卷标准下,会出现得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呢?除了有阅卷教师个人的好恶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考生作文中存在的诸多不足造成的。这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材料间缺乏必要的承转连接,给人材料不足以表现主题的印象;截取嫁接材料过程中细节的选择不到位,给人材料陈旧的印象;缺乏明显的点题,给人主题不突出的感受;文章构思另类,给人内容与形式两张皮、文体不规范的感受等。

成为争议文,进入三评仲裁是很危险的,仲裁得了高分自然值得欢喜,一旦争议成低分,就很“杯具”。考场上,我们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自己的作文成为争议文呢?首先,要依文体写作。写人就要强调对人物个性、品质的刻画,叙事就要写清事件的具体过程,议论文则要考虑论证的严密性。其次,要夯实文章内容。或者靠情节取胜,或者通过情感打动人,或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来说服人。再次,要有明显的点题和清晰的文章结构。考场的高分作文,其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衔接自然,不要因忽视结构造成作文出现明显的瑕疵。

下面集中展示在2010年中考作文阅卷现场出现的几类普遍的争议现象,相信大家读后会有感悟和启示。

创新与偏激之争:我读《三国演义》――致祖先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主刘备:

您好吗?

我想此时此刻您定在注视。叹息……

花开花落。千年时光带不走你的风流痕迹;云卷云舒,万世子孙孰不知你的“良苦用心”。我读《三国演义》,我读出了你,读出了我的祖先,读出了后人对您的“赞叹”――

我怎么会有你这种祖先?

读《三国演义》就令我兴奋激动,想你就使我伤心悲痛。我该怎么说你呀?还是让潜伏的罗贯中来吧!

你是否是靖王之后已无从可考,但你却败落到卖草席的地步,硬要向他人炫耀自己本是皇室后代,你这也太丢脸了吧!你空怀大志,满口仁义,又能咋的?遇事时你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这么胆小怎能成大事,立伟业?该出手时你不出手,偏偏要伪装成假慈悲。别碰火时你偏点火,败走麦城的关羽被孙权的部下杀害,你全然不顾孙刘多年结成的稳固联盟,硬要劳兵伤财去攻打吴国,最终却落得蜀国元气大伤。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呀。

治国上你没有雄才韬略,有的只是鲁莽,意气用事。好在你上辈子修来福分,居然冒出个智多星诸葛亮为你出谋划策,让你苟全性命,偏安一隅。而治家上,你更是一塌糊涂啊。

我觉得你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长坂坡上,你与甘、糜二夫人和阿斗等家眷失散,赵子龙大将军在乱军中寻找他们的去向。当赵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乱军中奋勇救出幼主阿斗时,你不但不怜惜流着你的血脉的儿子,反而还将他怒摔;只为换取赵云对你的忠心耿耿,却不惜将家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而后来那位被遗为“笑柄”的扶不起的阿斗,还不是赖在你的教子有方,才会导致“乐不思蜀”的结局。一个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的人,还谈得上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吗?我不以为然。

成也罗贯中,败也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造就了你的神话。而说实在的,刘先主,我对你的品行,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我也姓刘,但我庆幸,我没有你这种优柔寡断、虚伪矫作、不负责任的基因。

因此,我还是要在这里好好地“赞叹”你,感激你!祝你

基因失传!

你的后人:刘××

2010年6月17日

(文/江西考生)

最终评分 47分(总分50分)

争议点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是正面形象。历来被人们歌功颂德,他成了正义的化身,仁慈的代名词。当这篇文章走入阅卷组长的“仲裁端”时,鼠标的滚轮来回了N次。看到初评这篇文章的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一位是28分,一位是47分。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大呢?

