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

时间:2022-09-29 06:30:18

【摘要】人的实践本质以及人的超越本性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基础,并实现其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通过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真正精神和内涵,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现实生活找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切入点,同时采用大众化方式传达给民众。当得到民众的肯定时,才是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提升的真正体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当代解释力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是指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融入到新时展当中,并与其中的实践发生紧密结合,从而全面而准确地探索出指导社会发展的思想路径,并获取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当代眼光去解读实践,说明其本真规定并以此获得生命力,另一方面是融入实践中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实践进行正面引导。马克思“在场”的实现是以“回到马克思”为前提的,因此,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应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现实找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切入点,同时采用大众化方式传达给民众。只有被民众肯定,真正的物质力量才得以在现实中体现。

“回到马克思”涉及“回到怎样的马克思”和“怎样回到马克思”两个方面的内容

自剧变之后,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尝试通过“回到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方式,达到“返本”的目的,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神和内涵,从而阐释和解读其当代价值,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回到马克思”涉及“回到怎样的马克思”和“怎样回到马克思”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回到怎样的马克思”。马克思的文本涉及三种文本类型,即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读书笔记、未完成的手稿与书信、已经完成及公开发表的论著文献,其中已经完成及公开发表的论著文献是目前研究中较为重视的内容。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写作中的读书笔记以及未完成的手稿书信等是最靠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也是最有可能探寻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变革与发展起源的文本。

其次,“怎样回到马克思”。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这是因为过去的即是历史,历史是客观存在的,现代人总是带有自己的眼光和见解去看待历史,此时被人们阐释出的“历史”已经不是当初原本的v史。所以“回到马克思”严格地说是不现实的,这是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同时这也是“回到马克思”问题分歧的根本。那么“回到马克思”的真正核心本质是要研究其真正的精神和内涵,从基本理论着手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探寻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和科学性。人的实践活动以真理和价值为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将这两者辩证统一起来,回到马克思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研究范式,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促进科学性和价值性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在场”的实现是以“回到马克思”为前提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体现在其科学性和价值性两个方面,促进两者与实践的结合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重要基础。

从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金融垄断背景下面临许多问题和压力,马克思在当时研究时所提到的社会问题,迄今为止依然存在,并且以各种不同面貌出现。例如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以及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资本所表现的负面效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不成熟性以及其中凸显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诚信公正危机,等等。现阶段,各个国家的学术界都在针对“在场的马克思”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基于可持续发展、阶级结构、生态理论以及环境伦理等从现实的角度对其进行质问,进一步多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种研究浪潮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从形式上,针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形式有多种,能够实现“在场的马克思”这种状态的路径则主要包括发展、重构和解构马克思三种。其中发展马克思是指基于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针对马克思进行创造性的解读,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发展马克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兼顾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和新时代下的当代解释和当代价值;重构马克思是指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分解理解后,将其与其他思想融合分析,或者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发现其他思想的渊源,又或者是从其他思想中找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元素;解构马克思是指针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解构式的阅读,将其分解成各个零散的片段,合理地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学说中。因此,实现“在场的马克思”主要由“解构马克思”的形式出现,着重针对当下某一方面的问题,或是着重从某一个方面或者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场的马克思”的实现过程中,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注重时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以当下为背景和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真正关心时代性问题,从而做到理论时代化。理论时代化,需要注意理论本身的正确性、理论的变化性、理论变化的时间因素以及理论变化结果的正确性这几个因素。本质上讲,理论时代化即为“在场的马克思”,势必要理解理论的当代价值,也要紧跟理论的时代化要求,以“回到马克思”为基础实现“在场的马克思”。

“通俗化的马克思”要满足民众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

所谓“通俗化的马克思”指的是能够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回到马克思”,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神和内涵以通俗大众化的方式传达给民众。这种“通俗化的马克思”贴近民众,深入到民众生活和工作当中,对当代的实践问题以及相关理论拥有足够的解释力,说服力较强,能够更好地被民众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获取真正的物质力量来改造世界。因此,如何实现“通俗化的马克思”是当前的重点,应做好话语主题的选择,以共同话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

强化问题意识,设计问题教育内容,是找寻共同话语主题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问题意识的培养都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问题所表现出的话语正是当代实践中最为真实的呼声。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指出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并批判资本主义、力推无产阶级革命,将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状态,其实属于一种社会理想学说。然而针对这种理想学说,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套令人信服的核心问题,即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来对该社会理想学说进行科学阐释。由此马克思主义能够对社会结构、社会功能进行科学的解释,具有真理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是经过社会实践反复推敲和验证的,对人类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都有相关的客观解释。通过社会发展问题,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并将这种逻辑思路融入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当中,更能让广大民众接受。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具备科学性的理论方法,能够指导和解决当代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是与当代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学说。当马克思主义与广大民众紧密相连时,民众中所蕴含的理论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以解决民众生活工作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重要路径。让民众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身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更为通俗地传达给民众,并且提高传达的实效性。因此,“通俗化的马克思”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从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的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从深奥的理论变为通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通俗化的马克思”要想真正实现深入人心,势必要满足民众的理论需求和实践需求,以提升理论吸引力和实践感染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作者分别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李芳云、李安增:《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1期。

责编/孙娜 美编/王梦雅

上一篇:奥美拉唑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下一篇:坚果脱壳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