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力监测几种统计指标的应用比较

时间:2022-09-29 08:11:41

学生视力监测几种统计指标的应用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讨评价群体视力状况的统计指标,为学生群体视力不良的评价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大连市546名城市小学女生,按照年级分为6个组,测定学生远视力。计算4种“率”和2种“均数”;为反映长期动态趋势,分别计算定基比、环比。结果 小学六年级与小学一年级相比(城市女生):(1)≥5.0(国内标准)的视力正常率由95.68%下降到40.00%,定基比分别为-58.19%和+1 288.89%;(2)>4.7(国际标准)的视力正常率由100.00%下降到64.37%,定基比分别为-35.63%和+∞;(3)平均视力由5.12下降到4.84,定基比为-5.47%;⑷平均视角由0.758 6分扩大到了1.445 4分,定基比为+90.54%。结论 群体视力监测应按照5分记录法计算平均视力,然后还原为平均视角,再计算定基比和环比。

【关键词】 视力试验;健康状况指标;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778.1+1 R 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683-03

为反映群体视力状况,统计学生视力监测的数据时,国内目前最常用“视力不良率”(视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易于反映视力变化的长期趋势,故选取城区小学女生为调查对象。抽取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华小学女生546名(1 092只眼),按年级分为6个组,年龄为7~12岁。监测时间为2005年。

1.2 方法 采用对数视力表,执行标准为GB 11533-1989,采用5分记录法[8-10]。

1.3 质量控制 抽样复检率为5.86%,误差率

2 结果

2.1 几种率与均数的比较 (1)率:先分别按照国内主流标准(视力4.7的百分率,即“视力良好率”。(2)均数:先按照“5分记录法”统计平均视力(L=5-lga,a为视角)[8-10],由于发现反映长期趋势不敏感,又尝试按照视角统计均数。见表1。

小学六年级与小学一年级相比(城市女生):(1)以5.0为判定“病”与“非病”的诊断标准,视力正常(≥5.0)的百分率由95.68%下降到40.00%,即视力不良(4.7)的比率由100.00%下降到64.37%,即视力不良(≤4.7)的百分率由0上升到35.63%。(3)平均视力由5.12下降到4.84。⑷平均视角由0.758 6分扩大到了1.445 4分。也就是说,群体平均水平上,小学一年级女生可以分辨出夹角小到0.758 6分的2个物点;到了小学六年级,能够分辨的夹角已经增大到1.445 4分(5.0视力相当于正好能够分辨1.000 0分的视角)[12]。

2.2 环比 为反映长期的趋势,计算环比(将前一个年级作为基数,以相邻的后一个年级与之相比,再减去100%)[13],结果见表2。由于小学一年级以视力正常占绝大多数,若采用视力不良率(以5.0或4.7为判定标准)来计算环比,则视力不良的基数太低,计算出的环比达到正无穷大、+332.18%等;反之,采用视力正常率来计算环比,则趋势比较明显、客观,但普遍为负值。根据平均视力(5分记录法)计算出的环比波动范围太小,不敏感,并普遍为负值。而根据平均视角计算出的环比最为合理。

2.3 定基比 为反映长期动态变化的趋势,计算了定基比(把一年级作为基数,以各年级与之相比,再减去100%)[13],结果见表3。

如上所述,表3更加反映出采用视力不良率来反映长期趋势不合理,按照≤4.7比率,定基比都为正无穷大;按照

2.4 百分位数与分度的比较 分别统计百分位数(计量)和分度(计数),列于表4。表4中的数据没有剔除1.5%,故与表1相比,视力一般偏低0.01。

3 讨论

3.1 按照“均数”统计合理,按照“率”统计不合理 中医把近视称为“能近怯远”,给出的定义为:眼无不适,外无障翳可寻,瞳神气色如常,平素目无它病,惟视远昏朦[14]。故近视眼不应归属于疾病问题,而应该当作发育问题来考虑[2],主要体现在眼轴的发育[15-16]。

排除少见的病理性近视[2,12,17],学生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2],特点有:近视度数通常不很高;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通常不伴有严重的眼部病理变化;与眼睛发育密切相关;同身高、体重等一样,体现了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2]。

