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时间:2022-09-30 03:44:01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

【摘要】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小企业自身的弱质性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滞后所决定的。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规范和不成熟,一方面是中小民营企业处于融资难的困境,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过快膨胀,股市产生投机泡沫,民间融资找不到合适、规范的投资渠道,因此情况较为复杂,深层次原因较为突出。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 原因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发展的生力军。根据国家五部委局联合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以上,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也在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且这些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主要地位。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品牌效应较低,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它们群体广大,涵盖产品和服务范围极广,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承担了社会主要的就业任务,因此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灵活,能够更有效、更经常地利用地方性的资源,对量少、分散的资源能进行有效的利用。中小企业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中小企业能吸收众多劳动力就业。多数中小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据统计,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

(一)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成本高

银行本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银行一般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从表面上来看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慎贷和资金紧张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讲,其原因是由于贷款规模、贷款投向机制,银行的业绩考核标准和政府企业政策等问题。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惜贷限贷。国家对于贷款规模的总量有着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现阶段国家抽紧银根,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由于“保大放小”是银行贷款投向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银行在贷款方面,首先是要保证国有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是有选择性的,而且支持也是很有限度的,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贷款融资的难度性加大。

(二)中小民营企业缺乏灵活便利的担保信用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是中小民营企业,下游环节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中间处于沟通环节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它的主要功能是信用担保,在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或者银行在受理中小企业贷款时,向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出信用保证申请。担保机构的存在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进一步提高信誉水平,降低贷款所需本钱,增加贷款数目等,对银行来说,可以增加银行对贷款的中小企业的信任,降低贷款风险,增加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性。

(三)民营中小企业很难从证券市场筹资

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是很困难的,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所以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者一般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中小企业通过企业债券融资的渠道基本上被封闭了。我国发行公司债券现行的标准是追求企业已经具有的规模和投资回报,而对未来预期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规模(股份公司净资产3000万以上,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6000万以上)、产业方向、机构担保等发债资格与条件的限制,只能“望市兴叹”。

(四)政府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不够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企业实行各项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原因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由于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享受的优惠政策往往实际最终无法实现。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

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只有企业的产权明晰,经营者才对自己的行为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企业的信用才有可能建立起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做假帐,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提高企业的信任水平。加强企业信贷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要将金融机制的有限贷款发放给A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秀企业,大力开拓产品市场,尽快构筑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在我国,除四家大商业银行外,其他银行,特别是地方新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同时,还应创办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银行。要鼓励更多的民间企业进入金融部门,创办民间银行(民生银行是个特例),要加大民间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既然容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没有理由不让我国自己的民办资本创办民间银行。那些主要或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可以与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的长期的联系和信任关系,除提供贷款外,它们还可以在市场信息、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孔署东.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

[3]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J].商情,2003.

上一篇:针对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下一篇:浅析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