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与生命常在

时间:2022-09-29 06:16:50

事业与生命常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巨型计算机凭借其高速的计算能力,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国防、航空、航天、核能、水利、电力、石油开发、化工等诸多领域,对巨型计算机的需求日益迫切。

1978年3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出决定把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国防科技大学。慈云桂院士作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创建者,带领着一帮血气方刚的青年,历经5年,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巨型计算机研制的行列。

慈云桂院士,做出了震惊世界的成绩,也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的科技队伍,更是创造了永不磨灭的银河精神。

孟庆余教授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作为第一代“银河人”,他不仅为“银河I”巨型计算机成功研制了操作系统,还将“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融进了自己的血液中、生命里,在新的事业、新的岗位中建立了新的功勋。

时至今日,几十年来,这个集体的研制人员虽然几经变迁,但是这种精神却得到继承和发展。他们完成了“银河”系列,又跨越到了“天河”系列。2010年,“天河一号”在世界上首次夺魁;2013年6月17日,“天河二号”在41届国际超级计算机TOP 500强中又独占骜头。

破釜沉舟求学路

1937年,孟庆余出生于山东淄博长山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缺吃少穿,上学读书更是奢望。庆幸的是,解放后不久村里面便成立了小学校。做事认真又勤奋好学的孟庆余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小学课程并被推荐读高小。

接受了一年半的高小教育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博山一中。然而,到了初中,原本出类拨萃的孟庆余却感到困难重重:英文课上听不懂,不会说;自然、矿物等课程更是一塌糊涂,结果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三门不及格。学业上的重创,使这个十三岁的孩子动起了想家的念头。一百三十里山路,孟庆余愣是走了回去。回到家中,正在做活的妈妈问起原因,他犹犹豫豫地说了句:“有点想家。”本想蒙混过关的孟庆余怎么也没有想到,向来和善的母亲一下子就着急了,她扔下手中的活,拽着他的胳膊,围着屋子转了一圈,指着他严厉的说:“你看咱们家里还有什么想头?连干粮筐都是空的。你一个男孩子干不成一点事,有什么脸面回家……”

就是妈妈的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他。在回去的路上“干不成一点事,有什么脸面回家”,这句话持久的回响在耳畔,也把他“逼”上了一条破釜沉舟的求学之路。自古华山一条路,寒门出身但内心坚强的孟庆余凭借着百倍于常人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最终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

高考那年,孟庆余还买不起一支自来水钢笔,他就揣着一只蘸水笔,拎着一瓶墨水寒酸地走进了考场。每当有同学从身边经过的时候,嘴角都会泛起一丝的蔑视。面对这一切,孟庆余却很坦然:“这有什么,拿着最好的钢笔也不一定能交出最好的答卷!”于是,他就蘸一下、写一下颇为费时地但又很自信地完成了考试。考场上有个别同学的钢笔没水了,“拿去!”他会很慷慨地借给别人用,全然忘记了他们的嘲笑,更没有一丁点竞争对手的考虑。考试结束后,他毅然放弃了自己所钟爱的清华大学电力专业,而是选择了学校推荐的军事、国防等专业。每每提到他的这一选择时,他总会坚定而自豪地说:“报考志愿的时候,老师说这些专业都是国家紧缺的,我想党把我从一个穷小子培养起来,那么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

在大学里,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很充实。南京的十二月湿冷刺骨,孟庆余却始终穿着一件单衣,指导员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批了他两块钱。拿着这两块钱,他思量了很久,最终买了一件劳动布衣服。为什么买劳动布呢?一是劳动布近似小帆布,结实耐穿;二是劳动布穿身上,始终提醒自己,勿忘劳动。衣服破了补一补,再穿,再破再补,怎么也舍不得扔掉。就这样年复一年,这件劳动布衣服陪他读完了五年的大学。

最后毕业照相他站在后面,因为衣服实在是太破了。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他毫不在乎,此时的他更像一块“海绵”, 在知识的海洋中,贪婪的汲取着营养。每当周末别人沉浸在电影的迷幻情景中不能自拔时,他却在教室里打开灯,静静的读书,徜徉在曼妙书山之中;当别人在舞池里翩翩起舞、灯红酒绿的时候,他的思绪却在稿纸上飞扬;当别人花前月下、你侬我侬之时,他却与数学相依相伴;每当开饭时,他总会先多做几道微积分之后再去食堂打点人家打剩的饭,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到排队上。每当回忆起这段岁月,孟老总是说:“大学,正是男儿发奋时,我觉得自己是个穷孩子,没有资格去玩,时间太宝贵了,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些纨绔子弟浪费了国家提供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打心眼里看不上他们。”

