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01 02:45:09

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现状研究

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评价对今后教学的实施有直接影响。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趋向完善。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民办高校课程考核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为保证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改革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以民办高校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为探索的主要对象,简要阐述了当前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以期能够给有关人士带来有效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考核;改进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以及教学阶段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实施的合理性、科学性对高校教学效果与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课程考核的结果是评估课程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反馈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当重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我国已发展超过30多年,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课程考核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以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为出发点,尝试对改善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探索并提出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一、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1.课程考核功能发挥不充分

反馈、激励以及导向是课程考核最主要的功能,但是在当前不少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中,这些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课程考核的功能明显不足。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考试仅是考核的一种形式,然而在现实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试逐渐成为成为一门课程的终结,考试作为课程考核对教学进行诊断、反馈、查漏补缺的功能反而被忽视与弱化,教师考试成绩的书面分析成为仅有的教学成果诊断与反馈表现,而这样的课程考核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且这种课程考核仅是简单地根据考试成绩来划分和评价学生,并不利于课程本身兴趣和作用的发挥,更倾向于应对各种检查评估的门面材料,教育本体的诉求被忽视。

2.课程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以及论文考核为主。其中大部分的课程考核多是采用的闭卷考核的方式,而开卷考核与论文式考核则多用在部分选修课程中,尤其是课程论文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一般多用于文科类课程的考核。且需要指出的是,在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中,绝大多数的课程考核多是采用传统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来决定学生的成绩。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不善考试,或者在考试前和考试时遇到各种干扰因素,那么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这种考核的偶然性较高,稳定性不足,对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有限。另外这种单一而呆板的考核方式多是检测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无法考核出学生在其他基本技能方面的水平,其客观性与公正性难以保证。

3.课程考核目的过于功利化

当前,对于不少民办高校而言,其课程考核的功利化程度过高主要是由于其没有将考核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摆正。在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学目的占据主导地位,而课程考核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然而,就目前来看,不少民办高校弄混了教学与考核之间的关系,将考核当作目的。使得学生为达到过关、拿学分、拿文凭、拿奖金、拿荣誉的“目的”而死记硬背,疲于应试;同样对于部分教师而言,考核只是例行公事,在出卷命题、考核结果分析方便花费的精力较少;同样对于教学工作的管理者而言,学籍处理、风纪考评以及奖学金评定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学生专业或基础课程的考核情况分析并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内。也正是由于对考核目的的错误定位,抑制了课程考核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

二、改善民办高校现行课程考核方式的对策

1.明确课程考核的功能

为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对课程考核的目的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课程考核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和教育宗旨,其课程考核应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学生利用已有学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过程中,考核仅是一种检测手段与方式,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而不是目的本身。因而,课程考核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对其反馈功能的科学合理利用,来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笔者建议,民办高校可针对本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而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兼顾市场与继续深造两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核的管理水平,以严格的考核标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的考核检测。

2.丰富课程考核的形式

任何一种考核的适用性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民办高校的课程考核中,首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标准,以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从而对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做出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价。其次,为保证考核方式与课程相适宜,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在确定考核方式以及各考核形式在最终结果的比重时,应由专业教师进行讨论,在经过有效的论证后再确定,认可教师不得随意变更考核方式,且需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告知学生。最后,鉴于各专业之间的差异陛,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比如在“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的考核中,教师可以选择的考核方式有常规考试、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课堂测验以及小组作业等。考核方式不同,其考核重点不同,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充分把握这一点,借助不同的考核方式来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和认识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3.建立课程考核信息反馈体系

形成性考核方式与传统的以结果为评价依据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其强调教学的过程,是始终贯穿于教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占用教师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时刻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不断调整与改进,希望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到学生的教学反馈或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或帮助。鉴于此,为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馈给教师与学生,民办高校有必要针对各课程建立有效的课程考核信息反馈体系。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科学性、规范化的基础上,确保该信息反馈体系的可操作性。通过对课程试卷质量、评卷质量的科学分析,生成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将该报告向有关教师与单位公布,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评判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力量,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需要强调的是,课程考核并非单一存在的,而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等有紧密联系的。因此,民办高校在其办学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其课程考核方式,确保课程考核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为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好最后一关。

上一篇:美国多元文化现象对贵州多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 下一篇: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