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诗歌解读与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30 09:32:24

初中现代诗歌解读与教学策略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现代诗歌作品的教学,本文从当前初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定位出发,从四个层面阐述了笔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定位 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Junior Modern Poetry Read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ZHU Shouhong, LEI Changmei

(Gong'an Jinshi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16)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ointed to "enhance students' appreciation quality and aesthetic appeal" in reading, which requires us to complete the modern poetry teaching with high-quality required by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positioning of modern poet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author describes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four levels.

Key words poetry teaching; position; aesthetic

1 尴尬的教学定位

可悲的“默写”地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引入了大量诗歌,其中现代诗歌占了很大比重,比如七年级第一篇课文就是新诗《在山的那边》,九年级上册和下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现代诗歌,可见,现代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对新诗的学习只有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根据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对新诗的考查题型,一般为两个小题,分值在4~6分。在中考中,诗歌的考查形式也无非就是以默写为主。另外,由于很多地方中考不考现代诗歌阅读鉴赏,一些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也觉得现代诗歌无关紧要,这显然违背了教材编排者的意图和新课标精神。

无奈的“鸡肋”地位。中考使初中的诗歌教学日渐走入了可教可不教的尴尬的“鸡肋”境地。所谓的诗歌教学基本上沦落为“画出重点句、名句”的过程,这种肤浅的教学远离了诗歌本有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灵性和美感。具体而言,目前的诗歌教学有以下几种不良趋向。一是读背式教学。二是政治图解式教学。三是技术分解式教学。诗歌教学自然被教师功利地还原为纯粹的背诵和默写。不仅毫无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可言,更不必说教学策略,教学艺术了。学生对诗歌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背诵和默写,失去了诗歌的审美欣赏和文化熏陶。

2 期待的审美地位构建策略

2.1 吟咏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自古以来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诗经》各篇都是可以配上乐曲歌唱的,正所谓“弦诗三百,歌诗三百”。法国诗人瓦雷里也说:“诗歌不是思想,它是将声音神圣化。”现代诗歌具有音乐之美,这种美只有反复吟咏诵读才能感受得到。在反复的吟咏诵读中把握诗歌的节拍、停顿、用韵,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就能充分感受到现代诗的音乐美。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上的《天上的街市》堪称现代诗歌教学的经典之作。在“学读――体味诗的音乐美”这一教学环节,余老师依次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在每个小环节都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学生自读。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兴味盎然。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体味到:《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的音乐美表现在它每节四行,行数相等;偶句押韵,每节换韵;每句三至四顿,顿数大致相同。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优美,悦耳动听。

2.2 想象联想,欣赏图画美

现代诗人郑敏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这句话形象地表明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成分,形象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余光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一组意象表现游子的乡愁,而席慕容则用“笛”、“月亮”等意象来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如果说一个意象就是一个画面的话,那么一首诗就是由一个个画面构成的画卷,这幅画卷呈现出诗歌特有的境界和情调,进入了这幅画卷,也就是进入了诗歌的意境。现代诗歌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换言之,现代诗歌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沉浸在美妙的画卷中。

余映潮老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在“交流――品析诗的图画美”这一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天上的街市真美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语言再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进入到诗歌璀璨浪漫的意境中。

(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26页)

将诗句改写成散文,根据诗歌画画,或者闭上眼睛在欣赏诗歌朗诵的同时想象画面……这些方式都可以让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欣赏到诗歌的图画美。

2.3 揣摩品析,鉴赏语言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品词和析句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的语言美。

品词。古诗讲究炼字,现代诗歌语言凝练,也讲究用词精当。这些词往往最能表现诗歌的情感,是朗读时的重音。品词最常用的方法是换词法。语感派的创始人洪镇涛老师在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先提出一个问题:“我把‘天上的明星现了’改成‘天上的明星亮了’,味道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思考后悟出:“现”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而“亮”显得突然,表现不出夜色逐渐加浓,星星次第显现的过程,“现”字更准确,更有情味。

析句。现代诗歌语言形象,多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同感等修辞手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语言,让学生在揣摩品析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如在上流沙河的《理想》时,我先作示范:“‘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这节诗运用比喻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理想对人的意义,读起来一气可成,气势连贯。”然后是学生自由赏析,他们既能规范地运用“例句+手法+表达效果”的格式说话,又能表达自己对诗句个性化的解读,既获得了审美熏陶,又提高了鉴赏能力。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2.4 实践拓展,领悟情感美

学写新诗。流沙河的《理想》一诗中比喻异彩纷呈,这些比喻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并号召人们为理想而奋斗,形象而贴切。此外还有大量的“使”字句,句式整齐凝练。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品析语言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诗句的练习,学生写出了许多精美的诗句,如“理想是清风,吹走你的虚荣心;理想是河流,浸湿你的追金梦。”“理想使你坚强地面对困难,理想使你不屈地战胜挫折”等等。把学生写的诗句进行组合,就成了一首首精致的小诗。学生通过写诗的实践活动,对《理想》这首诗的情感理解得更加透彻。

拓展延伸。新诗的思想情感往往隐藏在形象而含蓄的文字中,难以让人领会,教师可以采用适当拓展延伸的方法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情感。比如教《星星变奏曲》,可以联系“”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教余光中的《乡愁》,可以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有关“乡愁”的古诗,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联读一组台湾诗人写乡愁的现代诗,如席慕容的《乡愁》、舒兰的《乡色酒》,还可以联读作者本人的诗如《乡愁四韵》,或欣赏罗大佑作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

初中诗歌教学应以欣赏、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是当前初中诗歌教学应追求的正确定位。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大连出版社,2003.

[3] 陈钟梁、钱梦龙. 呼唤“诗教”回归. 语文学习,2002(3).

[4] 顾之川. 顾之川语文教育论.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二外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一篇:姜大卫: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