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02-25 23:22:20

治理技术

治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公共治理;公民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变迁给当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公民生活以及民主政治等方面,互联网络正在逐渐改变以往的生活和社会参与模式。对公共行政而言,由韦伯所推崇的“官僚制”范式在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广泛的质疑,“技术的变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官僚制组织形式、形状、性质和活动规则等不得不发生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的治道变革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兴起,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企业家政府等成为现时的流行话语。在这场变革的背后是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与政治的交叉研究,制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构成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结构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论也正成为许多研究者的方向选择。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正对公共管理的技术、公共舆论的引导、公共活动的参与以及公共部门的形象等方面构成挑战。在治理不再局限于政府唯一主体的背景下,扩大公共治理的主体以及形式就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任务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4年出版的《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一书就表明了公共治理的机构、权力主体等方面的一些国家在公共治理的实践。扩大或分散化的公共治理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和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缺陷促使了公共治理的普遍实施,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市场或者政府的行政命令、手段难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通过形式多样的公共治理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控制和协调公共资源方面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公民对公共政策回应性与参与性需求的提高,也要求政府管理从等级控制转向网络背景下的参与协作的方式。

二、公共领域与网络技术的应用

按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理解,公共领域指的是公共意见的形成场所,传媒(如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等)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媒介而存在。其理论主张的是,现代市民社会应该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有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而互联网的传播特征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强调了社会文化的公共领域性,同时强调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一)网络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传统公共行政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订和实施政策,对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公共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主张以多元的、民主的、协作的行政模式管理公共事务。公共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而互联网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延伸则为治理从思维层次上的概念向实践上的操作提供了可能。体现在:

1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逐步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6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2.3%。该报告还分析指出我国互联网的信息和沟通功能已被普遍使用。而早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郭良副研究员主持的《2003年中国1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的调查也表明:71.8%的网民和69.1%的非网民非常赞成或比较赞成“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观点”;60.8%的网民和61.5%的非网民都非常赞成或比较赞成“通过互联网,可能有机会评论政府的工作”;72.3%的网民和73.3%的非网民都非常赞成或比较赞成“通过互联网,政府官员可能更多地了解群众的看法”。上述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公民均具有比较强烈的公共参与愿望。正如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受大众媒体控制的公共领域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市民社会的载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与作为政治和经济入侵者的传媒力量对抗,使他们能够改变、创意性地拓宽和批判性地筛选受外界影响的价值、观点和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一种协调机制,重视和利用好这个机制,对集中民智民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部门在网络领域的技术应用亦不断成熟

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应用不断扩大,网络信息技术除了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外,在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实体的治理中的应用也逐步扩大。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就是政府部门对网络技术的回应而产生的,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政务有效改变科层制的行政流程,缩减政府的层次和规模,提高政府部门的透明度,改变科层制的工作方式、办事方法以及决策程序、服务形态。如美国总统选举通过电视或网络展开竞选,有政治专家认为,通过基于网络技术的互联网进行大选投票,美国大选的投票率将由现在的50%-55%上升到65%~75%。正如信息学专家曼纽尔·卡斯特所言:我们正在目睹一个完全由市场、网络、个人和战略组织所构成的世界的来临。

3公共政策在更多的网络空间获得了合法性的讨论

治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瓦斯;灾害治理;技术

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施了“科技兴安”战略,并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综合治理”的瓦斯治理“十六字方针”,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科技计划也逐步加强了瓦斯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

1瓦斯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

1.1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

瓦斯煤尘爆炸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煤尘着火机理及瓦斯煤尘爆炸机理研究方面,建立了粉尘云着火及燃烧过程简化模型,得出了粉尘空气混合物点火过程中慢速导热燃料模式到快速辐射燃烧模式的转变具有爆炸特征,试验系统中点火诱导期与高温固体颗粒燃料产物的质量分数和燃烧阵面中的热辐射有关,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颗粒相浓度与颗粒点立温度越低火焰加速效果越明显,辐射热损失可能导致燃烧区域的重构,粉尘空气混合物火焰稳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等重要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了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煤尘云着火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揭示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炸波和火焰的变化特征。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用事故树方法分析了掘进、采煤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可能发生事故的模式和避免爆炸事故发生所要采取的途径。确立了矿井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分为爆炸易发性指标和爆炸后果严重性指标。前者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四方面指标,后者包括煤尘爆炸指数、沉积煤状况、隔抑爆方式、隔抑爆用水量、井下作业人员、以往事故损失及矿山救护能力等。

1.2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

采用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出区域预测,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方向。

(1)我国采用瓦斯地质方法,建立了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多技术(数字地震勘探、无线电波透视和构造软煤测井曲线识别)集成的多尺度(矿井突出区和工作面突出带)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方法,提出了以瓦斯地质单元基础的由构造软煤厚度(H)和煤层瓦斯压力(P)相配套的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指标,初步确定构造软煤厚度的突出临界值为0.90m;

(2)开发了具有信息输入、动态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的瓦斯突出区域预测WebGIS信息平台,实现了瓦斯突出区域瓦斯地质方法的自动化和可视化;

(3)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确定了活动构造和岩体应力状态对突出的影响,并划分出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应力梯度。为此开发了突出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计算机软件,确定了活动断裂、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可方便地划分突出的危险区、威胁区和安全区,开发出了突出区域预测决策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图、文、声、像的可视化;

1.3 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的非接触式预测是通过对瓦斯或煤体本身的信号的实时监测而进行的连续动态预测技术。这种方法具有测试简单、不与生产发生冲突、实时连续监测等优点。

通过分析瓦斯涌出动态变化规律与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实时监测瓦斯动态涌出特征波形、提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特征指标,建立了煤巷掘进炮后30分钟的吨煤瓦斯动态涌出量指标、瓦斯涌出变异系数指标、炮后瓦斯涌出最大速率指标等连续预测指标,研究确定了这几种指标与炮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及指标临界值,以此综合判断工作面所处地点的安全状况以及前方的潜在危险性,实现了炮掘工作面瓦斯动态涌出预测,为我国煤矿提供了一种新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艺技术;

