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时间:2022-10-01 03:08:24

高效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笔者曾观摩一个简约而不简单的高效课例。简约,是因为教学流程简洁清晰,课堂活动及教师讲解少之又少,也没有使用导学案;不简单,是因为课堂处处体现着教师主导的智慧,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和对课堂的有效控制;高效,是因为学生学习灵动实在,课堂生成卓有成效。这一切,缘于教师有效的导引。

那堂课上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热爱生命》,安排在小说单元的最后一课,属于自读课文。课文虽然是同名小说的节选部分,但篇幅依然较长。鉴于学生连文章都还没有认真读过(可能有些同学在新书发下来以后看过),于是,在没有任何过渡直接进入课题后,教师给了几分钟读书,要求默读。之后由教师主讲,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小说从哪些方面入手,然后用幻灯片呈现:了解作者背景,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欣赏写作手法,学习文章语言。然后提出学习问题,也是由教师直接用幻灯片呈现:①你欣赏小说中的什么?请阐述。②阅读这篇小说,你学到(懂得)了什么?要求学生从以上两个问题中选一个回答,由同桌两人中的一人作答。整个环节用了不到5分钟。接下来学生静静地看书思考,其间,有查找学习辅助资料的,有同桌间商量讨论的,有在书上作相关标注的,用时10分钟。重点是展示交流,用时近20分钟,有近20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在离下课还剩下几分钟时,教师制止了兴犹未已的同学们,简单地作了课堂小结,并要求将今天的课堂表现或学习体会写在随笔本上。

综观整堂课,教师的有效导引,首先体现在对教材和学情的精准把握上。学生在此前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小说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小说学习经验。特别是学习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孔乙己》时,教师带领学生花了很长时间详细地剖析,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小说三要素学习,到主题、语言、手法的一般文学作品学习。因此,在单元最后一课安排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就不存在学习方向的问题了,何况教师还出示了学习目标,师生一起回顾了小说学习要点。学生展示交流的内容,完全在教师的预期之中,这也是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精准把握的结果。

教师的有效导引,也体现在简约的教学设计上。整节课教学流程如下:默读课文――出示目标,指导方法,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小结。教学流程循序渐进,简洁清晰,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等学习时间占整堂课达80%以上,教师指导、小结等所用时间不足20%,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默读课文用了10分钟,思考问题也用了10分钟,这个时间是必须给学生的。教师直接进入课题,一是省时省力,二是说得再动听,如果学生没有对文本的了解,也只会是一片茫然。在给学生文本阅读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学生思考上也不要吝惜时间,如果没有认真的思考,自然不会有后面精彩的课堂生成。至于教师,尽量少占时间。提出的两个学习问题,其实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却又是一个可以包罗万象的问题,任何学生都有话可说,事实也正是如此。

教师的有效导引,更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上。首先是教师的适当评价,精彩的予以赞赏,一般的予以鼓励,错误的予以指正。其次是教师的适时纠偏,如有照搬学习资料作答的,不要紧,只要不是照着念就行,但可以指出来,不批评也不表扬;重复的立即制止;有过多的同学就某一个方面作答,就适度导引到另一个方面。还有教师的幽默风趣,如出示小说学习方法的六个要点后,教师不忘自我表扬:看老师的语言多好!如果你们也能在说话和写作中用上如此整齐又不重复的语言,你们的语文水平就和老师一样了。虽然是戏谑,却也是一种教育。有学生手捧资料照着回答时,教师说:“引用资料观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叫‘借’,照着回答就是‘窃’了,当然,咱们读书人的事,是不能算‘偷’的……”在教师的幽默风趣中,学生不仅放松了心情,也懂得了如何合理地运用资料。

教师的有效导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智慧生成上。学生思考深刻,回答自然精彩:“我最欣赏小说的……,如第X段的……,运用了……,写出了……,表现了……”成绩差的,也有话可说:“阅读这篇小说,我知道了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虽然幼稚,却也不算错,还为课堂增添了笑声。其实提出的两个问题,就是有意识地针对不同能力学生而设的。虽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接力展示,但整个过程没有停顿,而且精彩纷呈。近20分钟里近20位同学的交流,没有重复,完全涵盖了前面所说小说学习的六个方面,真正达到了展示与交流的目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恰当地评价,适度地指点,有效地导引。

上一篇:“肺腑”不是“疏末之亲” 下一篇:回归经典名著 激发个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