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语篇意识

时间:2022-09-29 05:46:13

浅谈如何运用语篇意识

语篇意识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学习材料的思维方式。这种整体理解不仅包括学生对词、句、篇章的含意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学生对词、句、篇章等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树立语篇意识,把“语篇意识”积极运用于日常教学,运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材料,运用于单词、对话、故事、读写等教学过程。以下就是笔者运用语篇意识在教学PEP小学英语教材时的一些思考。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是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PEP教材从内容安排上看,词汇部分显得有些单薄,只有几个单词或词组,如果新词汇的学习脱离了语篇,将是孤立的个体,它们之间缺乏联系。让学生们去理解并记忆完全没有联系的事物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语篇意识,用心创设情境,通过一定的语篇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

例如,在教学PEP Book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A Let’s learn时,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创设了“白雪公主在小矮人家能干什么”的情景,Seven dwarfs went out.What can Snow White do at home?引导学生猜一猜,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复习了clean the window、watch TV、read books等已学知识,随后通过课件呈现Snow White在扫地、倒垃圾、浇花、打扫卧室等图片,自然导入和操练了新词组:sweep the floor、empty the trash、water the flower、clean the bedroom等,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教学PEP Book 6 Unit 6 Part A Let’s learn一课时,我利用课件展现了家乡庐山美丽的山山水水,创设了带领学生游玩庐山的情境,在游玩的过程中一一呈现新授词汇。每个词组都被赋予了一个小语境,促使学生触景生情,积极表达。如在教学词组taking pictures时,由美丽的庐山风景巧妙引出Wow,beautiful! Let’s take pictures! OK!/Great!/Good idea...这样就动用了学生不少已有的知识经验,使知识滚动、新旧融合变成可能。学生的旧知被激活,新授单词密切依托生成于语境中,通过理解、仿说、记忆、巩固新授单词,最终完成“语量”的积累,同时新语篇也自然形成,让学生带着浓浓的情感进行“语用”的体验。

二、对话教学

对话语篇,不仅仅是提供学生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语言库,更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材料。在教学对话语篇时,必须将语篇信息的获取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把语篇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词组、句型、语法知识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对于对话中的新单词和句型,只要让学生达到知意会读、初步运用即可,不必苛求学生完全掌握语篇中出现的新单词和句型。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对话课的语篇材料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习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如在教学PEP Book 1 Unit 4 Part B Let’s talk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多种教具创设了QQ农场的场景,给学生一种仿佛已在农场的身临其境之感,设计活动让学生争当小导游来介绍农场里的小动物,为对话内容学习作铺垫。从农场有这么多小动物,提问过渡到Chen Jie有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文的VCD,直接进入语篇的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填单词的形式让学生理解“I have a Teddy Bear.It’s nice”的意思,再看课文内容让学生模仿Sarah的提问,并根据VCD内容推测“May I have a look?Sure,here you are. I like it”句子的含义。在课文整体的语境下操练这些新授句型,然后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的东西,如书包、铅笔盒等。最后再回到课文,准备道具,创设较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表演,感受整篇对话的语境和语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语篇的对话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 在踊跃参与的活动中表现了对教学内容较高的理解水平和听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又如,在教学PEP Book 2 Unit 3 Part A Let’s talk一课中,我利用大屏幕呈现一幅完整的春天景象,“Oh,it’s beautiful!Let’s go to the zoo”引出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边观看动物边数数,这样的设计不仅实现了许多零散新知的有机整合,而且将整个语篇的情境巧妙融合到春天出门踏青、放风筝赏美景的大情境中,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学生兴趣盎然。

三、阅读教学

在当前的语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进行语篇教学时,由于内容较多,单词、句型复杂,很多教师往往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新单词、新句型的教学上,而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缺语篇意识。因此,一节课下来常常顾此失彼,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提高,最终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上。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语篇意识,设计有效的语篇阅读教学成了大家共同研究的内容。

我曾听一位教师在教学PEP Book 8 Unit 1 Part B Let’s read一课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1)复习旧知环节: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去游“南昌新动物园”,沿路看到许多陆地动物,教师引导学生扮演动物谈话,借机复习有关比较级的句型。(2)新授活动:整体情境,感知单词和信息。①以课件呈现海洋动物馆,根据所见动物逐一呈现单词“squid、lobster、shark、seal”。②学生通过观看短片,直观形象地感知“sperm whale、killer whale”的相关信息。然后,用目标语言“比较句型”讨论两者的区别,适时滚动已学知识。③回归文本,比较“sperm whale、killer whale”,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完成表格填空,对“sperm whale、killer whale”再次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PK大活动:学生围绕表格对两种鲸进行比较。(3)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文本为动物制作名片。

本课中,教师始终坚持以语篇意识下的整体感知来设计组织教学。教学中用比较级句型作为语言支架,让学生通过比较来理清语篇的脉络。在理清语篇脉络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契机,有的放矢地进行释疑解难。由于教师有正确的语篇意识,学生的整体感知效果就很好,既有文本理解,又有拓展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又如,在教学PEP Book 6 Unit 2 Part B Read and write一课中,我校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Step 1:Warm-up(Talk Seasons)

1.Lucky season转盘转出某组的幸运,同时复习I can...in Spring.

2.Quick response快速答出与季节有关的问题。

3.Talk show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可参考天气、活动、周围景物及原因等。

Step 2:Presentation(Find seasons)

1.Go to Hangzhou to find out spring.练说:Zip says,“Spring is in .”比较读Zoom asks,“Where is summer?”和“Where is summer?”asks Zoom.

2.Go to Sanya to find out summer.练说“I am happy.I like summer.Because I can ”says Zip.“But I like fall,because I can eat a lot of grapes,they’re sour and tasty.”says Zoom.

3.Go to Xinjiang to find out fall.先做填空和连词成句,得到火车票后去。练说句子Zoom and Zip eat a lot.They find fall in .

4.呼噜声引出Zoom、Zip冬天睡觉图。练说Winter comes.Zoom and Zip don’t . They .They sleep in winter.They find winter in their dreams.春天来临叫醒他们去玩,练说Wake up,Zoom.Let’s together.

Step 3:Consolidation(Read and enjoy seasons)

1.Read the story.

2.Answer the questions.

3.Give the story a title.

4.Read another story,and tick or cross.

随机呈现学生比赛获胜所得的漂亮图片,并让学生配乐朗诵图上的小诗,享受这个季节。

Step 4:Extension(Write seasons)

把这节课谈论过的、找到的、读到的和享受到的有关季节的话写下来。参考话题:weather,colour,sky,leaves,fruit,food,clothes,activity,每段开头已给出。

本课通过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Talk seasonsFind seasonsEnjoy seasonsWrite seasons,巧妙地将词、句与篇章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完整地理解了整篇文章。同时,情境的层层推进也体现出对语篇意识的理解和运用。?

上一篇:桥梁与晶体:掀开符号神秘的面纱 下一篇:动手操作 高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