通过连续监测含瓦斯煤岩流变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和脉冲数及其变化的研究,实现了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的预测预报,研究并揭示了电磁辐射与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提出了临界值法与动态趋势法相结合的煤岩动力灾害预警方法,成功开发了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电磁辐射连续监测仪,实现了煤岩动力灾害的非接触、连续动态监测及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1.4 高产高效矿井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加强瓦斯灾害的治理是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低透气性煤层瓦斯强化抽放、巷道边掘边抽等技术是瓦斯治理的有效措施,也一直都是煤矿瓦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方面,通过开展了保护层作用机理的研究,利用三维离散单元法对淮南矿区保护层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煤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顶底板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保护层开采后卸压范围向顶、底板方向发展的深度,为确定被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和卸压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针对首采保护层开采时,上下高瓦斯突出煤层的瓦斯集中向首采工作面涌出的特点,并考虑到确保和提高防突效果的要求,成功试验了多种首采层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保护层底板巷道向上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技术、被保护层顶板煤(岩)巷道向下穿层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巷道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走向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技术。在试验研究中还在实际层间距70m(相对层间距35倍)近水平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和80-90急倾斜近距离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顺煤层强化抽放方面上,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在顺煤层钻孔中运用高压水射流扩孔和钻扩一体化技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成套技术和装备,以及对石门揭煤抽、排瓦斯钻孔扩孔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扩孔后钻孔直径达到200-300mm,为扩孔前的4.5倍,最大扩孔直径达619.9mm。扩一个钻孔的时间相当于施工一个钻孔时间的1/6,而一个扩孔钻孔的抽排放瓦斯及防突效果相当于2个以上的钻孔,明显提高了瓦斯抽放的效果;

在瓦斯抽放效果评价方面,研究了根据煤层的最小突出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为依据,合理确定评价预抽防突措施有效性的预抽率指标和临界值的方法。下向钻孔及深孔预裂爆破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下向钻孔施工中的排渣、排水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下向孔钻探长度达到70.1m的良好效果。研究中完善了适合于高瓦斯低透气性、有突出危险煤层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放瓦斯技术和石门快速揭煤技术;

对于单一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掘进的瓦斯抽放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煤层巷道掘进工作面和巷道两帮的煤体在松动和原始煤体之间存在的随巷道向前掘进而向前移动的蠕变“u”形圈,在“u”形圈内煤层的透气系数成百倍地增加;

分析了煤层赋存参数、瓦斯抽放参数对抽放钻孔抽放瓦斯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的关系、抽放负压和抽放量的关系,并据此合理布置边抽边掘钻孔,其截流抽放瓦斯率可达到30%以上,并且煤体的强度有较大增加。

1.5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与决策技术

矿井通风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的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手段,通风系统布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当,则是导致瓦斯积聚和自然发火及造成瓦斯、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集约化生产的大型矿井实行一矿一面已成趋势,要求通风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在灾变风流动态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研究并完善了一维动态模拟技术,开发了矿井灾害风流流动模拟的GIS显示系统,实现矿井灾变动态模拟结果在矿井通风系统图各巷道通风参数的动态显示,提高模拟结果与各巷道的对应性,减少矿井灾害防治及救灾决策中应用灾变状态各参数的失误率,提高决策效率。研究出了矿井火灾区域内烟流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和矿井巷道中火灾烟流流动的虚拟现实技术。

在通风系统自动调控方面,成功研究了井下自动控制风门及远程控制技术,研制出了带有卸压窗和撞杆自动开启装置的远程自控风门,实现了井下人、车信号分离,采用控制命令分级管理的方法,彻底贯彻了“生产服从救灾,行人服从行车”的风门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2 存在的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瓦斯灾害治理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对煤矿瓦斯灾害进行监测监控、预警防治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是减少煤矿伤亡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两大的挑战。

(1)根据矿区煤层条件不同、瓦斯赋特征不同、生产条件的变化,采用新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瓦斯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适应性研究,如采用现代通讯技术、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解决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相互不兼容、无法互联互通的技术难题;

(2)不断解决瓦斯治理技术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伴随我国东部深井开采带来了“三高”和深部矿井的延期突出问题,松软低透气性煤层长钻孔瓦斯抽放技术难题。

3结 论

治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 瓦斯 治理

中图分类号:TB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076-01

煤炭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开采煤矿的过程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矿井中的瓦斯经常会发生超限的状况,甚至有的矿井中会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矿井中的瓦斯状况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工业也在快速发展中,人们也开始对煤矿瓦斯的治理技术重视起来。

一、关于我国煤矿瓦斯危害的现状

(一)煤矿发展现状

煤矿作为我国的起初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产量呈持续增长的状况,生产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虽然安全水平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瓦斯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环境治理问题、资源的浪费问题等等,其中频繁发生事故这一问题是最令人关注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二)煤矿事故的特点

1.煤矿事故发生频率过高。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煤矿事故中,每年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损失比较惨重。

2.一些特别大的事故在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每年都要发生数十起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3.在煤矿事故中,瓦斯发生事故所占比例比较高,达到80%以上,每年在瓦斯事故中死亡的人数为2000人左右,将近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所以预防瓦斯事故是要重点注意的。

(三)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1.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缺少相关的安全保障以及技术。我国煤矿中既有水平非常先进的大煤矿,也有一些中小型矿井,这些中小型矿井的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伤亡事故发生率较频繁。

2.我国的煤矿中每年发生瓦斯突出就有100多次,但对于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未明确,对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问题没有有效的控制,还有许多问题都有待探索。

3.抵御事故的能力不够强,安全生产的基础不足。很多煤矿历经风雨,设备已经逐渐老化,存在多方面的隐患。一些小型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本不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所以对事故的防范没有全面的把握。

4.煤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着就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

5.目前我国经济水平正在快速增长,煤炭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煤炭供应的缺口在不断扩大,这就导致了煤炭超能力生产状况的发生。

6.很多煤炭企业都没有严格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在管理方面也不够严谨,这就造成了违规违章现象的发生,对安全生产的状况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关于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分析

(一)关于瓦斯抽放技术原则

治理煤矿瓦斯灾害,重点就是开展瓦斯工作,一定要以先抽后采为原则。这个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采工作的安全。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之前,为了降低开采难度,要从煤矿井下或地面下抽取瓦斯。当矿井中煤层的瓦斯压力在0.74Mpa以下、含量在8m5/t以下时,这表明煤矿层不存在突出的危险,可以使开采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要结合当地的地壳结构等状况来选择抽放方式,因为地质的历史问题,会导致具体状况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来确定不同的抽放方式与措施。如果这个地区有一定的生产条件,可以将瓦斯作为资源来进行有效的开发。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要对井下瓦斯抽取的过程全面掌握,这是对煤矿开采进行的保障。

