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合同下相对性原则的案例评析

时间:2022-09-29 06:12:40

船舶建造合同下相对性原则的案例评析

【摘 要】 为了分析合同相对性原则在船舶建造合同下的适用,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进行评析,阐述船舶建造合同下相对性原则所涉及双方之权利义务,并对合同相对性原则与禁止反言原则进行区分,以期对实务界有所助益。

【关键词】 造船合同;保函;分期付款;合同相对性原则

1 案件事实

A船坞公司与S海运公司之间签订了船舶建造合同,合同要求A船坞公司建造“Wayfarer”船并交付给S海运公司,而S海运公司支付船价的方式为分期付款,并只允许提前还款。船价从1986年4月31日到1993年10月31日分16次半年分期付清,利息从1984年4月31号开始每半年付1次,前4次只要付利息,第5次到第20次包含本金和利息。S公司提供了16张期票抵押担保每份到期分期付款的本金和利息。C银行国民信托储蓄协会(下文称之为被告)在1983年10月31日签署了以A船坞公司及其融资银行B(下文共同称之为原告)为受益人的保证书。依照船舶建造合同签署的保证书规定,只有在分期付款的船价每一笔本金和利息都按时按量付给原告时,才能依付款部分免除被告的最大责任(被告保证的最大责任是期票总额加6个月8%的利息),并且规定了到期未付本金和利息及违约超过14天的情况下,原告有要求本金及所增加利息立即支付的选择权。因为S公司仅按期支付了前3期期票的付款,而被告在知道S公司不会或不可能付款后,代替S公司在船舶建造合同约定的限期内,支付了第4至15次本金和利息的款项,直到1991年11月15日第12期期票出现无法弥补的违约情况,被告被要求承担保证书下的责任。保证书条款2规定了在该保证条款下产生被告的责任的条件:第一,S公司没有偿还期票的本金和利息;第二,持续违约超过14天;第三,A公司或其人要有告知被告违约已经发生并持续14天之事实的书面通知的证据;第四,该书面通知递交给被告后,期票仍未付清。当以上条件于1991年11月15日满足后,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付给A公司全部16期期票下的本金和仍未付利息的责任(利息要付到全部偿还之日为止),即被告的最大责任。

2 双方争议的焦点

2.1 保证书中条款的解释

保证书条款5(b)规定,在每期期票抵押担保下的本金和利息被正确适当地支付给原告时,上述最大责任应相应地减少。被告认为根据保证书该条款的解释,其在第12期期票付款前,保证书下的最大责任已经因每一次付款的实现而减少了。被告的论点是,付款不管是由S公司还是其他人的行为完成的,效果都是相同的。被告认为款项已经付给A公司了,该行为减轻了自己的最大责任。

2.2 原被告之间的通信是否可以确认最大责任的减轻

被告根据禁止反言原则来抗辩自己的责任,此抗辩方式涉及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通信。其间原告与被告共有4次通信,第4次时,被告要求原告确认,如果每一次付款到期日的14日历天内支付相关钱款,原告不会增加期票保证下的付款。在第3次通信中,被告伦敦办公室副总给A公司办公室发传真表示:如果S公司不会付剩下期票的本金和利息,你方是否会接受我方的付款?A公司回答:如果S公司不能付款,我们将接受你方银行在到期日14天内的付款,并取消你方在上述保证书下的责任。被告认为,以上通信足以证明原告是接受被告的付款行为的,因此,根据禁止反言原则,被告的最大责任应该减轻。

3 法院的判决

法院支持原告的观点,原告有权要求被告支付给A公司在S公司最后一笔付款之后的全部本金和利息(不超过未偿付本金的6个月利息)。

理由一:保证书是在原告与被告之间签订的,保证被告将会因为违约事件,依据有法律效力的保证书产生提前偿还本金和利息余额的责任。可以确认的事实是,3期以后的付款是由被告而不是S公司做出的,被告知道S公司已经不会或不可能付款了,所以被告决定自己偿付剩余的款项。付款行为是S公司在期票下的责任而不是被告在保证书下的责任,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只有S公司的付款行为才能改变保证书条款5中被告的最大责任。被告直到第12期期票出现无法弥补的违约时才承担起保证书下的责任,即当1991年10月31日付款出现违约且这种违约持续超过14天时,依据保证书,原告有权利要求赔偿。