给28分的那位老师认为,这篇文章初看开头,是要对刘备进行赞颂,而大量的篇幅都是对刘备的谩骂与不恭,这明显损毁了刘备的形象。加上用词上很偏激,感觉此篇文章过于另类,属于思想不健康的作文。因此,给出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给47分的那位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新意多多,初看眼睛放电,再看拍案叫绝,顿时有了精神。首先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很有特色。采用书信对话的形式,拉近了自己与刘备之间的距离,如话家常。再者,作者一改他人对刘备赞扬的做法,而是对他的优柔寡断、虚伪矫作、不负责任等品行,给予严厉的批判,有理有据。这也是这篇文章最闪光的地方。作者有创新,见解新颖,行文又有文采,符合阅卷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要求,应该给高分。

其他评卷老师也对此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卷组长赞同给高分老师的意见。最终,专家组综合各阅卷老师的意见,给出了47分的仲裁分数,这也算是给这位敢于大胆创新的考生最好的褒奖吧。

启示

创新要有凭有据,切不可丢掉理性分析,想当然地“认为”。

(荐评:赖积华)

形式与内容之争:在乎

探究对象:金钱与正义

探究目标:遥想先哲的故事,追寻他们的根本。研究他们的“在乎与不在乎”,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形成报告。

探究实验一:取黄澄澄的金钱少量。用蘸有足量的“不在乎”与“在乎”溶液的滴管,分别滴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不在乎”加入后,金钱迅速溶解,放出一种香的味道,溶液变成天空的湛蓝色。

“在乎”加后,金钱表面覆盖了一层黑色物质,并散发出一种铜臭气味,溶液变成浑浊的黑褐色。

联系:陶公不慕权势,只钟爱自己的“”,披一身素衣,“荷锄而归隐田园”,自号“五柳先生”,于是,五棵柳树之间才多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豪迈、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情、桃花源里的那份安详。又如李白,二代诗仙不求“力士脱靴,贵妃磨砚”而“仰天大笑出门去”,唱出“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于是乎,“酒入豪肠,三分酿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探究实验二:取被烈火焚烧的两粒“正义”于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在乎”与“不在乎”溶液,静置后,观其现象。

“在乎”加入后,正义的黑色外壳渐渐褪去,显现出一束耀眼的太阳似的光芒,在此折射下,溶液也显得五彩缤纷。

“不在乎”加入后,正义的黑色外壳越变越大,并有更多的黑色固体析出,溶液渐而变成殷红的血色。

联系:一声“还我河山”的怒声,如雷鸣电闪,便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敬畏,然而秦桧之十二块金牌让他“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在“莫须有”的罪名中含冤而死!长亭外,古道边,才有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公正。不仅如此,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感天动地,谭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无畏让神鬼惊心……这些都诠释着正义的精神。

探究总结:面对钱财名利,面对生死,有的人因义薄云天而“重于泰山”;有的人因寡情薄义而“轻如鸿毛”,其中全在于“在乎”二字!

探究结论:前人的动作已为陈迹,时代属于我们,有所“在乎”,也有所“不在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明了其取舍之道。

朋友。知道了应该“在乎”什么和“不在乎”什么吗?

(文/江苏扬州考生)

最终评分 54分(总分60分)

争议点

这篇作文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包裹议论文的内容。评分时,按照扬州市中考阅卷规则,一篇作文同时由两名教师评分,结果一名教师欣赏实验报告的创新形式,给出了58分的高分;而另一名教师觉得这篇作文形式大于内容,给出了38分的低档分。由于分差高于6分“误差值”,文章被自动提交到阅卷组长处,由阅卷点专家组讨论。

讨论中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用“实验报告”本来很有趣。但前几年好多人在写,“至今已觉不新鲜”,本文形式大于内容,要论证不妨就用正统的议论文形式,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结构展开,岂不是更好?