(二)健全瓦斯抽放技术体系

对煤层气的开发和煤矿的瓦斯抽放的相关理论以及支撑体系都有待加强,对瓦斯灾害的相关技术也要不断进行开发,比如控制技术和预警技术。要不断探索测定煤矿瓦斯参数的原理以及方式,面对各种技术方面的问题,要结合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对我国瓦斯抽放技术体系加以完善。

(三)合理尝试各种新技术

在煤矿瓦斯的治理过程中,除了可以应用瓦斯抽放技术以外,还可以对各种技术进行合理尝试,比如可以通过低浓度瓦斯气水二相流安全输送技术来解决低浓度瓦斯易爆问题,瓦斯发电后会产生余热,要采取制冷技术,再将冷气输送到高温井下。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煤矿矿井构造也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不断发掘适宜的煤矿瓦斯治理方法,从各种方法中吸取经验。企业一定要加强对煤矿瓦斯的治理,尽最大可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1.关于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

当采用一种以上的钻孔方式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抽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相同瓦斯抽放率所需钻孔密度、相同钻孔密度下的瓦斯抽放率、钻孔施工作业的难易程度。

2.关于交叉钻孔与瓦斯抽放机理

交叉钻孔的夹角、高程差、孔间距和交叉点的数量处于适宜状态时,斜向钻孔与平行钻孔之间的应力会产生空间叠加,会有充分影响带和相互影响带在钻孔的破坏区形成,这样就造成了钻孔破坏区体积增加的状况,从而孔周破坏区的连通性也会增大,控制区内煤层的透气性也会有所提高。

因为孔周破坏区连通性的增大,所以有无数相互连通点的网络会在控制区内的煤层钻孔与煤层之间形成,这样会克服钻孔抽不出瓦斯或者抽出瓦斯的量小的状况。如果有小部分钻孔发生塌孔,不会因为抽放塌孔而报废。

在交叉钻孔的布置方式中,斜向钻孔和平行钻孔是呈相间布置的,这样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会增加节理和裂隙之间的连通率、钻孔和煤层的节理、频度,从而使钻孔的连通性和煤层裂隙之间的连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为了提高瓦斯的抽放效果,采用这种交叉钻孔的方式比平行钻孔方式多出一些抽放时间,因为有很多的迎面斜向钻孔。

(四)加强对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督

1.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煤矿企业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确瓦斯治理的目的,认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这关系着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决不能马虎了事,要控制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进行。在安全培训之前,一定要先对瓦斯处理的各种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确立合理的培训计划,重点要对瓦斯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安全意识和总体素质,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

2.管理制度要加强

要想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就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要加强管理、执行力度。要建立完整、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安全检查活动要时常进行,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在建立各项制度时,要结合实际,具体规范要尽量细化,使其具备一定的标准性、规范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是一项多方面的工程,虽然我国在瓦斯治理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本文阐述了我国煤矿瓦斯危害的现状,又对煤矿事故的特点以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几点煤矿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只有明确目的、选好合理的方式、对煤矿瓦斯治理进行严格管理,以尽量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才能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加以保障,从而令煤矿事业能够更安全、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英.中东和非洲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0.

治理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

中图分类号:V35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我国的煤炭储量十分的丰富,在日常所消耗的能源中煤炭的消耗量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下,煤炭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同时所排放出来的SO2、烟尘等污染物也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环保部分对近几年因排放的污染物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统计,其额度是很惊人的,因此对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2 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

2.1 烟气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于大气中的烟气,需要通过除尘装置从大气中把这些颗粒物脱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除尘装置较多,按除尘过程中所应用的原理不同,可将除尘装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1 机械式除尘器

机械式除尘器是以质量力、重力、惯性力和离心力等为主要除尘机理的除尘器, 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长期以来针对燃煤锅炉烟气除尘中多选用机械式的旋风除尘器,旋风似除尘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再加之环保产业的带动下,旋风除尘器也不断的更新换代,新品不断的推出来,在结构上更为简单,造价更加低廉,体积也越来越小,操作和维护也简单得多。新的旋风除尘器除尘效果较好,同时动力消耗也较小,制造材料也较为普遍。对于粉尘负荷变化化和高温、高压及腐蚀性的气体都较为适合,现在一般用来捕集5Lm 以上的尘粒,除尘效率可达80%~90%;若捕集小于5Lm的尘粒,则效率较低。

2.1.2 电除尘器

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从气流中分离悬浮粒子(尘粒或液滴)的装置。电除尘过程与其他除尘过程的区别在于分离力(主要是静电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而不是作用在整个气流上,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分离粒子耗能小、气流阻力小的特点。

电除尘器能处理较大量的烟气,同时压力和能耗都较小,不仅能在高温和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同时对细粉尘也有很好的收集作用。但使用电除尘器装置一次投资费用较大,占面面积也较大,同时还要肥实粉尘比电阻的影响。现在的火电厂对烟气飞灰治理时已较多的应用电除尘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及人们对环境要求的增加,电除尘器在未来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1.3 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尘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湿式除尘器可以将直径为11-20Lm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从气流中除去,同时,也能脱除气态污染物。因此,在对副产物的纯度不做特殊要求时,湿式除尘器除尘的同时还可以完成脱硫的任务。

湿式除尘器在结构、造价、占地面积、操作维修和净化效率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对于高温、高湿的气流也同样能起到净化的效果,并将着火和爆炸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但是湿式除尘器回收回来的大气污染物无法进行再利用,同时湿式除尘器因为在吸收高湿气流时管道腐蚀会较为严重,同时还要有污水和污泥的处理问题。根据湿式除尘器的净化机理,可将其大致分为七类:a.重力喷雾洗涤器。b.旋风洗涤器。c.自激喷雾洗涤器。d.泡沫洗涤器(塔板式)。e.填料床洗涤器。f.文丘里洗涤器。g.机械诱导洗涤器。

锅炉的大小所使用的除尘器装置也不同,对于燃烧锅炉吨位较大的,所采用的湿式除尘器为文丘里除尘器与麻石水膜除尘器相互配合使用,这样组成一个完整的除尘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的起到抗腐蚀作用,同时还能得到较高的除尘效果,同时此系统还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用性。但吨位较小的燃煤锅炉中,自激喷雾除尘器较为常用。

