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荒山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9-30 01:06:51

治理荒山的几点思考

摘要:治理荒山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具有社会性和公益性的基础工程。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加快荒山治理,加快荒山绿化,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荒山治理,又要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治理荒山、措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荒山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极其低下,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负面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围绕治理开发使用权和经营权,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大胆的尝试,充分调动了群众治理开发的积极性,探索出了适宜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治理开发模式。

二、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各地荒山水土流失情况不可忽略,尤其是在西北偏远地区更为严重,例如2006年,山西省全年流失土壤3亿多吨,6万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荒山土层变薄,甚至发生沙化、石化现象,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抬高河床、淤积库塘,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荒山开发治理的措施

1、荒山对外承包要点

(1)明晰产权关系,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荒山属集体所有,农户享有使用权、承包权和转让权。规定荒山承包期为50年。明确荒山有偿使用、有偿承包和有偿转让,在50年的承包期内,根据不同经济林木的生长周期,规定无受益期和受益期,分别提取不同的使用费和荒山承包租赁费。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对荒山荒坡进行全面规划。一是从宏观入手,划定各种林种的分布界限。二是深入实地,按村、组逐山、逐坡、逐沟、逐块规划,确定四界。三是按照荒山的类型、上层厚度和理化性质,安排开发治理项目内容,分组造册,按户登记,建档立卡。

(3)采取多样的承包经营方式:①按人平均分户承包:登记造册贯彻2004年山西省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相关政策,完善承包合同。②未划分到户的荒山,多采取租赁承包办法。③集体统一营造,交户管理,收益按比例分成。④集体统一营造,按能招标,承包到户。⑤小范围封闭式拍卖。⑥对少数无力开发治理的农户,经集体同意,可将荒山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农户、干部、工人和居民,实行有偿转让。⑦按照股份合作制的原则:将荒山、劳力、投资等折合为股份。组建股份合作制林场,实行股份制经营。他们还打破区域、行业界限,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入股联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发治理荒山。

2、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大力发展经济林,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在山区,由于山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等局部差异,立地条件变化较大,适宜多种树木的生长,因此,在荒山治理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树种.特别要重视经济林树种的选择,积极发展抗干早、耐瘠薄的花椒等干果类,较肥沃的地方选择苹果等水果类。经济林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通过经济林在短期内获得的较高经济效益,就可以弥补水土保持林经济效益低和用材林周期长的缺陷,实现取之于林,用之于林,以林养林,促使山区造林绿化滚动发展,面积越滚越大,收人越滚越多,增强经济实力,改善生态环境。

3、积极发展工矿业,以工补绿,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俗话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山区发展起来的一些工矿业,如煤窑、采石及石材、石料加工等与山区相关的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工矿业的发展,破坏了现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境,因而又必须依靠工矿业的发展,促进山区绿化,在经济上以工补绿,以林促工,在生态上以林补工,工林结合,实现工盛林茂,协调发展,振兴山区经济,优化美化山区的生态环境。

4、林水结合,根治荒山

在荒山治理过程中,一般由于土薄石厚而难以栽植,或成活率过低,生长过慢,生态效益小,经济效益既慢又低。

通过土石分离建成小梯田,可以有效解决土的问题,对造林初期涵养水分极为有利。但是投资大,用工多,特别是在短时间内,仅靠林业主管部门,难以大规模的实施。

小流域治理是山区保持水土的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经过治理后,土石各尽其用,以石固土,涵养水源,但是如果不及时植树造林,则风化、冲蚀快,很快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通过小流域的治理,石块集中,土层增厚,不但能促使林木旺盛生长,而且可以栽植经济林,提高其经济效益,形成以石固土,以土养林;反过来,又以林固土、以林蓄水,形成良好循环。同时,通过林水结合,形成小梯田,不仅错落有致,非常美观,成为山区一奇景,而且有利于幼林抚育和林产品的采收,又有效防止了杂草丛生,形成自然分界,有利于护林防火,是根治荒山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治理荒山的几点思考

1、要把治理荒山由政府行为变为经济行为

大规模的政府行为,投资甚巨,收益甚微,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还贻误了治理时机。以承包形式治理荒山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它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管理下的经济行为。

政府可与承包者通过经济合同确定契约关系,根据治理地方的难易程度、栽种数量、治理面积、种植品种及成活率等,明确提出要求,承包者必须保证按合同完成各项指标,自行投资进行治理,然后根据完成指标情况分阶段地从政府取得投资回报。

2、治理荒山要有政府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示范效应,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带领广大农户逐步退耕还林。目前农民怕的是风险,缺的是技术,难的是市场。而要改变这种现状,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承包者的成功势必能够成为真正的示范,这是引导农民参与生态建设、改变传统落后的产业基础和生产方式最为实际、有效的方法。

(2)资金投入上的支持。治理荒山首先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诸如水、电、交通、园地整治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家应给予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打破所有制界限,要强调最终结果。

(3)要有技术、市场信息方面的支持。政府应成立专门常设的咨询机构和交流中心,供承包者和农民、商人、厂家及相关人员随时咨询和交流,由农技人员给予有偿的技术指导,使承包者与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市场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其少走弯路,尽快取得实效。

(4)加强监管力度。要建立新的机制,特别要建立严格的专家评审、独立的检查验收制度,避免出现无功受禄、微功厚禄等腐败行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投资的透明度,节约了资金,加快了速度,提高了效率。从而保证了荒山治理的长期性、连续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的荒山治理,不仅加快了荒山绿化速度,融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于一体,而且为山区综合性建设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广云 周海燕 史爱英:《综合治理荒山 促进全面发展》,《河南林业》, 1995年01期

[2] 云存智:《治理荒山的几点思考》,《国土绿化》, 2002年08期

[3] 杨三平 李志华:《鲁山县荒山治理开发模式及成效》,《中国水土保持》, 2006年12期

[4] 王学习:《石泉县的荒山综合开发治理》,《陕西林业》, 1995年02期

上一篇: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项目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