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

时间:2022-09-23 02:32:27

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

现今在许多民办高校中仍采取传统的人事管理,教师考核不但被严重弱化,而且考核的方法也只限于定性的描述,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X学校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两个档次,“优秀和良好”,优秀的比例占总比例的20%,其他都为良好,虽然有个别老师犯了严重教学事故,可能会被评为不及格,但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由于学校人数众多,因此分部门进行考核,各个部门由各自的领导负责监督管理。而各个部门的领导也与普通教师同时进行考评,并且考评过程全程参与,甚至于最后的算分也由各个部门领导自己统计,因此,每年优秀教师的名额基本上都被各个部门的领导所获得。一到年终考评阶段,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所谓的考评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考评的初衷已经违背,考评也就失去了意义。整个学校教师的心理状态仍与过去吃大锅饭无异。

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民办教师绩效考核的实际状况,笔者对A民办学院做了份有关绩效考核的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1. 年龄层整体年龄偏低,59%的人属于30岁以下。助教职称所占比率超过了一半。师资力量以年轻人为主,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经验不足。

2. 对考核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不太清楚,由此可以说明绩效考核在该院校中的不重要性,在教师中的宣传力度不足。

3. 半数以上的人都是通过学校公文来了解考核内容的,同样,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考核有欠合理。近1/3的人参与了意见但未被听取,1/3的认为提出了意见合理即被采纳。考核指标制定的规范性、合理性、公正性有待加强。

4. 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管理者的帮助和同事的所占比例虽然占半数以上,但改比例仍有提升的空间。

5. 考核标准的合理性有待质疑,多数都认为并不合理,考核在制定过程中的透明度以及科学性都有待加强。同时考评的内容设计也造成了和其他社会工作的冲突。而考评结果的反馈总体情况并不好,半数以上的人并未得到考核结果的反馈,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只是流于形式而已。

6. 考核的结果对个人的实际利益有较大的影响,在工资和晋升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而对于学校来说,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如果增加团队考核的话情况会更好,在工作氛围的营造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 总体来讲,目前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未达到实际效果,流于形式,在最终的反馈环节也非常薄弱,并未起到其本来的目的。

二、结合调查问卷报告,对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进行分析

1. 投资者与管理者的认识

由于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商人,不懂教育。而且和真正办学人的思想不一样,投资者在观念上没有把办民办高校作为事业看待,甚至作为一种盈利机构。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尚未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师资队伍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视人才为单位所有。对人才使用没有建立一种长效机制,重使用,轻考核,轻培养。

2. 教师绩效考评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还没有为教师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很多民办高校还是采取季度小结、年度总结、民主评议等形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法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表现在:

(1)评价指标

制定科学、明确的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因为目前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不能对教师承担的工作做系统的岗位分析,对其承担这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定技能、工作知识、能力的最低要求等没有做科学系统的分析,导致岗位职责不明确,绩效考核也就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目前,民办高校普遍的考核办法都是从“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来考核。某些考核指标的置信度在弱化、消失。考核不按业绩好坏来进行,凭感觉打分,仅仅是“为考核而考核”和“为奖酬而考核”。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集中处理,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大同小异,难以真正识别出教师在业绩、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2)绩效评价方式

当前民办高校考核方式以填写表格为主,然后依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奖惩。由于在考核时,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数量完成情况(每年完成多少学时),而无法或较少关注教学方法、技术的改进等。有些学校的老师为了多挣课时费,将一门专业课分成几个小班来上,这样一个教师一周仅一门课就可能达20左右的学时,这种现象阻碍了教师知识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3)评价主体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等方法,但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来源宽泛但功利性强,这使教师绩效评价主体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这种主观随意性的产生主要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是“民主的过程”即教师之间相互评判、民主测评的过程。由于考核范围与考核标准的不确定性、对考核对象情况了解的模糊性、人缘关系的干预性等,都会导致在这一阶段考核出现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二是“集中的过程”。教师在相互打分的基础上,由院(系)领导班子根据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和平时考核情况集中确定考核等级。在这一环节上,各部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

(4)评价的反馈

民办高校目前的管理相对于公办高校不够规范,个别制度不够完善。民办高校在对教师考核评价之后,往往没有及时反馈给教师。没有真正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教师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现今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完善。

上一篇:谈高考的四变四不变及四应变 下一篇:对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