2.1.4 过滤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按采用的滤料的不同可分为空气过滤器、颗粒层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在这三种除尘器中,袋式除尘器虽然是最传统的一种除尘方法,但其高效率和稳定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尾气的除尘上,其除尘效果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下,所以袋式除尘器在工业除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袋式除尘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其不断的应用发展过程中,袋式除尘器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2.2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对其进行脱硫过程中多采用燃烧前、燃烧中、燃烧后脱硫,燃烧后脱硫也称为烟气脱硫,在以后长期的脱硫过程中,综合多个因素考虑,因从技术和成本上烟气脱硫更经济实用,所以对于大气中的二氧化流仍以烟气脱硫为主。

2.2.1 干法烟气脱硫

干法脱硫是使用粉状、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去除废气中的SO2。

该法的工艺特点有:反应在无液相介入的完全干燥的状态下进行,反应产物亦为干粉状,治理中无废水、废酸排出,故不存在腐蚀、结露等问题,减少了二次污染等方面。

2.2.2 半干法烟气脱硫

半干法的工艺特点为:使反应在气、固、液三相中进行,利用烟气显热蒸发吸收液中的水分,使最终产物为干粉状。若与袋式除尘器配合使用,将能提高10%的脱硫效率。

2.2.3 湿法烟气脱硫

湿法脱硫是采用液体吸收剂如水或碱溶液洗涤含SO2的烟气,通过吸收去除其中的SO2。

该法工艺应用最多,占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3.02%。而其中的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成熟,实用业绩最多,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脱硫效率在90%以上。已有近30年的运行经验。副产物石膏可回收利用,亦可抛弃处置。近年来,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又采用了一些新的在吸收剂。此外,还有海水洗涤脱硫工艺,近海地区的电厂可以将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自净,所以这种脱硫工艺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结语

对于我国大部分电厂来说,引起国外脱硫除尘设备不仅技术上较为复杂,同时设备投资额度也较大,很大一部分电厂因设备的费用太高,而无力配置。因此,对于烟气脱硫除尘装备我们应该努力加大研制力度,从而使其设备国产化,这样不仅可以使设备的价格更易于让我国的企业接受,同时还能加快我国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郭丰年.燃煤锅炉烟气的治理[M].重庆:重庆环境科学,1988.

[2]朱文象.我国煤矿环境保护现状及污染治理技术-我国煤矿矿井水处理及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硫[J].广西煤炭,1998.

治理技术范文第5篇

1 葡萄病害的预防

葡萄病害的治理以“预防为主”。发病前可以采取喷洒农药的治理方式,使发病率降低,并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不同病害的发病时间等信息以及天气的阴晴状况,合理、适时的喷洒农药,秉承“趁早不趁晚”的原则。

2 葡萄病害的防治

2.1 植物检疫、栽培管理技术预防、化学防治等都是防治葡萄病害的有效方法 充分、合理及恰当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各种方法能够扬长避短、互相协调,取得更大的防治效果及效益。栽培管理技术的预防,指的是在管理葡萄的过程中,尽量选取对植株抗病性有增强作用,能够有效阻断病原菌繁殖、扩大、感染的有针对性的栽培技术。合理提高果穗的质量,及时摘除发病的叶子或果实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葡萄病患的出现,同时有助于果实质量及品质的提高;针对葡萄病害进行化学治疗,有利于抑制病害的发生及扩散。

2.2 葡萄病害的前期防治 包括: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等;中后期的病害防治分为: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全生育期的病害防治含有:灰霉病、根癌病、蔓枯病等。葡萄病害的初始发病期,应针对性地进行及时、合理的喷药治理。高温阴雨天气不利于农药的喷洒,且容易引发感染病毒,因此,可以在天晴后重新喷药一次,每日对葡萄园实行全面观察与预测等措施。

3 综合治理技术

3.1 葡萄病害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及品质的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 葡萄病害可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种。不同的葡萄病害的危害情况也不同,总结其主要的发病规律我们可以发现: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病原开始于美洲,它主要对葡萄的叶片、新梢、卷须等有损害,霜霉病的发生及盛行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具有全球性,世界上很多的葡萄产区都出现过此种病害,特别是一些培植单一葡萄的欧洲区域,病害尤为严重,该病害对葡萄的果实、叶片等绿色幼嫩部位存在危害,其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雨水、空气湿度有关;葡萄白腐病有被称为腐烂病、烂穗等,其主要发生于我国北方的一些葡萄产区,其病原菌可以对葡萄的幼茎、花序及果穗等进行侵染,导致果实、叶片的大量脱落等。针对不同的病害,进行不同的治疗。

3.2 阴沉多雨的天气,容易造成肥料的严重流失 因此,合理提高施肥量可以增强葡萄的抵抗功能。果农可以根据葡萄的生长情况及土壤质量等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施肥量,并合理、适当的添加钙、镁、磷等,以增强葡萄植株的抗病性;适时、合理地对土壤进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尤其是大雨或暴雨之后,葡萄园的土壤过度阴湿,表层板结,通透性不好,所以导致葡萄的根系严重缺少氧气,生长趋势被减弱,抗病性降低等。因此及时在进入雨季前或雨季间隙的晴天对葡萄园的土壤进行深度的活土;另一方面,阴雨季节,葡萄更容易出现徒长趋势,而且葡萄树干副梢的发病率极高,所以要进行及时、合理的剪枝及摘心等。对葡萄园进行全面、完整的清园工作,严密控制病害的感染及传播,尽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

3.3 对葡萄园土壤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阻止侵染病菌通过雨水或其他扩散 能够显着减少霜霉病、黑痘病等情况的发生;合理改良土壤,及时施肥灌溉,有利于葡萄根部的发育以及显着提高葡萄树的抗病功能;对高于地面40厘米区域的新梢、多余枝叶等进行修剪,以提高通透度,接受阳光直射,使葡萄园内土壤的湿度得到有效的降低。

3.4 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要坚持三个原则 尽力做好葡萄果园的清洁工作,有效的防止侵染及病原;提高培植管理的相关技术,促进空气湿度的降低,提高葡萄树的自身抗病性;合理、及时的进行农药喷洒,使幼嫩部分得到良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永升. 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2007(1):50-51.

[2] 秦秀军,任宝君. 辽西地区雨季葡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河北农业科技,2008(14):29.