理由二:原被告之间的通信没有改变合同的权利。被告必须去证明存在与原告达成的一个协议,即由于被告支付了S公司有义务偿付的款项,原告将放弃他们在保证书下的权利,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这种协议,所以原告的诉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4 评 析

本案涉及不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合同当事人双方之外第三方承担责任的问题。该问题一般涉及英国法下的两个原则:第一,合同相对性原则(doctrine of privity of contract)①,即非合同当事人不能根据合同取得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第二,合同中的对价必须由受允诺人提供。

从本案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官就是依照第一项原则,认为被告不是船舶建造合同的当事人,船舶建造合同中规定S公司有付款的义务,而该义务不对被告产生船舶建造合同下的约束力。被告只受保证书下的担保义务约束,即S公司无法付款时,承担担保责任。

笔者对“合同中的对价必须由受允诺人提供”之原则,补充以下例外情况。

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尽管A仅与B进行交易,但是有可能B与C都提供了对价,此时B与C均为合同当事人。先例是这样的,当B以B与C名义在银行存款时,B与C都提供了对价,任何一方都有权银行要求归还存款或支付议定的利息。至于存款是属于B还是属于C并不重要,谁拥有这笔钱不关银行的事。但是在本文案例中,被告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船舶建造合同中表示要支付对价,所以不适用此例外情况。还有一种例外情况,A希望得到对价,但B并未提供对价时,C必须提供该对价,则C也可以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先例是,一位妻子在一家饭店吃饭后发生食物中毒,尽管是由她丈夫付的款,但她仍然成功地了饭店店主因提供不适宜的食物而违反了合同。在本文案例中,被告显然没有这种必须付款的地位,所以也不适用这种例外。

对于被告提出的禁止反言的抗辩,法官没有采纳,笔者认为是合理的。禁止反言的原则是由英国法院按判决确立的伸张公平正义之原则,存在原有当事人之权利义务约定中。双方当事人之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明示免除或更改契约履行条款时,如对方因信赖而已着手实行,但许诺人反悔该许诺,则该相对人必受到损害或损失。[1] 根据丹宁法官在“高树案”中所确立的原则,这种情况下,法院不准其反悔。因此,这一原则的适用,必须以既存法律关系为前提。如果双方当事人之间没有既存的契约法律关系事宜,则禁止反言原则不宜适用。就本案而言,原被告之间只存在保证书中担保S公司付款的法律关系,而不涉及船舶建造合同中S公司付款的法律关系,即被告信赖原告作出的“替代S公司付款,可以取消你方在上述保证书下的责任”之明示表示而作出相应付款行为时,即使最终受到损害,也不能引用禁止反言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在我国法下审理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承认合同相对性为债法中一项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恪守“合同中的对价必须由受允诺人提供”之原则,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笔者认为被告代替S公司付款的行为属于第三方单方自愿履行行为,即没有在法定和约定义务的情况下,第三方自愿作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对于此种行为的性质,我国法下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赠与行为,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无因管理。[2] 笔者认为,我国《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赠与为合同的一种,既然是合同,就属于双方法律行为,需要形成合意,在第三方与债务人之间没有形成赠与合意的情况下,是无法按照现行合同的规定将第三方单方自愿履行行为认定为赠与行为的。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将此种行为视为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为其管理事务。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确立了无因管理制度。无因管理属于事实行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而无因管理之所以在当事人间发生民事权利和义务,不是因为管理人有与债务人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意思,而是因为管理人有管理他人事务的这种事实。[3]无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这要求管理人在实施无因管理行为时,应依有利于本人的意思而为之。本人的意思既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即从管理的事务给本人带来的利益可推知本人的意思。[4] 本案中被告为了S公司的利益,同时也为了自身利益,单方面表示承担S公司对原告的债务,其行为与S公司的意思和利益应是一致的,完全符合无因管理的要件。法院应该判决被告代替S公司的付款行为是有效的,并可以依此减轻被告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杨良宜.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01.

[2] 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1-75.

[3] 孙鹏飞.无因管理问题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54.

[4] 程宏.第三人单方自愿履行的法律后果――从个案角度分析第三人代为清偿与相关制度的区别[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2-56.

上一篇: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建议 下一篇:基于供需面多因素的国际原油运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