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研究

时间:2022-09-29 03:15:1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研究

摘要: 介绍了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致污材料, 提出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控制要求, 分析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意见及建议, 从而提高民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关键词: 民用建筑, 室内, 环境污染, 建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筑物的建设、装饰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在关注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同时,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重视资源充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日益突显。环保作为与建筑物的安全性、智能化、科技性相并重的行业发展趋势之一, 于 2002年1月1日起, 以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形式贯彻实施, 标志着建筑发展进程中新局面的到来。如何保障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实施到位, 从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控制手段看, 我们仍有一些亟待加强的工作要做。

1.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致污材料

按照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划分, 民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致污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包括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2)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 如胶合板、细木工板、密度纤维板等;(3)涂料, 包括水性涂料和溶剂型涂料, 如聚氨酯漆、醇酸漆等; (4)胶粘剂, 包括水性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 如聚氨酯胶粘剂等;(5)水性处理剂, 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等。

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标准控制要求

(1)氨:Ⅰ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0.2 mg/m3; Ⅱ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 0.5 mg/m3。(2)氡:Ⅰ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 200 Bq/m3; Ⅱ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 400 Bq/m3。(3)游离甲醛:Ⅰ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0. 08 mg/m3; Ⅱ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0.12 mg/m3。(4)苯: Ⅰ、Ⅱ类民用建筑物浓度均不得大于 0.09 mg/m3。(5)TVOC(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Ⅰ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 0.5 mg/ m3; Ⅱ类民用建筑物浓度不得大于0.6 mg/ m3。

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实施一年多以来, 对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标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部分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受诸多因素限制, 尚未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开展相应工作。部分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 在污染物判定方面易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该标准难以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材料使用控制不到位

建设工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 各地区均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控制。有些地区实行材料准用证制度, 有些地区推行材料备案证制度。尽管材料管理的名称各异, 其目的却大致相同, 都旨在控制本地区建设流通领域中的建材产品质量, 确保可能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责任方的单一性、明确性。

如何保障建筑产品的质量, 目前仍需要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控制, 在“正本清源”的同时, 也应该在最后的应用环节中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 方能达到“清流”的目的。所以, 对材料在建设环节上的管理控制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实践证明, 只要供需关系存在, 就会有市场行为存在。伪劣产品的层出不穷, 除去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外, 也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就建筑材料而言, 材料的使用备案、认证制度并不能够真正消除这种需求的存在; 与之相反, 它在客观上为地方保护提供了依据, 为自由贸易设置了壁垒。比如, 在甲地进行备案的产品, 到乙地还要进行备案。而备案后的产品受产品批量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也不一定总以合格品的身份进入工程现场。所以, 进场后的产品质量检验才是材料使用控制中的唯一、核心依据。

因而要杜绝致污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 控制工作真正把关的重点最终集中在进场材料的产品质量检验资料与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供需双方上。

3. 2污染物的检验手段存在一定局限

污染物的检验通常是在工程完工7d以后, 交付使用前进行。这部分采样或检测工作通常在现场进行。虽然标准对采用的相关测试方法做出了说明, 但受现场条件的影响, 大规模的检测设备不便用于现场检测, 而当前能够满足标准中检测精度要求的现场检测设备, 其功能还不尽完善, 其精度还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比如污染物苯的标准要求是: 含量不得大于0. 09 mg/m3, 而市场上测苯的便携式产品的精度根本无法达到标准要求。这样一来, 该类污染物的测量仍需依赖现场采样后用实验室设备来完成, 客观上给污染控制工作的普及带来不便。

3. 3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差别

污染控制检验的核心在于评定, 评定工作的重点则在于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测工作的技术条件通常比较到位, 有较好的技术环境。而现场检测受场地条件限制, 数据结果中的干扰因素较大, 准确判定存在一定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适用的环境温度差别。实验室检测通常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工程现场检验则在现场温度下进行, 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别范围。对于气体检测来说, 检测点的温度、气压都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指标, 通常均在计算中予以考虑。但实践表明, 部分检测设备受环境温度影响, 会造成误判情况。以某甲醛测定仪来说, 在工作环境 9 e 下的甲醛比色法测试, 比色瓶反应颜色为深蓝, 人体有头痛、喉痛等症状, 浓度测定 0. 04 mg/ m3, 标准判定为合格; 室温21℃下测定, 比色瓶反应颜色为浅蓝, 人体无不适感觉, 浓度测定为0.29 mg/m3, 标准判定为超标。这样与比色法原理、人体反应情况相矛盾的测试结果, 说明在现场化学分析检测过程中, 在严格操作、消除偶然误差的同时, 应注意避免系统误差的产生, 宜采用其他手段对数据结果进行比对。

(2)空气质量中的干扰因素。在现场检测时, 受环境因素影响, 气体采样、检测工作中常会发现样品或测试房间有灰尘、杂质等情况。对于精度较高的化学、电化学检测而言, 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是确保检测数据精确的必要条件。此外, 在检测过程中,偶然产生的烟、酒等气味均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不良影响。这些方

面的问题除了在检测过程中予以相应告知、注意之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从技术方法上加以明确、解决。

3. 4缺乏整改处理方案

鉴于当前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作刚刚起步, 还需进一步加强推广、普及工作。室内环境污染判定后的整改问题,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工程质量问题, 处理手段较为单一, 可行性、经济性方面的适用性不强。对于装饰材料致污的, 可以局部拆除; 对于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致污的情况, 就不能采用这样简单的方法来整改。对这类问题适用何种整改方案, 也是我们目前工作中的难点。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 在当前前期 “预控”加强的基础上, 可收到一定效果, 但在后期处理措施方面仍缺少较好的处理办法。

4.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结合实际情况, 我们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控制材料进场使用环节中的资料要件, 在材料特性、批量的基础上, 加强对材料进场检测报告的核查工作。(2)取消易产生消极市场作用的材料认证和备案制度, 将工作重点放到材料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核查上。(3)结合标准要求, 完善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 充分发挥中介性检测机构在行业中的技术优势, 确保检测数据、判定结果的真实有效。(4)丰富室内环境污染整改工作的方式、方法, 同时加强新型环保建材的推广、应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承昆.室内环境污染的检测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8,34(6): 351-352.

[2] 刘晓红,周定国. 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J].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20(3)

[3] 黄东野. 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5

上一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应用探讨 下一篇:如何做好地基基础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