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30 06:02:27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充分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和高血压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出现。

[关键词] 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左心室肥厚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019-02

左心室肥厚是慢性肾衰竭最重要的心血管死亡独立预测因子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2]。如何尽量延缓左心室肥厚的出现是学者们和肾内科医师一直致力于探寻的焦点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的研究所见甚少,寻找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笔者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②患者每周透析2~3次,共透析9~12 h;③患者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④患者能够准确理解自编问卷内容;⑤患者年龄均>18岁;⑥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或者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②患者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之前已经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③患者有精神疾病,无完全行为能力;④患者入选前1个月有肺部感染或全身明显感染或急性心血管事件、合并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中-重度肝功能不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9~65岁,平均(49.51±12.7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对满足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门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测评。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者实施培训,研究者经过考核合格后再对患者开始实施问卷调查。采取现场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填写问卷前,研究者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表要求进行讲解,然后由患者仔细阅读,逐一填写。本研究发放45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研究者认真核对,避免漏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45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调查内容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经济压力、工作压力、身高、体重、营养不良、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血液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血液透析前后舒张压(DBP)、血液透析过程后1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2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3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4 h血压和心率等。

1.3 相关指标评价标准[3]

①左心室肥厚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根据Devereue和Reichek公式计算患者的左心室肌重量(LVMI)[3]。以LVMI男性>134 g/m2,女性>110 g/m2诊断为左心室肥厚(LVH)[4]。②透析相关性高血压 患者在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有任何一次平均动脉压升高≥30 mm Hg伴收缩压≥160 mm Hg和(或者)舒张压≥95 mm Hg;③容量负荷 透析间期体重(IDWG)≥3.5 kg为高容量负荷,IDWG≤2.5 kg为低容量负荷;④血红蛋白(Hb) 患者的血红蛋白(Hb)≥110 g/L为正常,如果患者的Hb≤80 g/L则认为贫血;⑤透析充分 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1.2为透析充分,Kt/V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α入=0.05,α出=0.10。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经济压力、工作压力、身高、体重、营养不良、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血液透析前后收缩压(SBP)、血液透析前后舒张压(DBP)、血液透析过程后1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2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3 h血压和心率、血液透析过程后4 h血压和心率等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析充分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血压、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和营养不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见表1。

2.2 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否为因变量,以进入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的6个自变量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发现,透析充分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和高血压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方法[4,5]。随着血液透析的广泛应用,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日益引起广大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其中,心血管疾病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尤以左心室肥厚最为常见,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6,7]。迄今为止,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1,2]。为此,分析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地预防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大量研究发现[8-11]:与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高血压、血红蛋白浓度、营养不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无脂质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水平、透析充分与否、甲状旁腺功能状态等危险因素有关。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透析充分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保护因素,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和高血压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7]。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液透析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能够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浓度而刺激患者机体合成蛋白质,导致患者心肌细胞肥大,造成心肌结构的改变;②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导致左室压力超负荷,心肌纤维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异常增厚,心室腔无明显扩大,出现向心性肥厚;③患者往往存在少尿甚至无尿,透析不充分导致容量超负荷,引起心肌细胞拉伸或者心肌细胞增厚,再加上患者体内的尿毒症的毒素未彻底清除,直接对心肌造成损害,引起心脏功能紊乱。可见,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能够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彭道有,岳华.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6(13):2035-2038.

[2] 蔡广研,陈香美.慢性肾脏病并发症治疗现状及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2):102-103.

[3] 彭钰,吴禹池,周敏,等.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特点及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08-2710.

[4] Roy GC,Sutradhar SR,Barua UK,et al.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 an updated review[J]. Mymensingh Med J,2012,21(3):573-579.

[5] Sagheb MM,Ostovan MA,Sohrabi Z,et al.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0,21(5):863-866.

[6] 常守凤,王俭勤,王,等.1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2):458-459.

[7] 唐雅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风险分析[J].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2,10(2):548-549.

[8] 唐盛,龚智峰. 尿毒症患者心脏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6(20): 3086-3089.

[9] 陆玮,单剑萍,季刚,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7): 917-921.

[10] 刘秀娟,耿燕秋,乔怀宇,等. 血红蛋白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1):1106-1108.

[11] 朱潮涌,张萍,陈江华. 甲状旁腺激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损伤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6):628-632.

(收稿日期:2012-10-19)

上一篇: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 下一篇:NICU院内新生儿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