大学毕业后,哈军工来学校招人,领导一眼就看中了成绩最好的孟庆余。别人都劝他:“这么好的成绩,别去哈尔滨,去上海吧!”可他却说:“国家让我去哪我就去哪,听从国家的需要!”就这样,孟庆余从一个地方生,走进了军队,更是跨进了国防科工这一更为广阔的天地。

银河因你更璀璨

分到哈军工之后,校领导对孟庆余充分信任,让他从事弹道、杀伤概率和导弹飞行轨迹的计算。在系里,他是有名的打开水的模范,每天早早来到系里,把开水打好;不论是周末还是假期,他依旧会早早跑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早”字让系领导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分配给他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但是,不管工作多么的繁重,一个“勤”字又使得他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在工作之余,孟庆余对那些经济困难或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格外的关照,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们的帮助。他常说:“我也是穷苦出身,这样做是我的本分!”孟庆余就是这样的一个热心人,他的这份热心也为他的事业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1962年以计算机系主任慈云桂教授为主的科研团队开始研制计算机(441-B),当时孟庆余作为外单位的一个助教,出于学习的目的,竟主动要求参加了这次论证会。在会上,当别人不敢发表意见的时候,竟又是他首先站起来直言不讳、毫不保留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扎实的专业功底、直率坦诚的性格,积极好学的精神引起了慈主任的注意,会后便诚邀他加盟。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那时的他始终是利用业余时间,以一名协作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工作。身份特殊,但工作量却没有受到特殊的关照,孟庆余在计算机(441-B)研制成功后承担了该机所有的考核、检测和鉴定工作。从此,也与慈云桂教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441-B研制成功后,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很感激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他总是说:“通过这次锻炼学到了新的知识,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从而使他更加关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65年,年仅28岁的孟庆余敏锐的察觉到,计算机软件是未来计算机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当时一些权威人士对此却嗤之以鼻。一年后,慈云桂主任等四位教授访问英国考察KDF-9,回国后慈主任立即找到孟庆余,指示他要开始研究管理程序,即操作系统的初级阶段。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孟庆余感觉干劲十足。然而,当时资料极其有限,只有一些通过各种渠道找来的胶片资料。那时候,他把自己关在暗室中潜心阅读,边思考,边记录,一天下来头晕脑胀,直到想吐。就是这样,他们愣是边学边干自行研制出了管理程序,并在030机上成功运行,随后研制成果实时操作系统GX73,成功地完成了太平洋远程火箭试验,潜水艇水下发射火箭和同步卫星发射试验的三大任务。这些成果也为以后研发“银河I”的操作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国外巨型计算机的发展自不待言,国内对其需求也是嗷嗷待哺。粉碎“”后,邓小平复出,在国防科委的请求下,邓小平决定上马巨型机项目,并由国防科委负责,张爱萍主任要求慈云桂立“军令状”,慈云桂也亲自点将孟庆余。1978年5月,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巨型机方案论证会议”,即“785会议”。在会上,各方专家一致认为:“此项工程硬件相对好做,难点就在软件!”这样一来,孟庆余研究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成为了科技攻关的主力兵团。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震寰、科技部副部长李庄给予他高度的信任,任命他为软件研究室的主任,张副主任甚至给以“尚方宝剑”,“遇事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汇报,且在24小时之内答复”。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曲折的。刚刚取得了领导的支持,他们依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汇编语言设计方案,却在北京召开审定会议上,被专家全盘否定。“兼容”一个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的建议困住了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沙里淘金,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加巧干他们硬是从国外的用户使用手册这唯一的资料中,挖掘出了自己需要的系统来,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软件设计方案终于完成。在随后国防科工委专门组织召开的巨型机软件系统总体方案审定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方案确定后,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软件开发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此时的孟庆余作为团队的负责人,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专业的自信,还有卓越的领导风范。他经常鼓励大家 “要争气、要奋发图强,一定要研制出高质量的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来。” 七八月的长沙正值酷暑季节,人员工作效率极低,孟庆余提出“封闭开发”,建议将队伍拉到深山里去,但是当时直接领导是口头上不反对,实际上不批准。为此他不惜得罪上级领导,越级请示张震寰副主任。张副主任当即批示:“可以!”在上级领导的直接过问下,一路绿灯,他们将工作地点最终定在了曾住过的滴水洞,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短短2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平常半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他的这种“封闭开发”的思路后来在军工界被传的神乎其神,甚至成为了软件开发的常规模式;在工作当中,孟庆余特别注意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志,中曹琳跟孟庆余思想不一致,结束后,曹琳心有余悸,工作消极。而孟庆余不计前嫌,主动登门拜访,请他出山。此后,曹琳积极工作,完成了很重要的任务,而且二人还成为了挚友;对人才的重视还体现在他对部下的保护上,当时有人给院领导打小报告,说有个别女同志晚上听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没过多久领导过来了解情况,孟庆余却说:“副政委,我们这里出的问题我来查,由我负责……”随后他就找到这个同志谈话,在了解了一些情况后,他跟领导汇报说:“我们没有这个事,是收音机偶尔拨错了频道”,便把这个事平息下去。