而支持者则认为,即使实验报告形式不是作者原创,但创新精神应值得鼓励,而且本文的内容跟命题很妥帖,可见本文不是形式主义。再说,本文论述中论据很丰富。既有陶渊明、李白、岳飞等名人事例,更引用、化用了大量的诗词名句,既有重点论述的,也有简略概述的,例证引证的配合,详与略的配合,恰到好处地证明了观点。

反对者随即指出了本文运用论据的一点不足,一般议论文论据应该兼顾古今中外,但本文的论据以古代的事例居多,现代的事例偏少,外国的事例没有,这影响了论述的普遍意义。

几经争议后,专家组采取了折中的做法,认定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但不宜划入一类卷上,定位在一类卷中比较适宜,最后评为54分。

启示

文体规范,内容具体是最重要的,不要因营造花哨的外形,而忽略了内容的安排。

(荐评:周国安)

文体是否规范之争:考验

中考前最后一次语文测试的卷子发下来了。老师只在作文旁用红笔赫然写了八个字――“心无杂念,迎接中考”。事后,老师向全班解释道:“这次的作文我没有改分数,只是送你们一句话。中考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考验,而面对这个考验,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心无杂念。”我恍然大悟……,

昨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坐在沙发上闲聊。无意间提起中考,我信誓旦旦地向爸爸保证:“老爸,我这次中考,一定能超越所有的对手,考上理想的中学。”原以为爸爸会为我的雄心壮志感到自豪,没想到爸爸一脸凝重,和我说起了奥运冠军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龙岩的奥运健儿何雯娜初次参赛便一举拿下了女子蹦床的冠军。所有人都为之惊叹。比赛结束后,一位记者采访何雯娜:“你年纪轻轻就拿下了奥运冠军,有什么诀窍吗?”何雯娜笑了笑,平静地说:“我只是尽力地做好每个动作而已。”

如此简单的回答,其实蕴涵面对考验的人生哲理。面对中考,或者是今后人生道路上更为艰难的考验,我们都必须做到心无杂念。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国王,向技艺精湛的骑师学习骑马。一段时间后,国王提出要与骑师比赛骑马,骑师同意了。比赛过程中,国王换了三次马,但都输给了骑师,便责怪骑师没有把真本领教给自己。骑师解释道:“我已经把我所学的骑术都教给你了。你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因为骑术不好,而是因为你没有将心思都放在马身上,无论你是超过我还是落后于我。都担心是否会被我追上或是如何追上我,全然没有注意与马的配合,所以才会输给我。”国王听后,认真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学会了如何骑马。

这个故事无非想告诉我们,面对考验时,不要过分关注对手或是敌人,踏踏实实发挥好自己,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总而言之,面对任何的考验,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否做到心无杂念,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每一次接受考验的都不仅仅是你的才能,还有你的心理素质。

(文/福建龙岩考生)

最终评分 63分(满分70分)

争议点

福建省龙岩市作文题目第(2)题为:生活中,我们要面对很多考验,有失败,有诱惑,有掌声……请以“考验”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本文应此题而作。

本文作为中心组的样本卷,评定分数一类下63分(满分70分)。评卷培训中一些老师有不同意见,认为该考生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应判为“不切题”,分数定在三类卷(42~53分)为妥。中心组认为。由于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变化,该文可能代表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般特点,应当慎重给分。

本文共7段,作者从记叙中考前老师讲评试卷开头,用老师的话“面对考验应该心无杂念”巧妙提出中心论点。第2段过渡,写回家后与父亲聊天保证中考考出好成绩。第3段写父亲讲何雯娜于比赛中“只是静心地做好每个动作”因而夺得奥运冠军的事,从正面证明了文章开头提出的观点。第4段是议论。第5段写自己因此“想起的”一国王赛马中“只想输赢而忽略与马的配合”终至不赢的事,从反面论证。第6段,议论。第7段全文总结议论,深化和强调中心论点。综观全文,中心论点明晰、正确,论述有理有据,论据鲜活,条理清晰。表达方式上夹叙夹议,先叙后议。行文上语言简洁,通顺。

但是,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从体裁上讲不具典型性。通篇记叙成分过多,给人以离题的感觉。所谓议论文,总应以“议论说理”为主体,也即以“摆事实,讲道理”的“讲道理”为主。分析问题,剖析问题,把问题讲明说透,使人折服,是最能体现议论文写作真功夫的。本文因为以叙事为主,说理论证部分非常薄弱,最终判定不能进入一类中,为一类卷下比较合适。

