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遭遇生死抉择

时间:2022-10-01 10:13:12

纺织企业遭遇生死抉择

众所周知,近年来,纺织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金融机构的紧缩政策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因素,压得许多纺织企业都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对许多中小纺织企业更是雪上加霜,许多中小企业甚至不得不停产或者转产,这个关系到1.7亿人口生计的大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摆脱危机成了每个纺织企业绕不过去的难题。

去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出口增幅逐步回落,出口企业承受的压力明显加大,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下降明显,亏损和经营困难企业增多。

纺织品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去年的外贸顺差超过1500亿美元。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4%,加之美国次贷危机仍在扩散,悲观的气氛正笼罩于中国的出口产业。纺织工业协会的调研初步结果显示,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

据了解,2007年纺织行业累计出口1756.16亿美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19%,这是全行业出口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低于20%,今年前两个月,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64.4亿美元,仅增长5.7%。

生存考验

浙江省湖州市浓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卫平日前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先是一声长叹。他焦急地说:“我们公司这些年一直是微利企业,净利润率水平也就在1%~2%。现在经营环境已经大变样了,我们几乎已经无利可图。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只好关门了。”据吴卫平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已经有100多家服装企业倒闭,他很担心自己的企业能否熬到年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去年1/3的纺织企业创造的利润占了整个行业的80%,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大多在6%~10%,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9%。该协会有关负责人称,即便创造利润的1/3企业也正经历着最难熬的阶段,大的订单已经很难拿到。据统计,我国销售量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4万多家,而小纺织企业有几十万家。也就是说,如果不提高出口退税率,这几十万家企业大部分将倒闭。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派出6个调研组分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进行调研。这6个省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6个省的出口量占全行业的85%。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调查发现,目前纺织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利润急剧缩水;再加上国家调低出口退税率、加征出口关税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影响,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已难以为继,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停产倒闭。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目前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之下,纺织行业中只有那些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承受力强一些,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很难应对,几乎已经处于无利可图的边缘。

症结所在

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报告分析说,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企业接受国外订单减少,出口增速回落;出口换汇成本下降跟不上汇率的升值幅度,企业处于亏损边缘;主要出口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亏损企业增加。

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外部原因造成的,也有内部结构失调造成的,目前纺织的大市场环境不好是事实,但是从世界纺织行业的大市场中看,纺织并没有萎缩的迹象,虽然美国受次债危机的影响,消费有所下滑,但是消费量仍然是巨大的,在我们对美出口增速下滑的同时,我们的周边国家对美出口却是大幅增加,另外世界整体纺织市场的消费仍然是呈上升的趋势,说明纺织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萎缩。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只要市场存在,企业就有生存的可能,关键是你的企业能否适应市场,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企业不能让市场适应自己,而应该针对需求适应市场。现在遇到困难比较大的中小纺织企业多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质量差、个性缺)和企业成本高(单位劳动生产率低),而面对诸多困难能够挺立潮头而不倒的企业,多数有自己的绝活和特色。

从客观上说,入世以来我国出口虽然高速增长,但是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此,我国政府结合“十一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进出口、汇率形成机制、劳动力、资源、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长远看,这些政策必将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出口企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短期内企业还不太适应,造成了暂时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出口导向型政策发生转变,企业难以很快适应。自2005年起,我国相继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出口暂定关税和配额管理等多项政策进行了调整,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时间里,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出口退税率调整达到6次之多,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累计超过3000种;加工贸易政策调整5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共计3300多个(十位税号)商品。这些政策从到执行,缓冲期较短,企业难以很快适应。

另外,2008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由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贷款规模,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一些企业即使能贷到款,利息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生产运营综合成本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一是用工成本逐年增加。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企业用工数量大增。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招工难、员工流失多的问题日益凸显。企业为招到工人和留住熟练工相应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另外,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要依法为工人上足“三险”,也使一些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二是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的推动下,国内市场相关产品如石油、煤炭、钢材和农副产品等价格也大幅上涨,出口加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三是环保支出明显增加。许多中小企业在最初建设时生产工艺和设备上就存在先天不足,这为日后的污染和高能耗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开始强化环境保护的执法和惩治力度,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强制性环保措施成为企业运行的先决条件,对排放不达标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实施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从根本上加大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

――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大批产品出口失去价格比较优势。近期由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美联储大幅减息以及美元进一步走弱,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大。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玩具、家具等产品出口大多以美元和港币结算,人民币的快速升值,直接导致这些行业出口竞争力下降,价格优势丧失。纺织企业从接单到交货一般需要近半年左右时间,而这一期间人民币升值侵蚀了大部分利润,虽然企业在接单时可以锁定远期汇率结算,但对汇率的涨跌幅度极难把握,由此给出口企业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另外,由于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也相应增大,应对汇率波动风险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间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报告认为,从主观上说,近些年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出口企业靠薄利多销维持了庞大的出口规模,而忽略了企业自身素质和产品素质的提高,因此在现阶段成本上升、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等情况下陷入困境。