这样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夜以继日,并行工作,硬是提前半年完成集成和系统测试工作,进入了试算阶段。从军内到军外,从国务院各部到各直属局,参加试算人员整天川流不息,他们对试算结果感到非常满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银河I”巨型计算机的的技术鉴定及考核日子也将来到,这是对整个银河团队的大考。然而,初上阵便受挫,巨型计算机竟然没有通过标准子程序考核。当时现场专家一片哗然,在场领导更是如同晴天霹雳。此时的孟庆余比任何人都要紧张,但是他表现出来的确是异于寻常的镇静。他将主要当事人叫到一边,询问了情况,结果发现竟是曹琳昨天晚上私改了设置。向考核委员会做了说明之后,让其恢复设置,最后有惊无险顺利通过运行。事后,当领导询问谁该为这起事件负责时,孟庆余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负全部责任!”

1983年12月7日,“银河I”鉴定大会在长沙举行,当时与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自行制造巨型机?苏联还不行,只有美国。现在我们进入了国际巨型机大国的行列!”

从一名普通的助教逐步成长为“银河I”操作系统的负责人,是组织对他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的考验。权力就是责任,权力也是压力!尤其是面对个别著名科学家的质疑:“中国不会研制出操作系统,更不用说银河整个的软件系统了!”面对压力,真的勇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毫无疑问,孟庆余选择了前进。他带领的团队成功设计的操作系统,如同“银河I”这个庞大的身躯里的灵魂,指引着它更好地为各行各业服务。

银河系在万里无垠的星空中闪耀,而他是银河系中那颗最璀璨的星。

俏不争春春常在

“银河I”顺利通过鉴定后,当时慈主任笑谈道,将来我们可以立一块碑,把大家名字刻上去;在场的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钱学森先生也建议,可以直接存在计算机里。然而,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这么去做。

孟庆余清楚地记得,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哈军工成立10周年上时,曾讲道 “工作在哈尔滨,喝着松花江的水,要死就埋在荒山嘴,坚定这种为国防建设的事业心”,“只有那些真学实干、不求名利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程度”。张爱萍将军的这一席话,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军工人。早在在大学时,孟老就希望大有作为、出人头地,但这种作为是什么并不清晰。张爱萍将军的这一次讲话让孟老确定了人生的追求:踏踏实实地扎根国防事业,要当英雄,要当无名英雄。

“银河I”软件系统研制成功后,有四五十家媒体来采访,孟庆余都一一回绝;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组,追着邀请他去现场看春晚,他依然回绝了;由于国防科工事业的特殊性,即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不能公开,每当看到国外同行发表着自己的最新发现时,他只能淡然一笑;然而当1984年国庆35周年时,看到“银河I”的模型稳稳地穿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时,他却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满足;当中央军委发出号召将第一代银河人的事迹提炼、升华为银河精神,要在全军继承和发扬的时候,他感受到了人生价值。

当有人为他抱不平,说他:“付出的多,收获的少,早就该成名成家的他,如今却是默默无闻。”他却说:“对我们这些从事国防科工的人来讲,不追求个人的名誉是最低要求,成为无名英雄才是我们最高的追求。”

是的,若干年后,人们或许会淡忘了“银河I”艰辛的研发历程,甚至记不起谁参与了这项工作。但是,所有的第一代银河人已经将他们的银河精神永远的镌刻在八一军旗上,激励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世纪伟人的诗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一朵花,一朵无名而报春的花将永远绽放!

孟庆余作为副军职教授退休后,并没有闲赋在家,仍旧活跃在教育、科研战线上。哪里有要求,他就出现在哪里,多年来孟教授一直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军工企业的技术顾问。他走到哪里,就要将春天的阳光带到哪里;走到哪里,就要让银河精神闪耀在哪里!

他的事业与生命常在!

让我们记住孟教授的一句话:“名垂青史的是你的事业,不是你的名字!”

主人公简介

孟庆余,男,1937年2月生,山东省邹平县人,装备学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计算数学系,先后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沙国防科技大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过多种技术和行政职务。在38年的工作中,孟庆余教授在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慈云桂院士领导下,先后研制成功了441-B、151-3/4型计算机、银河-Ⅰ亿次巨型机;主持研制成功了“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用的多机实时操作系统(GX73),银河-Ⅰ操作系统(YHOS)和实时操作系统在VAX机上的实现(RT/VMS);作为课题总设计师,主持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技术开发工作,开发成功COSA系统软件平台和COSIX操作系统;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部委以上科技进步特等奖二项、一等奖二项;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上一篇:麦田里 12期 下一篇:读书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