启示

写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合理有据,主体以“议论说理”为主,不要写成四不像。

(荐评:戴生晟)

材料是否新颖之争:不会变的是雪的可爱

没有雪的冬天不能算是冬天,因为冬天里唯一可以用来体验自然的美妙的事物,便是无瑕的白雪。

我总爱去林间访雪。大雪之后,整个大地都只剩下黑白两色,似成了一幅简约的中国画,五色杂陈的世界一片孤寂,让人的心境也纯粹了许多,精神也放松了许多,雪的可爱便在于此。

我看雪。是看它的银色空,于无声中想象有声,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滑向岁月的深渊,去领略生命的无涯与多姿,变成一张洁白宣纸,随时等待思想的浓墨滴染出绚丽的色彩。

双手轻捧一捧雪,亲吻它一下,这捧雪笑了,笑得那样灿烂,笑得那样可爱。于是我也禁不住笑了起来,是这捧雪感染了我,让我与其同乐。它笑得很轻,似乎一捏就碎,而我想仰天长啸,抒尽我心中的喜悦,但也生怕打破林间的宁静,于是便将其留至心中细细品味。体味着雪的可爱之处。

乡村里的落雪使农人们望见了收获的美景,这便是冬天麦盖三层雪的缘故。农人们为庆祝此事,便围灶而坐,暖一壶热酒,以雪为伴,以滴落的檐水为音乐,怡然地品味着上苍的恩赐。雪的可爱因有人为伴而得以体现。

阳春三月,往日的落雪便在林间、田野悄悄地消融了。林间的小溪潺潺地流淌,流水更为清澈,笑声更为爽朗。田间麦上的雪花虽已逝去,但它化为水悄悄地浇灌着饥渴的麦苗,此时的雪虽因阳光的到来、温度的升高而离我们远去,但它仍然感动着我们,奉献于世界。

雪花变为流水,它的形体有了很大的变化。雪花与流水似乎毫无关联,但其中不变的是它的可爱,它的无私……

我们的生活便如落雪一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其中不变的是生活的真理,生活的可爱,生活的动人之处。

(文/安徽考生)

最终评分 51分(满分55分)

争议点

阅卷评分时,这篇文章一名教师打成40分,一名教师打成52分。打40分的教师认为。该文是围绕提示语中的材料写的,没有新意。另一名打52分的教师认为,这篇文章语言精美,思路清晰,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才思如泉涌。

由于分差高于5分“误差值”,文章提交到阅卷组长处,由阅卷点专家组讨论。

讨论中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提示语中的材料只是个引子,作文应力求创新,选材要新颖。尽量不要用提示语的内容,以免俗套、陈旧。应该力求写自己的生活内容,立足于选用提示语外的材料。

而支持者则认为,作者赋予雪以灵性,既表达了对雪的无私奉献的敬意,又增加了一定的亲和力。优美的语言下,既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又点出了融化的雪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道出了雪的贡献,突出了雪的可爱。文章的结尾由雪到人,讲出了生活的具体内容会变,生活的可爱与真理不变。结尾正是深化了主题。

反对者随即指出了结尾一段。也是模仿提示语作结,而且有画蛇添足之嫌,反而使中心不够集中,因为题目的关键词是“雪的可爱”,而结尾又谈到生活的真理,生活的可爱、动人。前面没有铺垫。也显得突兀。

几经争议后,专家组认定这是一篇优秀作文,考生是围绕提示语的内容展开的,写雪的可爱是步步深入,富有诗意的,语言功底又这么好,这样的文章定位在一类卷中比较适宜,最后评分为51分。

启示

尽量不要选用提示语中的材料来写,以免被误以为是扩充材料。

附题目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荐评:金星闪)

上一篇: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作品 下一篇:几个广告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