治理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污水;性质;特点;现状;处理技术

一.农村污水的性质及特点

1.污水性质

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具体范围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个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排放的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居民在进行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甚至包括降雨形成的村庄径流水及农田径流水。

2.污水特点

由于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使农村生活污水与城市生活污水从水质、水量及成分上都明显不同。

2.1、污水水质

(1)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成分复杂、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

(2)悬浮物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低,水质呈弱碱性;

(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4)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2、污水水量

(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水量都比较小。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人均用水量相对较小,因此相应产生的生活污水水量也比较小;

(2)变化系数大。农村居民生活非常规律,导致早晚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远多于白天,且在夜间排水量骤减,甚至断流。水量变换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3)每天都存在高峰排放量的时段:上午、中午、下午;

(4)农村地区集中给水用水量为20~35L/(人*d),龙头安装到户的用水量为30~40 L/(人*d),有淋浴设备设施的为40~70 L/(人*d)。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应根据村庄居民用水现状、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确定。

2.3、污水排放体制

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到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随意地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二.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我国对农村污水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规模较小,在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上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国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增强。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指出优先在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以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到2010年基本完成1万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同时,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这大力推动了农村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北方及沿海地区的缺水城市大力发展再生水利用,实现污水再生利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

三.农村污水的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种类繁多,但从工艺原理上分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呼吸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可以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

3.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溉渠道和附近的荒地,废水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立一个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送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并经过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体的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底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的影响,表面径流的味觉影响较大,因此适应于人口居住非常分散的偏远农村。

3.2、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给予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的投送到经过一定改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的土壤中。投送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这种技术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而且整个处理过程处于地下,不影响景观,不产生臭气。

3.3、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鼓风机向污水中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细胞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并以剩余底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进行了有效的净化。例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于一体,不断的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O工艺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还有比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法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能力强,建设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果高。但是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3.4、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高于好氧处理,无日运行费用支出。但是厌氧处理技术上还存在一些瑕疵,主要为生物处理效率低。

四.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水资源,将污水资源化,不仅可有效地解决农村污水乱排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利用刻不容缓,这是对国家环境保护的负责,也是为农村居民生活健康和生活环境健康的负责。

参考文献:

[1]宋秀杰.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

治理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油田结垢 注水系统 水处理工艺 防垢剂 输油管道

1 结垢原因分析

1.1 水中杂质沉积结垢

水中杂质主要集中在注水井、回注水输水管网等温度相对低的地方,注水井自上而下,结垢现象逐渐增强,而腐蚀产物的结垢因素相对递减。

1.2 水中矿化度高

以大港油田为例。油田典型污水的矿化度高,矿化度基本处于两万到三万mg/L之间,且硫化物浓度高,在5mg/L以上,是注水水质标准的2.5倍。污水温度达到68摄氏度,PH值在7.2以上,属于偏碱性水,,不仅如此,污水中的SRB细菌含量严重超标。

1.3 碳酸盐析出结垢

油田生产时,液体由高压底层向相对低压的井筒流动时,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导致二氧化碳被释放,从而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垢。像岭69井、中12井等油井,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高,极易形成碳酸钙垢。如加热炉、换热器等温度高的结垢,会促进碳酸钙垢的形成,碳酸钙垢多出现在抽油泵、尾管、筛管、油管内外壁和套管内壁等部位。1.4 硫酸盐析出结垢

部分油田水型为硫酸钠型和氯化钠型,主要产生硫酸钙结垢,原因是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钙,造成硫酸钙垢,油井产生硫酸钙垢的主要部位井筒底部的套管内壁和油管外,地面站则收球筒和总机关出为主要结垢地点。

1.5 压力、PH、温度的影响

碳酸钙的溶解度与温度、PH值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有关,温度越高、升高PH、二氧化碳分压越小,碳酸钙的溶解度就越低,二氧化碳的分压影响更为重要,如果其降低,碳酸钙沉淀可以产生在系统的任意部位。降低PH则可以使碳酸钙溶解度增大,大大减弱了成垢趋势。

2 结垢危害

注水结垢使采油系统堵塞严重,产量逐年递减,成为油田稳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采油厂结垢油井数量的增多直接造成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导致集输系统堵塞加重,严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同时又加重了结垢治理产生的高额费用,使石油开采成本上升。

3 油田结垢的防治3.1 控制物理条件

成垢离子浓度、PH、水中含盐量、压力、温度以及管线形状、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都会影响油田结垢,控制和改善其中的一些条件就可能减小盐垢的析出程度,减少垢的形成,同时应该增加水的流速,输油管道内壁应该增加光滑程度并施以涂层。

3.2 除去成垢物质

一般的工业循环水,经过软化水的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成垢离子,对于碳酸根离子及碳酸氢根离子,采用换热器、降低水的PH则可以使其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再采用真空法或气提法除去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的抑制碳酸钙垢的形成。

3.3 避免不相容的水的混合

不相容水指水混合后会产生不溶性的物质,所以声场过程中尽量避免不相容水混合可以有效减少垢的生成,对于可能引起结垢的套管损坏井的不同层位井水互窜的情况,应该使用隔水采油工艺。对于注入水与地层水不相容的情况,则应该选择优质的水。同时应将清水和污水分别注入,避免发生腐蚀与结垢问题。

3.4 使用防垢剂

目前油田控制结垢措施最常用的是防垢剂,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容易实现,但是使用时需要合理的选择,目前主要的防垢剂有有机膦酸盐(脂)类、高分子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膦酸盐与聚羧酸盐复合类、有机膦羧酸等。兼具防垢、防蜡功能的固体防蜡块,使用时,将防垢块填装到一种自制的防垢工作筒中,下入井中,工作筒连接在筛管的上部、抽油泵的下部,当有液体流过的时候,防垢剂以及防蜡剂溶于水和油当中,有缓慢溶解、有效期时间长等特点。这项技术的实施,大大延长了兼泵周期、减缓了油井的结垢,实验表明,油井放入防垢块二十到三十块,使检泵周期由以前的16-23天增加到了现在的97-377天。也可以使用环形空间使用防垢剂的方法。效果十分理想。

4 工艺流程

根据油井情况和结垢情况,经常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4.1 一步发

施工具体步骤依次为:活性水洗井、挤前置液、挤防垢剂、挤清垢剂(浓度先低后高)、顶替液、关井48小时后充分洗井,瞎蹦生产。此种方法适合结垢比较轻的油井。

4.2 二步发

施工具体步骤一次为:活性水洗井、挤高浓度清垢剂、关井反应24小时,二次洗井,挤前置液、挤防垢剂、挤低浓度清垢剂、顶替液、关井24小时。此方法适合结垢块,井筒垢较重的油井。

