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病句病因分析

时间:2022-09-29 05:34:07

特殊病句病因分析

在修改病句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特殊的语句,这些语句有的“似是而非”,有的却又“似非而是”,因此需要考生“是非分明”,慧眼识病句。下面按类分组辨析。

一、一面和两面

例1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例2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般地说,如果主语部分涉及几类对象或对象的几个方面,那么谓语部分必须与之相对应;如果主语部分只涉及一类对象或对象的一个方面,那么谓语部分也必须与之相对应。一面和两面不能对应,那就犯了不合逻辑的错误。例1中,“好坏”是涉及两个方面,而后文只是从一个方面来说。例2中,前文是从“好坏”“优劣”“高低”两个方面来说,而后文则从“健康发展”一个方面来说,这两例都犯了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的错误。但是,再看以下例句:

例3 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例4 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例5 有些学生写作时一味无病,而不注重语言表达基本功的锤炼,殊不知,文字是否通顺,才是衡量一篇习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这三例也犯了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但是,这三例却是正确的,属于“似非而是”的语句。因为例3、例4、例5后半部分虽然没有使用表示两个方面或两种可能的词语,但却包含着两个方面或两种可能的意思。例3中的“增长”含有“增长快”和“增长慢”两种意思,例4中的“效果”含有“好的效果”和“坏的效果”两种可能,例5中的“标准”本来就是衡量事物好坏的准则。鉴于此,例3、例4、例5前后两部分是能相互照应的。

二、多重否定

例1 为了防止俱乐部老总以罢赛来要挟的事不再发生,中国足协于200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例2 考试时要避免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避免精神不可高度紧张;二、避免不可粗心大意;三、避免对难题不可“锲而不舍”而耽误时间。

例3 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这三个句子都犯了多重否定不当的语病。否定有三种方式:反问语气是一重否定,有否定副词如“不”“没有”等是一重否定,具有否定意思的动词如“否认”“防止”“避免”“忌”等是一重否定。规律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三重否定,又表示否定。例1中,“防止”一词的本身就有“使……不发生”的意思,后面再用“不再发生”,造成否定不当,应删去“不”。例2的意思是考试时要避免“精神高度紧张”“粗心大意”“对难题‘锲而不舍’而耽误时间”。句中用“避免”,是对三种情况的否定,但后面接着用“不可”,又否定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为肯定,意思正好和原意相反,因此“避免”和“不可”应去掉一个。同样,例3中误用否定词“否认”,使表达的意思相反,“否认”应改为“认为”。

但是,再看以下例句:

例4 尽管巴勒斯坦人民无时无刻不在为阿拉法特的健康祈祷,但阿拉法特最终还是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例5 有人认为中国的破产法漏洞百出。从一些案例来看,这话完全符合事实,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

乍一看,例4中有三个否定副词“不”,那么表示否定。其实不然,“无时无刻”意即“没有一个时刻”,属一重否定,和后文“不在为阿拉法特的健康祈祷”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同理,例5中“无”只是“无中生有”这一成语中的语素,不是一个独立的词语,因而例5只属于一重否定。例4、例5均属“似非而是”的语句。

三、主体和客体

例1 麦克格雷迪、穆托姆博、泰勒等名字对一些准球迷可能还有些陌生,可随着火箭队比赛的进行,这些名字一定会对准球迷们越来越熟悉。

例2 费卢杰,对美军是深恶痛绝的,因为那儿已成为反美武装的主要根据地。

一般来说,介词“对”“对于”表示对象时,主体、客体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例1、例2都犯了主、客体颠倒的逻辑错误。例1应改为“一些准球迷对麦克格雷迪、穆托姆博、泰勒等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随着火箭队比赛的进行,准球迷们一定会对这些名字越来越熟悉”,例2应改为“美军对费卢杰是深恶痛绝的”。

但是,请看以下例句:

例3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例4 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对一个国家悍然发动军事打击的行为,对于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这两个句子,看似主、客体颠倒,实际上都是正确的。有些语句,只要在主体之后加上“来说”二字,而且假如把介词短语,即“对于……来说”抽出来后,前后两部分组织也很流畅,那么主体、客体也可以改变位置。

四、赘余和强调

例1 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采取压制的方式,甚至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实属是不明智之举。

例2 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例3 在成绩面前,他表示决不骄傲自满,而是要继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

成分赘余是一种常见语病,它主要表现为概念上的重叠、字面上的堆砌、内容上的重复。例1中“属”和“是”重复,例2中“多”和“余”重复,例3中“继续”和“再”重复,这三例都属于成分赘余。

但是,请看以下例句:

例4 在这四四方方的寂寞的古城中,这是我惟一的一位老朋友。

例5 你总算来了!我足足等了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如果认为例4中“惟一”和“一位”重复,例5中“一年”和“三百六十五天”重复,那就错了。在这两例中,“惟一”“三百六十五天”在句中起了强调语意的作用,并非赘余,而是故意强调。吕叔湘、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去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样说。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并称这种现象为“羡余”。据此,像“凯旋而归”“突然袭击”“一致公认”“仔细端详”“亲眼看到”等有人认为是重复累赘的短语,其实这些短语都是没有错误的。(编辑 文 墨)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得分点详解 下一篇:英语长难句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