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童年趣事

时间:2022-08-20 11:29:07

难以忘却的童年趣事

【经典一览】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欢喜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过了几天要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似乎以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姊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并垒起,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真是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姊,都像童话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对数万的生灵的杀虐!所谓饲蚕,是养犯人;所谓缫丝,是施炮烙!原来当时这种欢乐与幸福的背景,是生灵的虐杀!早知如此,我决计不要吃他们的桑葚、枇杷和软糕了。近来读《西青散记》,看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选自丰子恺《缘缘堂随笔・忆儿时》)

【阅读手记】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他随笔的通称。这些随笔多写于石门湾缘缘堂,以1934年、1935年为多产时期。他的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和领悟。丰子恺禀赋极高,多才多艺,擅长美术、音乐,又工于散文。日本的一位评论家曾用“鹤立鸡群”来评价他的散文,比喻他在当时上海作家中的特殊地位。他崇尚工农简朴的生活,崇尚天真纯洁的儿童,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因此,他的散文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情景,又有普遍的人情世故和动人的情趣,具有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特点。其含意隽永、语言流畅、文字朴实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上述文字是丰子恺对儿时美好童年趣事的回忆,热烈地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赞美情感。儿童的天真是丰子恺在散文中始终赞美的主题。童年对成人来说无疑是一座再也无法收复的城池,而丰子恺的散文却仿佛把读者带回到天真烂漫的时代。丰子恺在老屋里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于是他在文中多次描写到这样的快乐生活:祖母在家里大规模地养蚕,屋里的厅上、地上的落地铺里统统是蚕,他便架起跳跳板在屋里通行,也为蚕饲叶;闲着无聊时就以跳跳板为乐,因此常失足跌到落地铺里。这样可爱的故事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回忆这些童年的乐趣,使人倍感纯、真、美的可贵。

【提升空间】

1.为什么人们喜欢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

2.请把你童年的趣事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

【肖阁方英霞/供稿】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上一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下一篇:祝《作文周刊》玉树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