5 防垢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各种防垢措施,对于减缓垢的形成有显著效果,大大提高了炉管的更新周期,大大降低了油田的开采成本。

5.1 马岭油田中区集中处理站

此地区油井结垢严重,为硫酸钙垢,加药前不出六个月,炉管和炉出口弯头就因为结垢堵死或穿孔报废,不得不将炉管更新,然而,在结垢部位上端加入乙二胺四甲叉磷酸(3ml/L)和马来酸酐(2ml/L)的方式,阻止输油管线和加热炉管的结垢。一年后,打开加热炉检查,炉管内依然光亮无垢,防垢效果显著。

5.2 马岭油田南107计量站

此地区油井的主要结垢产物为硫酸钡,含量达到75.19%,收球包和输油管线弯头处结垢尤为严重,基本两三个月就会导致管线堵塞,原来四英寸的管线直径居然到了不到1cm的小眼,严重影响石油的运输,后来此站采用美国的V-953防垢剂(10mg/L)和管产聚马来酸酐(40mg/L)进行防垢,原来以硫酸钡沉淀形式存在,从而钡离子和硫酸离子经常很低甚至测不出,变成现在的钡离子浓度192-349mg/L,硫酸根离子浓度229mg/ L,从而结垢量大大降低,除垢周期由以前的二到三个月增加到现在的半年至一年,而且垢质松散,极易除去,从而说明化学防垢降低或消除了流程中的结垢。

6 结束语

结垢问题一直是困扰各油田的重要问题,结合油田成垢原因,采用防垢剂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大部分油田的成垢问题,从而解决了油田成垢造成输油管道堵塞,从而造成巨额的修补费用等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控制了油井由于成垢而导致的石油产量连年下降以及综合含水上升的趋势,给老油田稳定的产量开辟了新的道路,实际表明,这项技术拥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提高油井的增产稳产、为未来石油的开发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柱,郑士忠,钱滇子,等.油田水处理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 王欣辉,王均同,等.胜沱油田钢质集输管线失效原因的调查分析[J]. 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

治理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瓦斯防治;抽放;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212-02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也是煤矿瓦斯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全国煤矿年瓦斯涌出量在100亿m3以上。在统计的635处原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有280处,约占44.1%。瓦斯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因素之一,它是由赋存在井下煤层中的有害气体受采动的影响释放到开采空间的有害气体的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爆炸被称为是我国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如何治理和防治瓦斯事故的发生,应引起煤矿各级领导及煤矿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从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找出解决办法,防止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一、矿井概况

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农六师国有控股企业,其前身是大黄山煤矿。煤矿建于1958年,分一号井、七号井两对矿井开采。两井原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15万吨和9万吨,现核定生产能力分别为16万吨和10万吨。

七号井:所采煤层属急倾斜近距离厚煤层群,侏罗系下八道湾组,共含煤6层,煤层总厚度约41.2m。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在0.68―1.01m2/MPa2.d之间。瓦斯储量为31702.47万m3,现水平煤层瓦斯最大压力0.72MPa。煤层瓦斯含量为3.47―5.66m3/t。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76.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3.29m3/min,矿井瓦斯等级属高瓦斯矿井。

一号井:所采煤层属缓倾斜近距离厚煤层群,侏罗系下八道湾组,共含煤6层,煤层总厚度约37.08m。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在0.319―2.823m2/MPa2.d之间,瓦斯储量为34888.194万m3。矿井煤层瓦斯现水平最大压力1.06MPa,深度每100m下降瓦斯压力增加0.41―0.67MPa。现水平煤层瓦斯含量为5.06m3/t,深度每100m下降瓦斯含量增加2.36m3―3.3m3。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9.6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37.08m3/min,矿井瓦斯等级属高瓦斯矿井。

二、瓦斯治理技术

(一)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治理现状

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矿井的瓦斯灾害异常严重,历史上的多次瓦斯事故曾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惨重的损失。从58年建矿以来曾发生5起瓦斯爆炸事故。从1983年开始建立瓦斯抽放系统,84年形成了抽放能力为64m3/min的瓦斯抽放系统。随着矿井的改扩建项目实施,对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进行改造,2005年形成了抽放能力为180m3/min瓦斯抽放系统。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瓦斯抽放技术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选用重庆煤科院的生产的KJ90系统,全套系统配置管理64个分站,可扩展为128个,1024个输入量,512个控制量。目前,两矿井已经连续19年没有发生煤与瓦斯爆炸事故,今年我们将抽出的矿井瓦斯进行充分利用,建立16×500KW瓦斯发电厂,为企业提供电能,保护环境,创造效益。

(二)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治理技术经验

1、对临近煤层进行瓦斯抽放

采区巷道施工前,在已有巷道中施工瓦斯钻场、钻孔,穿透各煤层的瓦斯抽采钻孔,然后并网进行瓦斯抽放,预抽时间至少半年以后才安排巷道的掘进工作。今年七号井799水平东翼走向长度2000m,每隔30m施工一个钻场,每个钻场施工12个穿透中大煤层的钻孔,钻孔孔径Φ75mm,钻孔最大深度约120m,共施工钻场67个,钻孔长度16804m;一号井780水平东翼走向长度1800m,每隔30m施工一个钻场,每个钻场施工16个穿透中大煤层的钻孔,钻孔孔径Φ75mm,钻孔最大深度约180m,共施工钻场60个,钻孔长度97921m,钻孔平面上呈扇形重叠布置。邻近煤层通过这些钻孔进行抽采,矿井瓦斯抽采钻孔的终孔间距为6―8m。

2、工作面上偶角及空区瓦斯采用埋管和布置走向高低位钻孔进行抽放

为解决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工作面上偶角及采空区的瓦斯进行了抽采。上隅角埋管抽放:在工作面回风顺槽铺设一趟直径为Φ108mm支管,外接4―5根Φ100钢丝弹簧胶管作为吸管对上隅角进行抽放。采空区瓦斯抽放采用高低位钻孔抽放法,钻场间隔30m,每个钻场布置6个钻孔;相邻两个高位钻场之间的钻孔必须有部分在平面上重叠,其长度不小于20m。

3、本煤层瓦斯抽放

工作面机巷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每隔30m布置顺层钻孔,其孔深为工作面斜长的2/3。孔间距8―10m,孔径为Φ75mm,同时,在两孔之间增加一交叉钻孔,孔深适当处长1至2m,孔径Φ75mm。风巷每隔30m亦布置顺工作面方向的下向钻孔,孔长为工作面斜长的1/3。顺层钻孔前期预抽瓦斯,瓦斯衰减后采用高压进行煤体注水。

