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疱疹临床镇痛效果探索

时间:2022-09-30 01:57:13

针灸治疗疱疹临床镇痛效果探索

电针刺激参数:采用直流电,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铺棉灸疗法(B组)操作方法:①铺棉灸:患者取卧位,将阿是穴充分暴露,用活力碘常规消毒,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约3cm×3cm×0.2cm大小棉片,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棉花迅速燃尽,此时患者只有轻微的烧灼感,每次施灸3遍。②围针刺:行铺棉灸术后,在已选阿是穴上,局部进行围刺,方法同基础针刺组。1次/d。③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同基础针刺组。火针疗法(C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①火针: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s,涂上一层万花油。②围针刺:行叩火针术后,在已选阿是穴上,局部进行围刺,方法同铺棉灸疗法中围针刺。③电针: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同铺棉灸疗法中电针刺。注:如无疱疹、无疼痛则停止火针治疗。 无疱疹有疼痛需要继续火针浅刺,直至疼痛消失,叩刺拔罐疗法(D组)操作方法①叩刺拔罐: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再以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各簇水疱群间皮肤),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②围针刺:行叩刺拔罐术后,在已选阿是穴上,局部进行围刺,方法同基础针刺组。每天1次。③电针夹脊穴、支沟穴和后溪穴针刺方法同基础针刺组。西药疗法(E组)①口服盐酸伐昔洛韦(丽珠威),300mg/次,2次/d;②口服维生素B1,10mg/次,3次/d。③疱疹局部皮肤处理:保持皮肤的清洁,注意保护皮损。观测指标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天):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③疼痛持续时间(天):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直至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④即刻镇痛效应(分钟):包括干预措施实施后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①项于试验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和第22,30,60,90天记录。②③项于试验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一次;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④项于第1~10天每次治疗后记录一次,仅针对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不观察此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于试验第30、60、90天进行记录。临床试验的主观性指标采用盲态观察方法,即评价者为不知观察对象所属组别的研究者担任;临床试验实行三分离原则:实施者、记录者、评价者分别由专人负责。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SAS9.统计软件进行分析。3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第5天、10天、随访22天、随访30天、随访60天、随访90天,基础针刺组(A组)、铺棉灸组(B组)、火针组(C组)、叩刺拔罐组(D组)、西药组(E组)五组间缓解疼痛强度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四组缓解疼痛强度方面均优于E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五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四组均较西药组能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但组间无差异(P>0.05)。平均疼痛持续时间西药组(E组)>叩刺拔罐组(D组)>铺棉灸组(B组)>火针组(C组)≈基础针刺组(A组)。结果显示: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治疗第10天即刻镇痛维持时间均长于第1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即刻镇痛效应维持时间B组最短,C组次之,再次是D组,持续时间最长是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即刻镇痛效应维持时间C组最长,A组次之,再次是D组,维持时间最长是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A、B、C、D四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在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均低于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针刺组组间比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在第30天,第60天,第9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针灸疗法在镇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强度方面优于西药疗法;4种针灸疗法能明显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优于西药疗法。 PHN发生率的界定:目前针对PHN发生率的界定有两种主要时间,一者为1月,一者为3月,尚无定论,所以本次研究将观察点确定30,60,90d三个时间点,以排除PHN发生率尚无界定标准带来的研究误差。带状疱疹主要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病毒在神经节内增殖扩散,导致神经坏死和炎症加重,临床上出现严重神经痛。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种针灸疗法在即时镇痛方面虽然与西药无异,但是从长久疗效来说(从第5天开始,直至随访时期),针灸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强度,缩短疼痛的持续时间。针灸的镇痛效应目前已经得到公认,研究观察发现针灸镇痛与5-HT密切相关[4,5],针灸作用时中枢(脑和脊髓)5-HT水平升高,外周5-HT含量减少,而中枢5-HT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外周5-HT则是强烈的致痛物质。同时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实支沟、夹脊穴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6~8]。4种针灸疗法在对带状疱疹镇痛效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如果只针对镇痛,四法可自由选用。本次研究提示4种针灸方法相对西药能更有效地减少PHN的发生,因后遗神经痛长期持续性疼痛会引起患者情绪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针灸疗法可以作为有效的PHN临床干预(预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元华 杨运宽 陈洪沛 罗荣 杜晨 林国华 张红星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一篇:谈地方部分少儿饮水知识状况 下一篇:针灸专业研究生思维能力培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