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角下的企业生态位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01 05:47:43

和谐视角下的企业生态位应用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9YJC630099)、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JA11178S)资助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企业生态位”来源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种群和单个企业两方面展开。本文通过对企业生态位理论的分析,论述传统和谐思想视角下的企业生态位应用问题。企业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内生态和谐,错位发展有利于减少企业间的直接竞争、促进企业间合作,企业应该以人为本,践行公民责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和谐 生态位 战略

企业生态位理论综述

(一)企业生态位概念综述

“企业生态位”来源于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20世纪60年代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后,国外学者在该理论的宏观和中观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重点研究,近几年才将该领域成果引入企业领域。企业生态位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种群和单个企业两方面展开。企业种群生态位亦即宏观生态位,研究处于相同环境中的企业群体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选择其中的企业种群,分析企业种群差异化的原因;企业个体生态位亦即微观生态位,研究单个企业与种群内其它企业之间的差异及其来源,分析企业占据的生态位与企业自身的互动关系。

企业种群生态位研究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生态位宽度观,强调企业的适应性;二是资源分割观,强调企业竞争能力。国内学者的研究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认为行业和企业都占据了企业生态大环境中的一个位置,企业生态位表明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生态位是动态的,取决于企业的主动选择行为和竞争行为(梁嘉骅等,2002)。

(二)企业生态位性质研究

对概念的研究表明,企业生态位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包括技术、制度、所处地理位置、顾客等。拥有类似技术的企业会形成一个种群,拥有此类技术的企业越多,种群密度越大。利用技术因素对企业生态位进行识别,技术生态位接近或拥有类似创新能力的一类企业行为受实际竞争位置影响,可以借此解释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的差异和战略联盟的成因。同时,企业的合法性及社会认同度制约了企业生态位的形成;地理位置、价格和企业自身规模等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生态位优势。

(三)企业生态位的应用

从企业种群生态位密度出发,测算种群内企业数量与资源容量的比值,研究生态位内的企业死亡率。通过衡量单个企业的生态位与其它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可以估计企业面临的竞争强度:若重叠密度低,即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数量少。重叠密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也因生态位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单个企业的生态位重叠密度小于种群密度。因此,企业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决定了企业间直接竞争的可能性,对资源需求的差异化有助于缓解竞争或产生互补。

总体而言,对战略网络中各节点企业生态位的管理模式有初始生态位的选择与优化、合作竞争和共存等。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竞争战略,可以衍生出错位经营战略、价值创新战略、资源扩充战略等(单汨源等,2006;陈丽娜,2009)。从生态位角度判断,企业可以谋取小生位、垄断生态位、生态位联盟、重新配置资源和通过学习将资源内化(刘希宋等,2008)。

(四)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主要问题在于对企业生态位缺少统一的分析思路,进而导致在研究企业生态位战略应用研究中相关因素分析缺少统一标准。正是由于缺少一致标准,企业生态位的战略应用往往遵循单一维度进行,导致产生诸多理论,难以产生较高可信度、准确性和普适性的研究结论。忽视了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生态位的变迁规律也无从掌握。因此,需要从一个能够统驭生态位性质的新视角分析企业生态位的战略应用。

传统和谐思想对企业生态位的启示

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由“人和”、“和合”与“和谐”构成(苏宗伟,2009)。“人和”意指个体内部、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和外争”、“执中致和”;“和合”强调多元协调,有序对称,相辅相成,和而不同,竞合共赢;“和谐”则是事物间的均衡关系,能够容纳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既是客观存在,也是主观感受。

(一)人和思想与企业生态位

企业生态的和谐首先体现在企业员工自身和谐上,员工的个人欲求与现实能够实现平衡。因此,需要拓展企业人力资源生态位,令员工能较好适应环境变动。

企业生态的和谐还体现为企业员工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由全体员工共同运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均是平等主体,人力资源被组合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协作以实现企业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生态位的开放性、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能够制约企业生态位(陈月等,2011)。

企业内生态的和谐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企业内生态和谐的基础上,企业的各种资源互相协作,不断扩展或巩固企业生态位,实现“内和外争”。企业生态位的变迁也受到“人和”的影响,不应采取过激的竞争手段,即企业对外竞争既不可“不及”,也不可“过”。

(二) 和合思想与企业生态位

“和合”概念强调不同事物之间、事物的不同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因此,减少企业生态位的重合密度,适当地拓展生态位宽度,有利于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降低企业之间直接冲突、恶性竞争的可能性。

和合思想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相反,和合思想认为应该肯定差异性,并有原则地解决差异性所导致的矛盾。因此需要调整企业生态位,令企业所处的生态位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同一生态环境中,企业生态位的宽度决定了竞争程度,因此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的生态位相似性有限。

