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9 06:01:20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1]。静脉溶栓治疗和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通常采用的方法, 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了科学的比较和分析, 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的标准[3]。脑部CT或MRI均提示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0.4±8.3)岁, 发病时间1~6 h, 平均发病时间(3.7±2.2)h, NIHSS评分(20.8±5.2)分。试验组中男15例、女13例, 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1.1±8.8)岁, 发病时间2~6 h, 平均发病时间(3.6±2.1)h, NIHSS评分(21.2±5.4)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和NIHSS评分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例中均排除血压>180/100 mmHg、具有出血征象、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手术病史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尿激酶100万IU或者150万IU+0.9%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 静脉滴注时间

1. 3 评价指标 对患者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进行溶栓治疗后 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进行评价比较。

1. 4 疗效标准[4] ①基本治愈: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90%、为0级病残;②显著进步: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46%~90%, 为1~3级病残;③进步: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18%~45%;④无变化:评分较溶栓治疗前减少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 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2.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及早对最新产生的血栓进行溶解、使脑缺血的时间尽可能的缩短, 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目的[5]。因此, 及早进行溶栓治疗使得血栓再通的几率明显的升高, 使得受损的神经元得到快速的恢复。错过了时间窗, 将使半暗带的缺血状态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通常认为,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在血栓发生6 h内[6]。传统的静脉溶栓治疗药物到达血栓部位的时间较长, 需要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发挥较好的溶栓效果, 使得血液中尿激酶的含量较高, 使得人体发生出血的风险升高。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微导管准确的置入到血栓的部位, 使得药物能够直接的接触到血栓栓子, 而且局部的药物浓度很高, 因此会达到很好的溶栓效果, 特别是对于一些难溶的血栓会达到满意的效果。文献报道[7],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病灶处的药物血药浓度可以达到9倍的静脉溶栓血药浓度。另外,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的总用量明显的少于静脉溶栓的尿激酶用量, 使得用药后再发出血的风险几率下降。本组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不同时段的NIHSS评分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30 d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好于对照组, 而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东陂,张锦丽,王红欣.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医药杂志, 2012,24(12):55-58.

[2] 庞洪波,韦涛,陈宗胜,等.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5(21):31-32.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4] 龙继发,杜鑫,王尚均,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分析.西部医学, 2010,22(8):1486-1488.

[5] 朱新臣,马荣耀,石军峰,等.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 2010,9(2):116-117.

[6] 李召晨,于福英,黄立军,等.尿激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35(13):20-23.

[7] 金平,张均,吴章松,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安徽医学, 2011,32(1):44-46.

[8] 马瑞,张晓惠,徐亚辉.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5):919-920.

上一篇:经皮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价值 下一篇:65例剖腹产手术麻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