――缺乏核心竞争力。一是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人才匮乏,很难培育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据商务部调查,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有3%至5%,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自有品牌只占10%左右。一些小型出口企业为跨国公司充当加工组装车间,靠跨国公司的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维持生存,出口产品单一,附加价值低,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二是从业人员素质明显偏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从学历结构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约占40%,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1%。从专业技术职称看,有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10%,其中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约占5%。缺乏优秀人才或留不住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之一。三是企业管理效力不高。在许多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实行家族式管理,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随意性,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管理效力,无法与先进的企业开展有效竞争。

――信用基础较差,增大了融资困难。中小企业一般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透明度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经营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信用程度低,经营风险大,持续赢利时间短。这些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无法达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而金融业由于实行谨慎原则,制定了相对严格的经营规则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流通性。加之金融机构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在搜寻适合自己投资方向的优质小企业时遇到的问题是,信息不足、风险过高、成本过高。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存在失衡,由此在贷款方面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出口退税率成“生命线”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出口退税是构成其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纺织业遭受冲击之后,纺织企业自然而然地便把目光集中到了出口退税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经过测算和调研,13%的出口退税率是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命线”。

据记者了解,历史上纺织业的出口退税曾降至11%,1998年,由于多数企业面临着困难,纺织业出口退税也曾回调到15%,此后又降到了13%。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从2007年7月开始,服装与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又进一步下调到5%。据纺织工业协会测算,2007年下半年,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服装行业损失利润48亿元,利润率下降0.26个百分点。

纺织工业协会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国际纺织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中国与印度、越南都处在较劲的关键时刻,后者不希望把努力打拼出来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与他人。

浙江省湖州市浓浓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卫平说,出口退税率保持11%的水平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如果出口退税率能提高到13%以上,这样他们企业将能略有盈余。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朱青说,出口退税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中性税种,并不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更不能把它作为一种税收优惠。特别是在出口环节上,应该让关税担当调节功能,出口退税应该全额退还给企业。

洗牌格局不可避免

中国纺织行业的大洗牌格局不可避免,整合市场、整合资源、整合产业链条是大势所趋,做为一个企业,如果不想在这次大整合过程中消亡(或者说能够被整合进去),就必须主动出击,提前为整合做出准备,当然整合的领头羊则是行业内具有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

在未来几年内,纺织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转变观念,依靠自身的实力做“山大王”的年代已经过去,必须融入在市场整合的大潮中,因为在市场细分和产业布局调整之后,没有被整合的企业的必然走向消亡,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实际上彩电、汽车、洗涤剂及钢铁等行业整合已经走到前头,今年纺织行业的困境也为纺织行业的市场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发达国家纺织行业生存下来的成功经验也是资源和市场的整合,资源和市场整合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被兼并,而是建立不同层面的战略同盟,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进行资源和市场共享,从而提高每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能够被整合,许多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在这次纺织行业的整合大潮中会被淘汰出局。

尽管要求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呼声很高,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口退税率下调,短期而言,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但从长期来看,将会促进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有关专家认为,从国内纺织行业发展的大背景看,中国纺织品生产的“井喷”式发展时代已基本结束,今后将难以在规模上继续形成大的突破,后期将逐渐以淡化总量、注重质量为发展方向。国家在确定“十一五”以“调整”为主基调的同时,必将在“限制产能”方面予以辅助政策措施,产能的迅速膨胀已经并将继续受到资金、原料、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

分析人士认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绝非偶然。从宏观角度看,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家宏观调控出击“组合拳”的一个步骤,首要作用就是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从纺织行业发展历程看,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是国内纺织行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

权威人士指出,在出口退税下调及国家宏观调控的调节下,一些以低附加值竞争的边缘企业会由微利变为无利,并进一步被市场淘汰。而有市场承受能力、赢利能力强的大纺织企业会留下来。这将促进全行业结构升级,提高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整体竞争环境日益艰难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抑制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都将有辅助作用。

所以,对纺织企业而言,面对目前如此多困难,要想生存下去,既不能期待政府出台政策保护,又不能等“救世主”来拯救,因为幸运之神不会光顾那些不努力的人们,只有从现在开始,自己更加努力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不要好高骛远的想入非非,谋求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眼睛向内、狠抓管理,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的步伐和不断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坚决淘汰落后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纺织业整合的大潮中挺立潮头,不被淘汰。

上一篇:试论企业并购中财务分析及作用 下一篇:谈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