因此,不宜按照“疾病”统计“近视率”,而应该按照“发育”统计“平均视力”。

3.2 统计平均视力,5分记录法最适宜 视力的记录(表达)方法主要有[12,18]:分数记录法、小数记录法、logMAR视力[8-9,19]和5分记录法。

国际上,目前以log MAR视力为金标准[19-20]。上述的前2种记录法都遵循了V=1/a(视力为视角的倒数),故表示的都不是log MAR视力(对数视力)[12,21]。而后2种都遵循视力为视角的对数(log MAR视力)[9],故与前2种相比,优点为视力表增率均匀、统计方便[12,18,22]。“5分记录法”由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于1958年提出,即L=5-lga[8-9,18]。与国外log MAR视力的记录方法相比,是视力记录方法的一次革命,避免视力出现正负值的问题,也方便理解(视力越好,数值越大)[8]。但统计后要注意适时还原为log MAR。

3.3 统计平均视力最终要还原为平均视角才宜于比较分析 本文按照实例具体计算了平均视力,发现如果要反映长期动态变化的趋势,如计算环比、定基比[13],平均视力很不敏感。

其深层次原因要从视力的本质来讨论。视力的概念是“视力就是眼睛能够分辨二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以视角来衡量。视角越小,视力越好”[12]。因此,与由视角演化来的视力(如1.0,5.0,6/6等)相比,视角才是反映视觉能力的根本。所以,最终要把统计出的“平均视力”换算成“平均视角”才为合理。

3.4 对传统视力统计指标的再认识

(1)“视力不良率”的缺陷:按照计数资料计算“率”不合理。若计算定基比等反映长期趋势很不客观。(2)“新发病率”:按照“视力不良率”无法直接计算定基比等,只好提出了这个特殊的概念与统计方法。因此,若非要采用“率”,也应该用“视力良好率”。(3)视力不良的分度:由于近视眼不宜视为疾病,笔者认为讨论分度的意义不大[2]。(4)以视力

然而,鉴于先入为主,以及资料的连续性、可比性,传统的视力统计指标仍需受到重视。

4 参考文献

[1] 白呼群,主编. 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32-33.

[2] 王智勇.

学生视力监测统计评价指标之我见. 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2): 100-102,105.

[3] 戴梅竞. 学生近视眼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公共卫生,1996, 12(5):193-194.

[4] HE M, ZENG J, LIU Y,et al. 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4,45(3):793-799.

[5] MAUL E, BARROSO S, MUNOZ SR,et al. Refractive error study in children: Results from La Florida, Chile. Am J Ophthalmol,2000,129(4):445-454.

[6] MORGAN A, YOUNG R, NARANKHAND B,et al. Prevalence rate of myopia in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Mongolia. Optom Vis Sci,2006,83(1):53-56.

[7] NAIDOO KS, RAGHUNANDAN A, MASHIGE KP ,et al. 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African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9):3 764-3 770.

[8] 缪天荣. 《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的5分记录. 眼视光学杂志, 2005,7(4):217-219.

[9] 缪天荣. 从数学角度看对数视力表争论中的问题. 眼视光学杂志, 1999,1(1):49.

[10]王智勇,李成芝,许放,等. 高中学生视力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校卫生, 2007,28(10): 901-902.

[11]王智勇,吕向阳,历有为,等. 红点黄本对城市小学生远视力保护效果的追踪观察. 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0):876-877.

[12]瞿佳,主编.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4,89-90.

[13]杨树勤,主编. 卫生统计学.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61.

[14]王明芳, 谢学军. 眼科中医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653.

[15]黄佳,瞿小妹,褚仁远,等. 青少年近视在不同阅读距离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的变化.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2):92-95.

[16]陈宁, 杨波,王锐,等. 不同视力状况学生眼球发育的年龄特征. 中国学校卫生,2002, 23(1):56-57.

[17]张保身. 抢救视力.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91-95,103-122.

[18]李爽乐,李观富. “标准视力表”之我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58.

[19]HAZEL CA, ELLIOTT DB. The dependency of log MAR visual acuity measurements on chart design and scoring rule. Optom Vis Sci,2002,79(12):788-792.

[20]FERRIS FL 3rd, BAILEY I. Standardizing the measurement of visual acuity for clinical research studies: Guidelines from the Eye Care Technology Forum. Ophthalmology,1996,103(1): 181-182.

[21]郑曰忠, 时冀川. 眼科研究中平均视力的几种计算方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9):683-685.

[22]尹忠贵,徐海鹏,汪芳润. 视力表的标准化. 国际眼科杂志,2003,3(2):55-57.

(收稿日期:2008-05-09)

上一篇:沈阳市某初中学校学生14年视力监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银川市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头发中铜铁锌含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