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视角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30 05:29:03

政策视角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

【摘 要】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城镇化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农民失地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既失地又失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其它问题的基石。本文描述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背景,对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视角下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丧失了原本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失地农民。土地对于农民的保障涉及到基本生活保障、就业等多个方面。可见,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失地农民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可是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失去了其最主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同时又无法实现再就业,他们没有了维持生计的基本来源。只有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保障其基本生活,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问题。政府在引导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背景

1、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

目前我国政府对失地农民采取的安置政策主要以货币补偿为主。货币安置,是将安置补助费(有时包括土地补偿费)一次性发放给征地农民,让其自谋出路。这种补偿安置方式往往带来两种结果。一方面,由于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一些农民并未得到合理的补偿款,完全失去了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因征地而一夜骤富,可是即使是得到了大额补偿款,许多转型农民在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上受到了极大冲击,出现挥霍式消费和盲目投资现象,有些因此返贫,难以维持长远的生计。这说明货币安置这种单一的补偿安置方式存在不公平性,政府在对失地农民补偿上缺乏全面的科学统筹。

2、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生产生活资料,更承担着最基本生活的保障功能。从表面看失地农民已经成为市民,但失去土地的农民并没有像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如养老、就业、医疗保险等,这使他们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3、失地农民的就业

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就自然地变成了一种闲置的劳动力,积极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就是充分利用这些闲置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失地农民的生活改善,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原因探析

1、社会环境影响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使我国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等就业群体庞大,竞争激烈。失地农民进城就业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找到工作,大部分也只是那些临时性、稳定性低、收入少的工作。而且现在许多企业都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小。

2、政府关注不足

政府在对失地农民进行货币补偿安置后,对这一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关注不足。政府本应该在失地农民再就业中起积极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是政府依据自己对于再就业市场、失地农民的整体判断,采取比较单一的培训方式。这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失地农民对于实现再就业技能多样化的需求,与此同时,政府所提供的的技能培训不能够很好的跟上社会发展对于工人的能力需求。另外,在获得巨额补偿款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关注的不光是工作报酬的多少,劳动安全、工作受尊重的程度等因素,在获得巨额赔偿后变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几乎很少有人关注政府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也使得政府的再就业安置工作进展缓慢。而且,政府很少考虑到要求安置区的开发企业应该承担的安置一部分失地农民这一社会责任。

3、失地农民自身原因

失地农民自身观念陈旧,缺乏就业的主动性。许多失地农民缺乏主动寻找工作的意识。另外部分失地农民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缺乏就业的自觉性,对就业岗位、收入要求预期较高,一般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种,这就使失地农民就业之路变得狭窄。失地农民自身素质技能较低,缺乏就业的竞争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失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二三产业岗位就业的技能。还有部分失地农民在就业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没有转变,无法适应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和严格的企业管理,无法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要求。落后的思想意识,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成为制约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的瓶颈。

三、以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1、制定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扶助政策

近年来,我国城市总体就业形势严峻,城市能够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再加上失地农民在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单纯依靠通常的就业方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性,动员和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才能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就政府方面而言,当前要做的几件关键事情是:第一,出台相应政策,大力鼓励与切实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比如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第二,形成严格规定,要求土地征用者或开发商帮助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第三,提供创业贷款,帮助解决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融资问题。

2、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

由于失地农民人口多、素质低,因此发展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在产业政策上,既要重视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及个私经济在政策上应更积极一些,加大支持力度。城郊中小企业容纳了全国工业就业人数的大部分,其中57%以上的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城郊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有效化解失地农民的失业问题。

3、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

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然后到相关企业应聘上岗。实际操作中,不但要注重培训的数量,更要注重培训的质量。培训应该是有针对性多层次的,通过教育,引导失地农民转变旧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尽快完成从“农民”到“居民”的角色转换。

4、开展对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应服务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提供相应服务。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开办的人力资源市场等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服务工作。政府可以利用有效资源在企业和失地农民中间搭建一个信息供求平台,使双方信息互通。政府还应该为失地农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多方面为其提供保障。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引导民间非政府组织与基层社区组织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帮助。

参考文献:

[1]谢俊贵.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与就业援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

[2]李冬梅,钟永圣.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财政研究,2010(5).

[3]武玲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上一篇:精益模式下的烟草商业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浅析 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变迁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