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和谐化

时间:2022-10-01 02:57:02

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和谐化

摘要: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对于创造主体来说,既是充满感性的,又必须具备理性的力量。随着产品设计日趋多元化,以充分重视审美感性和技术理性共生互补为基础的和谐化设计已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

关键词:产品设计;技术理性;审美感性;和谐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61-01

一、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概述

产品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工程学、管理学、美学等学科。同时,产品设计包括了功能、结构、工艺、形态、色彩、肌理等信息。有些信息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表现出理性的特点;而有些则与人的感觉和情感有关,表现出感性的特点。

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就在于他们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和制造工具、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就属于人类的技术活动。“理性”(Reason)一词源自于拉丁文Ratio(计算、账目、理由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合乎“人性”的称为“理性”。技术理性是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技术在人类生活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

感性(Kansei)一词源自日本,属于心理范畴,其原意是指人相应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知觉与感觉器官的感性;产品中的感性一般指的是产品的艺术性、情感性、心理性和人文性,具体表现在产品的形态、色彩和材质等方面。产品设计的审美感性是指人相对于物的感觉属性与心灵上的感悟,是人与产品体验过程中的感觉、感受、知觉到动机的一系列认知活动。

二、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尽管以上我们对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相互界定,但是二者的统一性却不能被湮没在对立性中,设计者需要把握其特性灵活运用。如设计一把钳子,理性的设计需要手握处的粗细符合手的人机尺寸,而感性的设计需要从视觉上感受粗细合适,过粗则显得笨重,过细则没有足够的力度感与安全感。感性的处理需要在手握处增加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细节处理,使人手握产品时给人以完美的触觉体验;而理性的思考则正需要用凹凸的肌理来防止使用时手打滑。

从中可以看出,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扬弃了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将二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品为人而存在,为人服务的功能,这才是关键。因此,引导构筑以充分重视审美感性和技术理性共生互补为基础的和谐化设计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

三、产品设计中技术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和谐化结合

技术是理性的产物,怎么会是感性的呢?的确,从现代科技发展史看,科技将事物从其根源中抽象出来,甚至将人也看成是机器。而当人类社会步入后现代社会时,科技的发展趋势则是将事物还原到本源中去,一步步趋向感性。“感性科技是以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等为基础的人本主义科技”。它不同于以往以物为中心的理性科技,强调人适应于科技的发展要求,而是强调科技应适应于人的需求,着重研究人的行为、意识、感觉等非理性因素。

以荷兰De1ft 理工学院在Virtuadlity SV-1000 模拟器上开发的三维CAD 系统为例。设计师戴上VR 头盔和手套后,便置身于计算机模拟的工作室中,他可以从材料板上取下相应的基本形体,并像使用粘土一样对材料进行造型。材料的可塑性及大小可任意设定,并可作精确造型。设计师可以像对待实体一样对待所做的产品模型,从各个角度斟酌其造型,并亲身体验产品的手感、体量,一切都在惟妙惟肖的场景中进行。

从感性体验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面对的是科学技术领域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感官接触空间在不断地扩展。电视、广播、网络等使各种各样的信息高速地传递;高密度的感性认识、超负荷的感性体验,让我们就得象电脑程序一样,把每一个信息、每一种感触都进行有序地选择、思辩地分析,从万变中领悟事物的本质,认识其规律性和逻辑性,把感性的经验转变成为理性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转换成深层次的文化积淀。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本身各种生理、心理和潜意识的深层研究,解开了人类的许多未知迷。客观的感知不再是神秘不可言喻的,客观的感性体验不再阻碍、干挠我们的理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实际上都是处于思维状态中,每个人素质的形成、社会文化积淀的增长,都与自己善于理性思维、善于总结经验分不开。越是高层面的意识观念,越是经过了方方面面的理性思辩后而形成。因此,只有以理性为前提的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审美评价。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文化整合作用与审美内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6.

[2]钱俊生,曾林.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硕士论文].山东:山东艺术学院.2003.

上一篇:探析灯光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 下一篇:景德镇现代礼品瓷设计的特点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