(三)和谐思想与企业生态位

西方思想体系中的“和谐”表述趋向于外在的形式美,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导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二元对立,强调管理的服从与控制。西方和谐思想认为在管理中导致矛盾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在此影响下的企业生态位控制必然导致企业与生态环境对立,企业生态位的调整是对生态环境的被动适应,难以根除企业对自然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传统和谐思想认为和谐是由内及外的自然状态,企业必须首先实现内部治理的和谐,才可言及企业与产业伙伴、竞争对手、社会公众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企业应该首先规划内部生态至合理水平,对外部生态位进行动态优化:以“宇宙中心主义”作为出发点,把所有生态要素作为平等主体对待,寻求事物的根本规律―“道”,人人都通过“正己”来达到“正人”的目的,从而实现全生态领域的广泛和谐。这一管理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基于传统和谐思想的企业生态位应用

企业管理的过程可以用性质―愿景―生态位三方循环反馈机制来解释(钱辉,2008)。除性质―生态位的互动遵循客观规律,企业无法操纵外,其余互动关系均是企业可以主动参与的。因此,要在三者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应用传统和谐思想进行分析。

(一)自身和谐:内部生态系统的优化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制约了企业生态位的形成和演进。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企业可以在性质―愿景―生态位循环中较快地调适。构建学习型组织,整合企业教育系统,促使员工掌握必需技能,树立与企业愿景相协调的价值观,消除制约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主动适应环境变动,达成员工的自身和谐,为企业发展、变革打好基础(林纾、陈国辉,2010)。

企业员工的自身和谐还包括员工之间和谐相处。企业应协助员工选择好自身的生态位,将员工个人利益聚焦于组织目标。企业员工的生态位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设计的影响。重叠度较低、生态位较宽的企业人力资源生态有利于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实现“内和外争”。 因此,企业生态位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中,应实行“中庸管理”,首先树立“度”的概念,其次选取最佳度,最后把握最佳度。

“六位成章”说明企业管理系统的每个部分均占据了自己的生态资源,企业生态位是各部分生态位联合的结果,只有各子系统的生态位稳定,整个企业系统才会是稳态系统。为了维持稳态,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即“刚柔立本”。只有刚柔相济的企业生态系统才具有抗击环境冲击的能力,有利于企业扩展和调整生态位。

企业的自身和谐也有赖于中正中节的管理方式。企业的创新和扩张都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企业获得的新生态位与其它企业的生态位可能产生冲突。因此,企业的生态位分离、变迁亦不能背离中庸原则,创新不可剑走偏锋,扩张应有适度的计划和目标,麦当劳、安然、实达集团、泰科国际、世通电信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均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刘先海、谭力文,2003)。

(二)竞合共赢:企业生态位的控制

和合思想所强调的和合共生理念对于现代企业生态位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同则不继”表明同一个生态环境中的一组企业如果不能在重叠密度较低的生态位上生存,那么就将面临众多企业的直接竞争,直至有企业退出生态位,达到生态位上的新平衡。在市场资源趋于饱和时,生态位必然重叠,此时应扩展生态位或调整生态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生态位的扩展可以依靠信息和知识,通过创新顾客价值进入尚未被占据的生态位,从而避免过度竞争。

其次,“和而不同”表明企业间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不论是否同时存在竞争关系。生态位的窄化使企业生态位之间的重叠减少,短期内能够实现自身增长率的提高,实现自身发展的和谐;但在长期上,由于环境变化剧烈,窄生态位所占有的资源量较少,难以在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市场竞争激烈易使企业扩大生态位以获得更多资源,但难以持久。竞争要求企业在生态位上述两种情况下取得平衡。因此,在开放市场上寻得原始生态位――市场空当后,企业须着手减少生态位重叠,寻求资源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差异化,从而减轻企业间直接竞争的程度,或促使非重叠生态位上的企业产生共生依存关系。如此,现代企业在竞争中追求的是“和合多赢”的结果。

(三)天人合一:企业公民的和谐理念

作为个体,企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受到自然生态、顾客、政府、社区、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生态位的多维影响因子即由这些不同因素构成。把传统和谐思想应用在政治领域,就形成了和谐社会理念,企业欲维持生态和谐,除考虑上述各种经济因素外,还应对社会需求、自然环境的质量作出反馈。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的人文思潮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被异化成为“人类中心主义”,即便推广了各种绿色生产技术,也无法解决人与自然根本对立的问题。只有贯彻传统和谐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事人如天,企业才能够找到合适的生态位,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稳定的要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论

企业生态位理论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竞争战略方面,主旨是降低竞争强度,令企业可以差异化求生或互补合作。在传统和谐思想视角下,企业生态位理论的战略应用应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企业间良性竞争、产业内通力合作和企业践行公民责任,将企业基本属性与企业的非经济价值统一起来,令企业得以在生态系统中长存。

参考文献:

1.梁嘉骅,葛振忠,范建平.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2(2)

2.单汨源,李果,陈丹.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

3.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4.刘希宋,金鹏,喻登科. 基于生态位的管理职能与竞争战略新探[J].生态经济,2008(1)

5.苏宗伟.东方管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陈月,李建奇,张四龙.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优化研究―生态文明视野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1(8)

7.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企业生态位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林纾,陈国辉.基于“自在人”假设的企业教育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1)

9.刘先海,谭力文.企业应实施中庸管理[J].经济管理,2003(5)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基础理论及对商法的意义研究 下一篇: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