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花开的土壤

时间:2022-09-29 11:30:39

适合花开的土壤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对于教师,也是一件棘手的事。

关键词:作文教学;见解;指导课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如,在举行一次活动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学生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理清思路,然后要求他们完成以这次“活动”为主题的作文。我认为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再到作文,是小学生写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农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可以开展一些作文续写活动。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课堂上,我先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

二、引导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农村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孩子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秧苗青青的田野,野花遍地的山坡,明澈清凉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学生以后写作时就会有平有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三、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表达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学生只有书读多了,才能写出好作文。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把“写”挤进课堂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读整本书,在读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书中各种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精彩片段,还可以将好片段摘抄,要求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录好词好句好段的笔记本,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并对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能熟读成诵,学习运用。

四、上好作文指导课

一堂好的作文辅导课,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习作课上,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马上动笔写作,这样的写作收不到什么效果。要不就是不知从何下手,绞尽脑汁苦想半天还挤不出一个字,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觉得作文难,难在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只要突破这个难点,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因此,做好小学生作文的辅导相当重要。写作前,应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指导学生审清题意,弄清题目;(2)拓宽学生的思路,确定要写的内容;(3)学生确定观点,引导学生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观点;(4)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详细地写;(5)学会一些开头和结尾;(6)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修辞方法,好词家句、名言警句为习作增添文采。

五、重视作文修改,提高习作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以前我们改作文的一般做法是:一次作文誊写好后,我就会抽出很多时间,甚至打夜工一本一本地精批细改,然后发下去进行集中讲评。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只是看看评语及评价结果,对教师修改的地方大部分没有仔细阅读。这样改作文是费时低效的。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作文。”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可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先自查互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卷面是否整洁、内容是否具体、有无真情实感、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条理。这样既改好了这篇习作,又培养了学生改文的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用。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今后我们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壤,让孩子们在作文这个广阔的空间自由地翱翔,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幼儿识字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