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1 09:47:57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114-02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的同时,内部审计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其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文在对内部审计独立性进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一些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独立性 对策

内部审计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有足够的权限,能够在审计的过程中不受阻挠地获取一切与审计对象相关的真实资料;参与审计的成员不得参与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经济来源不依赖于被审计对象。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实现价值的增值,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查错防弊。然而,实际运行中,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却与理论层面上的意义相差甚远,其职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逐渐减弱,内部审计的效果也与既定的目标相差很远。通过对一些审计案例的分析,笔者发现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众所周知,“独立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审计工作的灵魂。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就无从谈起。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诊断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在审计方面颁发的法律有:针对国家审计的《审计法》、针对社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法》,而针对内部审计,只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于其尚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致使人们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都比不上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进而减少对内部审计的关注,间接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地位的独立性的缺失。

2.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客观性得不到保证

(1)管理模式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比较卑微

内部审计机构是董事会领导的监事会、率属于董事会、设在监事会、率属于财务总监、率属于总经理是我国现有的五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这五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相对而言,内部审计机构是董事会领导的监事会、率属于董事会这两种模式独立性较高。虽然如此,但是其独立性仍然收到人们的质疑:因为在国内得很多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的董事长兼任企业的总经理,参与了企业经营活动,使内部审计得独立性得不到保障。

(2)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高

一些对审计职能不了解或是了解不全面的领导人片面地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定性为一个找企业麻烦的组织,把内部审计部门视为国家审计机关派来监视自己的“间谍”。这样的误解使他们带着一种消极抵触的情绪对待内部审计机构及其承担的工作,这不仅使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还限制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发展,最终与国家建立内部审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内审人员都是会计或管理专业出身。相对于审计这个对法律、英语、计算机等领域也具有高要求的行业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在应对复杂情况时,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看,大部分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不高。我国是一个以经验作为重点指标来委任人员的国家,这样的经验主义理论导致现任的很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元老”级人物。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审计经验,但在应对电子化和国际化问题时,因英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欠缺,会使他们表现得束手无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内部审计人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利益直接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当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违背审计人员的工作准则,对企业的不法行为视而不见,以此讨好领导,保住自己的饭碗。

二、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建议

1.制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独立客观的进行审计,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作用,国家审计署应该制定并颁发一些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条文,对内部审计的执业范围、执业准则、执业道德等做出硬性规定。只有将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立审计机构的地位,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审计署颁布的法律条文为依据,制定适合本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

2.提高内部审计的双重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即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1)提高组织结构独立性

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应该高于企业里的任何职能部门,以保证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范围、审计权限等不会受到限制。在现有的5种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中,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审计机构是董事会领导的监事会这两种模式是提高审计部门组织结构独立性的最佳选择。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工作业绩来体现自己的实力,以实力赢取自己应有的地位。

(2)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提高可以采取三种方式:①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国家委派制。由国家审计署建立相应的部门直接主管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工作;审计人员的聘用和解雇必须经过国家审计署相关部门的批准。在这样的制度下,内部审计人员发表审计意见时可以排除领导层的干扰,不会害怕因发表了客观真实的审计结论而使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使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较好的保障。②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规定如果因审计人员没有遵循职业操守而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而不仅限于追究民事责任。③实行审计人员定期轮换制度。避免审计人员因长期从事同样的工作而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按经验行事,犯经验主义错误,造成审计事故。

3.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从自身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尽可能多参加一些培训、讲座,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使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站在信息的最前沿,使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被社会所淘汰。另一方面,在配备审计人员时,应充分考虑这一职业的要求,吸纳对会计、审计、法律、英语、计算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复合型人才。

4.合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采取审计外包方式

笔者通过对一些审计案例的分析,发现有相当比例内部审计事故的发生源于审计人员。具体来说就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经济利益与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独立性得不到保障。而采取内部审计外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外包又有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大型企业可以采取部分外包形式。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管理权的集中,内部关系的复杂等客观原因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徒有虚名,内部审计对于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并不明显,加之对审计成本的考虑,此时,内部审计采取全部外包的方式更为合适。

参考文献:

[1]张勇,李楠.浅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煤.2009.03:69-70.

[2]刘福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35:230.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04.

[4]孙立.现代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剖析.商业时代.2009.19:93-95.

[5]宋燕.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时代金融.2008. 02:75-76.

[6]崔依剑.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时代经贸.2008.07: 155-156.

上一篇:财务行为管理――公司员工忠诚度及其培养 下一篇: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