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01 07:50:40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当前中职生在学习C语言课程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编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生;C语言;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96-02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科目之一。在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很容易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对C语言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流于应付,考试结束后基本上就抛之脑后了,更不用说以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的现象,那么在C语言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认识到编程的重要性

在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们计算一道数学问题即“百鸡问题”,“百鸡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张后丘建在他编写的《算经》里提出的一个不定方程问题,即“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这个问题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马上就能列出一个方程组。设公鸡(鸡翁),鸡(鸡母)和小鸡(鸡雏)各为x,y,z个,可列出如下方程组:[x+y+z=1005x+3y+z/3=100],但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根本解不出此题,即使数学再好的人也解不出,因为这是一个不定方程,但利用编程就可轻松实现。对此题分析如下:因为是百钱买百鸡,若全部买公鸡,最多买20只,显然X的变化范围在0~20之间,同理,y的变化范围在0~34之间。计算程序如下:

main()

{int x,y,z;

for(x=0;x

for(y=0;y

{z=100-x-y;

if((z%3==0)&&(5*x+3*y+z/3==100))

printf(“公鸡=%d,母鸡=%d, 小鸡=%d\n”,x,y,z);

}}

运行这个程序,将看到如下输出结果:

公鸡=0,母鸡=25,小鸡=75

公鸡=4,母鸡=18,小鸡=78

公鸡=8,母鸡=11,小鸡=81

公鸡=12,母鸡=4,小鸡=84

简短的几条语句,就能解出数学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程序,让学生们感到这门课程即重要、又有意思、还有一定的难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们认识到编程的重要性。

2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灵活运用

在讲完getchar()函数、putchar()函数、scanf()函数、printf()函数后,让学生们编写如下程序:输入三个字符,然后按输入的顺序输出这三个字符,依次输出它们的代码值(ASCII码),最后,再按与输入字符相反的次序输出这三个字符。学生们看到这道题后,马上就能编出这个程序,基本上都是这个方法:

main()

{char a,b,c;

scanf(“%c%c%c”,&a,&b,&c);

printf(“%c,%c,%c”,a,b,c);

printf(“\nASCII码:%d,%d,%d”,a,b,c);

printf(“%c,%c,%c”,c,b,a);

}

但我在讲课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充分弄懂弄通这些函数,能弄清这几个函数的异同点,我让学生们在编写这个程序时,要把这四个函数同时用到。最终编写的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char a,b,c;

a=getchar();

scanf(“%c%c”,&b,&c);

putchar(a),putchar(b),putchar(c);

printf(“\nASCII码:%d,%d,%d”,a,b,c);

printf(“%c,%c,%c”,c,b,a);

}

如果能编出这个程序,说明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完全明白了,而且也让他们知道一道题有多种方法。还有在讲完循环这一章后,在编写程序“求1到10的累加和”这样的程序时,我让学生们分别用while()循环、do while()循环和fof循环各编写一遍等等,这样不仅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开动了脑筋,而且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从易到难创设学习题目,让学生收获自信,培养长期兴趣

学生对学习C语言有了兴趣,并非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兴趣有可能被磨灭。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延续学生的兴趣,这个过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了最为关键的。

教师可以做如下改革工作。学习完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后,除了弄懂弄通教材上的语句、程序后,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补充。在后期教学中将分单元兴趣化教学引入课堂和上机练习题目设计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动脑子的乐趣。例如:利用循环知识打印一个图形,教师先举一个用“*”组成的正直角三角形的实例[2],程序如下:

main()

{int i,j;

for(i=1;i

{for(j=1;j

printf(“*”);

printf(“\n”);

}}

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动脑筋,再自己编程打印出倒直角三角形、矩形、平形四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等图形。让学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这样寓教于乐,在上机实践时也不会感觉无事可做。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从事C语言教学过程中得出的几点体会,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起来较轻松,对C语言也非常感兴趣,现总结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C 程序设计教程[M].2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琳.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01.

[3] 陈琳.C语言学习辅导与上机实习[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01.

[4] 魏青.《C语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上一篇:车身尺寸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简述 下一篇:独立学院学生VB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