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与晶体:掀开符号神秘的面纱

时间:2022-03-10 01:04:18

桥梁与晶体:掀开符号神秘的面纱

[摘要]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的全部文化是人自身创造和使用符号的产物。符号类似桥梁与晶体,构筑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秘密。

[关键词]符号;卡西尔;《人论》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20-02

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创造符号,并用符号创造文化。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人的特征和显著标记,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或物理学本质,而是他的作品。

文化是人类使用符号、发展符号的产物。语言、神话等都是符号体系,并且相互之间紧密相连、彼此浸透,共同组建成文化的大厦。不同的文化体系拥有统一的机制。语言等文化领域,小至具体符号,大到整个体系,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对自我的关照。符号如同桥梁,连接起外在世界与人的主体性。诚如卡西尔所言:“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人不再能直接地面对实在,他不可能仿佛是面对面地直观实在了。人的符号活动能力(Symbolic activity)进展多少,物理实在似乎也就相应地退却多少。在某种意义上,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①任何事物,只有通过人的主体性建构,具备了自身之外的属性,才成为符号。

符号的存在方式神秘而有趣。卡西尔认为,普遍性、多面性、确定性是符号的三副面孔,是“打开特殊的人类世界——人类文化世界大门的开门秘诀”。②普遍适用性,是“人类符号系统的最大特性之一”。③多面性,而不是统一性,是人类符号系统的真正特征,“真正的人类符号并不体现在它的一律性上,而是体现在它的多面性上,它不是僵硬刻板而是灵活多变的”。④但就某个具体的符号而言,它又具有确定性,“总是以一种确定而唯一的方式与它所指称的事物相联系的”。⑤

例如“妹妹”这个符号,产生于人的伦理关系,指比自己年龄小的女子。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也大不相同。如在歌词《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中,“妹妹”指的是情人或者有暧昧关系的女性;在信天游《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中,“妹妹”超出了传统伦理,包含了的野性情趣,也是对男性阳刚力量的衬托,并泛指一切女性;在海子的诗歌《村庄》中,“妹妹”更是多种意义的杂糅体,融合了村庄、芦花和女性之美,是记忆和乡愁的奇妙凝聚;而在《大阪城的姑娘》中,特殊的民族风俗,使“妹妹”含有几分女儿的情感色彩。

符号的不同组合,也能产生意义。符号之间彼此重合、冲撞、融合、渗透,使一个符号常常有多重所指和意义,并且随着情境和文化而变动迁移。在中国文化中主要体现在对秋季的诵咏和文人孤清的表现,在日本文化中是皇室尊贵的代表,在欧洲文化里则多表达凋谢和哀思。

显然,符号既是桥梁,连接外在世界和人这个主体;同时,符号又是晶体,单个的晶体自身多面多棱,每一个面都映出外在世界和主体参与的影子。而晶体又随环境的不同,不断地凝结、分化、变动,不同晶体之间相互映射、辉映,开出绚烂的意义之花。

卡西尔不仅注意到文化是符号的产物,而且还注意到不同的文化领域有着不同的符号形态:历史、科学,符号的确定性特征更强;多面和易变性,在语言、艺术等符号领域凸显出来。既然多变,那么作为艺术的符号是否能够抵达真实,又如何触摸美呢?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其重要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中,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出16世纪中东地区皇家细密画家们的艺术挣扎。小说涵盖宗教、神话、传说、艺术、历史等文化领域,在宏大的小说架构里,讨论了绘画与时间、个人风格与忠实模仿、记忆与时间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落在了“真”与“美”上。细密画家们如何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符号的制作,达到对“真”和“美”的追求呢?

忠于真主的细密画家们坚持没有阴影的平面构图法,即高贵的绘画只能是真主眼中的风景,排斥由于人的局限产生的透视画法。在真主眼里,生命平等,形态大小都是真实统一的,完全排除了人的“真实”。一位资深的书籍家,被使用透视法绘制的绘画那强烈的逼真感和生命力所震撼,产生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如同就在眼前”。他完全被没有个人风格的绘画事物自身的魅力所感染。还有一种真实,便是画家们依靠自己的想象力、记忆力,召唤起内心的情感创造的画,或者是一个神话,或者是战争场景的重现。这种绘画也可以使观者如临其境。

这样,在艺术符号中就呈现出三种真实:真主的世界——超验世界的真实;人眼中的世界——经验世界的真实;人创造的世界——可能世界的真实。

关于美,在细密画家那里如同生命。为描绘出真主眼中的最好图画:内容纯净高雅,形式优美高贵,又不露个人风格,其唯一的办法是终其一生描摹前辈大师的经典之作,直至失明。在这些细密画家看来,画到失明,才能步入绘画的最高境界,也才能在自我的世界里达到美的极致。只有在创造美的同时消灭个人痕迹,才能实现美与真实的统一,即画家失明之时,恰是外在世界与绘画在黑暗中统一之时。

正如符号所连接的两端,没有人的主体性参与的真实存在于符号的另一端,人永远无法真正触碰到。而美则生成于人对真实的感知,生成于符号之中。于是,艺术符号的“真”与“美”,就依然存在于这样一种符号关系中:外在世界——符号——人的主体性。

卡西尔的《人论》,从文化角度着眼考虑人的存在,认为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符号是人主体性实现的精巧工具。通过符号,人在天地间自由地生存、发展、认识和建构自我。经由符号,人泼洒诗情,展现智慧,从面对蒙昧洪荒的外在世界,到自恰地拥有丰盈的存在,站成自然界伟岸的背影。符号正如同桥梁,连接起外在世界与人的主体,也如同晶体,完整而混融地折射和辉映着富丽的文化景观。

上一篇:巧学颠倒歌,让孩子聪明起来 下一篇:浅谈如何运用语篇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