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础之前后照应

时间:2022-09-30 03:32:10

写作基础之前后照应

【写作目标】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内容之间的关照与呼应。具体地说,就是作者在叙述、描写过程中,先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并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或事件作简单的交代或暗示(也称伏笔),然后在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前面的伏笔加以回应或详述。这一伏一应便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照应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又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前后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还能使文章内容互相补充,更加鲜明地突出主题。作文时要注意做好前呼后应,做到前有起因,后有结果;前有问题,后有回答;前面抒情,后面深化。使文章行文自然、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技法指津】

1.注意内容与标题的照应。

对于意思醒目鲜明的标题,行文时要处处点题,使文章内容紧凑、中心突出;对于意思含蓄的标题,由于读者一下子不能完全了解透彻,这就需要在行文时作出交代,点明题目含义,形成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春》一文的开头写盼望春天,结尾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中间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五个画面,文章开篇、结尾和中间的多处内容与文章标题形成照应。

2.注意首尾的照应。

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时要与之遥相呼应。首尾照应的形式主要有: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一;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概括回答。

例如《行道树》一文的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与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形成了首尾圆合照应。

3.注意行文中内容的前呼后应。

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围绕一件事或一个问题,随时自然合理地照应前文,使材料始终围绕在一条主线上。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前文中作者多次交代自己病弱、不敢冒险,后面写道:“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后文内容照应了前文中作者的身体衰弱,形成了前呼后应。

4.注意前设悬念后解疑团。

在安排情节或描写人物时故意先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去下文寻找答案,然后在下文用照应的方法释疑解难。

例如《我心中的星》一文的开头:“今天早晨,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闪进了学校,径直朝教室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星期天下午说起。”这个开篇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读者不由自主地要往下读,以便找到解开疑团的答案。

【牛刀小试】

绿叶对根的诉说

梁红英

轻轻地打开心窗,我蓦然发现:心底刻满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您的画面;嘴边含着那句对您一次又一次欲言又止的话语。此刻,妈妈,我要对您说“原谅我!谢谢您!”(开篇用“妈妈,我要对您说”,与题目呼应。)

我总认为自己能够用生平所学为您写下最美的诗篇,总认为自己能够在日记本里镌刻下您的片片深情,总认为自己的思念深处能留住您的青春靓影。直到今日,我才发现在自己自以为是的想法里,竟装不下您已渐渐消瘦的身体,装不下您饱尝岁月辛酸的皱纹。(总体叙写“我”对妈妈诉说的原因,和开头形成果与因的照应。)

岁月的轱辘转动着,一溜烟儿带走了我快乐的童年。为了实现您心底为我规划的未来的美好蓝图,您狠心地把我一个人搁在了县城的姑姑家。在我不得不踏上前往县城求学列车的那一刻,透过厚厚的车窗玻璃,我虽然看到了您被岁月的轮子碾过的额头和高高挥舞着的手,但我还是觉得您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妈妈。那时候,我的心里除了疼痛,还有对您的丝丝埋怨。

您总是在每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借着星星洒下的光,在院子里编织着您手里的鞋底,编织着我和弟弟的学费;也总是在每一个朝阳初起的晨曦,您扛起锄头去田地里耕种劳作,积攒着家里的每块砖和瓦。您似乎从未把我放在心上,即便是来城里看我的那些时候,您也总是留下钱就转身,难得留下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却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地叫我不能想家,不准想家。进入初中的我,除了觉得孤独,心里还有对您的几许憎恨。

今天我坐在您的病床前,看着您苍白的脸,看着您额上的沟壑,我突然明白:我就是那个拖累了您一生的孩子,就是那个您愿受千次痛万次苦也要让我有出息的、您藏在心底的宝贝女儿。

(三个段落分写“我”对妈妈诉说的三个具体原因,和开头形成果与因的照应。)

在您那被岁月的轮子碾过的额头上,深藏着爱我的缕缕温情;车窗前,您和我挥别的手势里,浓缩着您对我依依不舍的芬芳气息;那柄秋后的弯曲的瘦镰,是您为我辛勤操劳而累成的佝偻姿势;那把挂在梁上的锄头,正在为我默默地诵读一首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朴素的乡土诗。(排比句中每一句的内容,分别和前文内容形成了呼应。)

今天,我坐在您的病床前默默地对您诉说,我才忽然发现:那些我独自求学的、已经被岁月掩埋的日子里其实都有您――我亲爱的母亲;今天在这里诉说我对您的感激,这份对您的爱已经幻化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促使我――向前,感恩!(结尾和题目、开头形成呼应。)

【误区警示】

1.文章前面提出了问题,后面却石沉大海,没有回答,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2.文章后面要说的话,前面缺少交代,有呼无应,出现前后没有着落的现象。

3.下笔千言,仍然没有回到主题,出现开篇就偏题、离题的现象。

【延伸训练】

1.“感谢我的爸爸,感谢我的妈妈,感谢你们当初决定把我生下,感谢你们让我看到这个世界,还把我辛苦养大,还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感谢我的老师,是您教我学文化,才有现在的我,在人前还算不差……”

读着《感谢》的歌词,你有什么感想?请以“把你的爱握在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照应,不少于600字。

2.2009年9月11日,年近六旬的王凯、王锐两兄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拉着由板车改造成的“房车”,载着81岁的老母亲,从黑龙江一路走到台湾旅游,行程达7000多公里。据悉:父亲王树堂当了大半辈子兵,四个孩子全由母亲王玉霞一手拉扯大,王树堂曾许诺带老伴出门旅游,却始终没能如愿,弥留之际叮嘱两个儿子要弥补自己的遗憾。兄弟俩家贫,加上母亲晕车,思来想去,就把家里的板车改造成了一个内设三层小屋的“房车”,众网友把这辆车命名为“感恩号”。

请以“只缘身在此情中”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文章的衔接与照应,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浓浓亲情 回报亲情 下一篇:《志摩的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