4、掘进工作面边抽边掘

由于矿井预抽时间、抽放效率等因素存在,巷道掘进工作面平均配风量200m3/min,风排瓦斯在炮后经常瞬间超限,造成安全隐患,影响施工进度,采取边抽边掘方法后,消除了风排瓦斯在炮后经常瞬间超限就问题,掘进速度由原80―100m提高到150―200m。

5、封孔技术

原瓦斯钻孔封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钻孔施工期长,影响瓦斯抽放时间,后引进聚氨脂封孔,套管固定时间由原来的几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加快了钻孔施工速度。

(三)瓦斯治理管理经验

结合多年的抽放实际,总结出了适合大黄山煤矿特点的瓦斯抽放措施:“多钻孔钻密孔,严封孔勤排水,多方法长期抽形成固定抽放和移动泵站相结合分区域抽放模式”。从根本上为矿井瓦斯灾害的治理奠定了基础。

1、矿井实行通风瓦斯调度值班制度。严格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反馈井下瓦斯等有害气体涌出信息,加强对瓦斯涌出异常现象的分析和治理;

2、认真落实瓦检员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放炮管理制度和瓦斯检查制度,杜绝空班漏检;杜绝瓦斯超限区、点,一旦出现瓦斯超限区、点,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3、实行干部跟班下井制度。严格干部跟班下井制度,保证各采掘面每班有副队长、队长以上干部跟班、严格调度和监控中心值班制度,发现井下瓦斯超限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必须及时做出处理措施并跟踪落实制、实行安全追究制;

4、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及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及时掌握井下各种安全动态信息,实行安全工作动态管理;建立瓦斯抽放规律性和数据统计分析,使瓦斯抽放管理工作趋于规范。

结束语:煤矿瓦斯治理与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除了完善可靠的安全装备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外,还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瓦斯事故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煤矿企业要加大瓦斯管理投入,推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瓦斯爆炸事故才能大幅度地减少,煤矿的安全状况才能得到根本好转。

作者单位: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温成新,1992年毕业于新疆煤炭专科学校,任新疆大黄山豫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项目部主任。

参考文献:

[1]李学来,刘见中.瓦斯灾害治理新技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7).

治理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煤矿;瓦斯;治理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88-01

瓦斯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是煤矿安全事故中的一种主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做好煤矿瓦斯治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安全屏障。据了解,我国很多矿井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我国煤矿的开采技术有所缺乏,煤矿的生产及安全系统也不够完善,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很多煤矿企业在进行瓦斯治理的时候都没有达到治理的要求,导致现在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迫在眉睫[1]。

1 煤矿瓦斯治理的目标及原则

煤矿瓦斯治理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在进行煤矿瓦斯治理时,应以做好一般瓦斯事故的防范工作为基本目标,以杜绝重大瓦斯事故为最终目标;要建立完善的瓦斯事故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瓦斯事故的危害,同时,要建立健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便及时掌握瓦斯动态,提前发出预测预警。要实现杜绝重大瓦斯事故的最终目标,在进行煤矿瓦斯治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安全生产”为生产的基本方针,还要做到标本兼治,以治本为基本原则,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同时,还要做好煤矿开采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制度,做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及时排除瓦斯安全隐患,将瓦斯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2 煤矿瓦斯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煤矿瓦斯治理观念薄弱。虽然“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已经成为煤矿生产的基本原则,但就我国目前煤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来看,有很多企业都因为只注重煤矿的生产而忽略了安全问题,这也加剧了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管理者对瓦斯治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的瓦斯治理意识薄弱,没能准确理清生产、效益、安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最后才会出现重生产、效益而轻安全的现象。

2)通风及排水系统不完善。随着煤矿开采工作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及难度持续增加,瓦斯的含量及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但是通风系统却没有得到完善,主要是少数矿井新开采区在还没有完善的通风、排水系统时就开始实行“剃头式”的煤矿开采,还有一些矿井在增加了开采深度后并没有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也导致了瓦斯安全事故不断增加。

3)防治制度不完善。有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将目光都放在生产效益上,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建立近期的管理保障体系这方面,所以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并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也没有落实长期的瓦斯治理措施和管理制度[3]。由于管理层的瓦斯治理观念不强,所以瓦斯事故的防治措施也得不到有效落实;没有完善的瓦斯管理制度或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死角。

3 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

我国每年死于瓦斯事故的人数是所有事故死亡人数的1/3,可想而知煤矿瓦斯事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瓦斯排放到大气中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加强瓦斯事故治理力度是保障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具体措施,也是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重点。

1)完善瓦斯抽放的开发技术体系。完善瓦斯抽放和煤层气的开发技术体系是有效防止瓦斯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顺利开展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研究,进而开发出煤矿瓦斯灾害的预警技术及控制技术。目前我国已经根据自身煤矿生产条件、地质条件和管理方式开发出适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的预警系统。除了开发瓦斯灾害的预防及控制技术,还要解决煤矿瓦斯抽放地质方面的各种技术难题,从而完善我国不同煤矿地质的瓦斯抽放的开发技术体系。

在引进国外新进技术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我国煤矿地质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完善矿井井下防爆地质雷达技术和装备,研究出适合煤矿井下工作的雷达天线,实现煤矿瓦斯地质预测技术的开发,使预测过程及预测结果实现数据提取自动化和数字化。

2)加大对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投入及监管力度。煤矿开采是煤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我国煤矿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煤矿层瓦斯治理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实现煤矿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降低瓦斯灾害、利用资源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煤矿企业应该积极推进煤层资源与煤层气资源的协调开发,把瓦斯抽放指标作为煤矿安全开采的基本条件。同时将安全生产的指标列入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瓦斯治理的查处与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规范煤矿开采制度,将检查活动日常化化、规范化。建立责任制度,提高瓦斯事故发生时相关人员的责任代价,从而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瓦斯治理的积极性。避免管理漏洞的出现,使制度具备更强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落实每一位员工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该加大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利用政府机构的监察力量对煤矿瓦斯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成立监督机制,对那些没有达到瓦斯治理要求的矿井采取有效的惩处措施。加大瓦斯治理的监管力度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的工作效率,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大瓦斯事故发生的频率。

3)利用煤气抽放技术进行煤矿开采工作。煤矿开采工作的前后顺序会对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稳定生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在进行煤矿安全开采工作之前就要先从地面或者煤矿井下抽取瓦斯,这样才能降低煤矿开采的难度,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与稳定进行。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地壳结构不一样,会导致煤矿矿井气田复杂多变,所以在进行煤矿开采的时候还要根据地质条件及地壳结构来选择瓦斯的抽放方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对不同地质的矿井要采取不同的抽放方式及策略,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矿区要做好井下的瓦斯抽放工作,从而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只有加强煤矿瓦斯治理技术才能减少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煤矿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使煤矿生产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生产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喻祥.浅谈我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科技创新[J].广东科技,2011,18(16):97-98.

