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时间:2022-09-30 12:45:45

职教改革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 要】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 性格

职业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通过八年来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研,笔者发现很多智商与学业成绩不一致的现象:有些学生智商较高,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薄弱、没有上进心,因此成绩并不好。而有些智力平平的学生,由于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情绪、顽强的学习毅力,在学习中能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往往能取得好成绩。这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职业院校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具有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特点,易于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培养学生形成自觉、正确的学习动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需要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经常带领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或者4S店参加实习和实践,使学生知道衣食住行、生活生产、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学好生物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动机。

(二)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他的学习动机就越强烈,他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他的努力就越持久,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激励学生,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适时恰当地介绍一些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成就,开阔学生的视野,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将学习动机转化为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教学过程,广泛涉猎生物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其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根据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生物课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下列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教学中可适当插入生物学家成长的生平事迹,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发生的趣事,生物理论产生所经历的沧桑,生物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例如:讲酶的作用时介绍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讲遗传病时介绍道尔顿发现色盲的过程等等。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果学生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他们就会觉得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有用的,生命科学是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如:栽种植物,饲养小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日常膳食营养的搭配,简单的医药知识等等。

(三)运用富于情趣、幽默、循循善诱的语言,培养学生兴趣。

语言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启发思考的重要手段。生物教学语言是调节学生注意力的工具,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严谨的科学性、富有感染力的生动性、明确的目的性和富有条理的针对性,是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把教学内容准确、简洁、有层次的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在将知识讲清讲透的基础上,对枯燥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生动风趣的语言加工,将生物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加生物学的美感。例如:讲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时可以将细胞比喻为繁忙的“工厂”,将细胞器比喻为“车间”,将线粒体称为“动力车间”,将叶绿体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将物质合成和运输的途径称为“生产线”等。

另外,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地语言描述我国的生物优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讲生态和环境污染时,则采用低沉、缓和的语调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发挥教具的作用,培养学生兴趣。

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以其鲜艳的画面、具体生动的形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很容易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在教学实际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制作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个人要求时,就引起了积极的、肯定的情感。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一)提高教师自身感染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平等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教师把学生当朋友,多关怀,多理解,多引导,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生物教师也往往喜欢生物课,他就能带着愉快的情感学习生物。如果教师盛气凌人,面容冷峻,居高临下,无形中就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和抵触情绪,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教师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尽可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崇敬之情,“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以生物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大自然是美的,生命是美的。形形的生物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这是生物学的魅力所在。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讲述生物学内容,把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充分表达出来,创造出愉快、民主、求知、勤思的课堂气氛,这些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受到感染,产生快乐、奋发向上的感受,增强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进而以饱满的热情对生命科学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励学生的自信情感。

教师应该以赏识教育为原则,多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在成功解决生物难题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生物的信心。

教师还应该给每位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不要顾此失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每次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构成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方面,就是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意志品质对生物学习尤为重要。

(一)以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用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激励、鞭策学生奋发向上,引起学生的思考、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意识到进行科学研究要具有治学严谨、刻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例如:法布尔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终于撰写出10卷本科学巨著《昆虫记》;孟德尔经过八年的杂交实验,终于总结出两大遗传定律;达尔文环球旅行四年,最终写出《物种起源》,创立了自然选择学说等等,这些事例证明了没有不平凡的意志就不可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二)弘扬进取精神,磨砺学生意志。

人的意志强弱是不同的。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表现出坚强的意志,面对学习中障碍不畏惧、不退缩,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学生意志薄弱,一次学业上的失败就萎靡不振,还可能产生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使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增强自制力,最终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培养优良的性格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有好坏之分。例如,勤奋、坚定,是优良的性格特征;而懒惰、动摇则是不良的性格特点。性格的发展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使学生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开发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拼搏的意志、坚忍不拔的个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习中的认识过程,但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引导得当必将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第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6,348,364,351,358.

[2]姚本先,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8-169.

基金:吴志华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程效能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YJA880062)

上一篇:攀钢总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方案探讨 下一篇:基于MATLAB的轧钢飞剪运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