[2]朱红汉,刘祖飞.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1,4(02):116-117.

治理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工异味 异味治理 环境工程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化工产品的生产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污染,在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下,这些污染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但不足之处仍有很多。异味污染作为化工污染的一种,具有面积大、扩散快等特点,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因此其治理工作和治理技术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异味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一)异味污染的定义

异味污染是由异味气体造成的,异味气体又称恶臭气体,这种气体会对人体嗅觉器官起刺激作用,不只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不快,更对人体健康有害。异味气体的异味分子经由空气传播,对人类的嗅觉思维产生有害作用而形成的感知污染就是异味污染。这种污染是一种环境公害,其危害性仅次于噪声,不只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对相关产品质量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化工行业作为产生异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异味治理的技术上理应进行积极的投入与创新。

(二)化工异味的特点

化工行业的工艺手段与产品性质使其产生的异味污染不仅具有广泛的来源、繁杂的种类、复杂的构成,而且其毒性和危害都相当之广大,这为它的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既难以测定其污染程度,又难以以有效手段进行处理。

异味物质之所以会产生恶臭是因为其微观构成中包括了特征发臭基团,这类物质在全球大约有10000种,依照化学组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氧有机物、烃类、卤素及其衍生物5类。

(三)化工异味的危害

在众多恶臭物质中,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的有5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类等。接触者不仅会产生烦躁、忧郁、失眠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对人们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影响。异味物质具体会危害到如下几种人体系统:

1.呼吸系统

由于异味物质的特殊味道往往使人厌恶,所以人们在嗅到时会反射性地抑制呼吸,对人体的正常呼吸机能产生妨碍。

2.消化系统

异味物质的恶臭会令人恶心,进而引发食欲不振,长期发展则会造成消化功能的减退。

3.循环系统

有些异味物质具有刺激性,比如氨、硫化氢等。刺激性气体会影响到血压的升降和脉搏的快慢,甚至对体内氧的输送造成阻碍,引发缺氧症状。

4.神经系统

异味物质中有些是有毒的,其毒性会危害神经系统。即使是无毒的异味物质,如果长期刺激也会引起嗅觉丧失,进而破坏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

5.其他系统和器官

异味气体还会危害到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例如使人体的分泌机能紊乱、刺激眼睛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等。

二、化工异味的治理

(一)源头控制

任何污染的治理如果不从污染源开始抓起都是徒劳的,因此在最初规划选址时就应考虑到异味治理的因素,将生产设施设置在远离生活区的地方,以降低对周边的影响;在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尽量选择污染程度低,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技术工艺;提前配备用于环保的配套设施,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和环保治理系统等。多种手段和技术相结合,力争从源头将异味污染的影响压至最低。

(二)过程管理控制

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产生异味的主要阶段,因此一定要加强管控,以先进的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异味的步骤进行审核和改进,并鼓励全体员工参与进来,提出建议、查找隐患,杜绝泄漏等不必要因素引起的异味污染。在现阶段,原有的产品质量与设备无泄漏两种传统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化工异味治理的新需求,因此引进全新的管理体系是相当有必要的。目前HSE、清洁生产审核、LDAR等新型管理体系已经在部分化工企业得到应用并获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新技术、新体系都是值得推广的。

(三)最终处置

最终处置是化工异味治理的最后环节,在技术含量和技术运用上也是要求最高的,可以说是异味治理的最终保障。其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各个化工企业应根据自己产品与生产工艺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使用的一类或几类方法。

1.洗涤法治理异味

这种治理方法的一大前提就是将污染物集中排放而非单独排放,集中后的污染气体输入洗涤塔,以洗涤液对其进行处理,污染气体中的异味物质被水洗去或者跟药液反应而消去,而使用过的洗涤废液可以通过再处理实现循环利用。这种异味治理方法对氨气、硫化氢等易于跟水或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液体的异味物质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治理技术。

2.吸附法治理异味

这种治理方法是利用各类吸附能力强的物质来对易被吸附的异味物质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物有活性炭、硅胶、活性白土、沸石等,这些物质对苯等芳香烃物质具有极强的吸附效果,并能适应大幅度的排气负荷变化,而且在日常管理上只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非常方便。但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这项技术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用于吸附异味物质的吸附剂基本无法重复利用而且价格偏高,用于处理吸附剂的相关技术工艺目前还不成熟,因此只适用于有足够经济条件的化工企业。

3.焚烧法治理异味

这种治理技术较为传统,且只能针对一些具有可燃性或高温下可分解的异味气体。处理时用燃烧炉中的喷嘴将异味气体加热到燃点以上,令其氧化分解,生成水与二氧化碳,从而实现脱臭的目的。但许多化工企业的易燃易爆物都很多,这种方法会影响其安全性,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兼之局限性很大,所以不推荐过多应用。

4.天然植物提取液法治理异味

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异味治理技术,其技术核心是某种天然植物的提取液,这种特殊提取液在空气中雾化后,其有效分子会均匀散布,对异味分子进行吸附,进而和异味分子发生各种化学反应改变其分子结构,令其最终生成不具异味的无害物质。这种异味治理方法效果好、过程简便、技术含量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结语

化工行业的异味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环保观念的提升和化工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使得旧有的异味治理观念和异味治理技术难以适应最新的要求。因此,各个化工企业要放开理念,创新技术,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实现化工异味的有效治理,还人们一个干净清新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晶.异味化合物的阈值与结构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9.

[2]乔树峰,胡园桃,刘长青.炼焦生产过程恶臭污染与治理措施[J].能源环境保护,2005(6).

[3]王玫.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环境中臭气浓度[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

[4]李学,李长东,丁秀涛等.辽阳石化异味气体排查及治理措施[J].石油化工应用,2013(3).

上一篇:水利施工范文 下一篇:生物监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