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论文

时间:2022-09-29 05:28:4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论文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因分析

1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认为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取决于人的意志,而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68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过去那种狭隘的、地方性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破了国家的壁垒,使生产和交往日益社会化。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2]136生产力的普遍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使交往的普遍发展成为可能,广泛的分工和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使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交往的扩大促使商业贸易冲破国内市场走向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卷入普遍竞争,而普遍竞争既促进了大工业的发展,又使得各个国家民族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因此普遍交往的发展在推动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使历史逐步摆脱地域的局限性,开始向世界历史转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扩大了各国之间的交往,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3]469-470,世界逐步成为一个相互交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世界历史由此产生。

2资本的扩张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原因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历史才逐步形成,这与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密不可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就是资本决定一切,一切为了资本,整个社会运动都是围绕资本这个轴心来运转的。[4]工业资本克服了等级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局限性,把所有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加速了资本的流通与集中。资本不断扩张的本性,使资本跨越本国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追求剩余价值。不断节约成本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5]。大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来自全球各地,生产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资产阶级社会的真正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6],只有这样资本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正是凭借资本的扩张运动,资本主义在全球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开辟了世界历史,并把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入世界经济体系。可以看出,围绕资本运转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向全球的扩张,彻底改变了各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发展史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历史,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

(二)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生产力和普遍交往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普遍交往,使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建立了世界市场,使每个国家和民族的需要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化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曾说过:“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准备好地盘,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而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普遍交往与竞争又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因为普遍交往,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成为可能,使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大节约了单个落后国家的发展时间,促使世界历史加速前进,从而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加速准备着物质条件。

2世界历史的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主体力量

资本主义大工业在促进资产阶级大发展的同时也创立了资产阶级的对立面———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世界化伴随着资产阶级世界化而产生、发展。马克思指出:“一般来说,大工业到处造成了社会各阶级间相同的关系,从而消灭了各民族的特殊性。最后,当每一民族的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它的特殊的民族利益的时候,大工业却创造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相同的利益,在他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而同时又与之对立的阶级。”[1]114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仅使得资产阶级走向世界,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作为被压迫阶级,要想获得自由与解放必须与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1]278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全世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解放必须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3]41因此无产阶级解放自己的使命与解放全人类的使命相一致,所以无产阶级不仅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更是共产主义的开拓者,无产阶级为历史转变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奠定了阶级基础。

3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准备了社会条件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日益激化,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在使生产越来越社会化的同时也使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受压迫程度的加深。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不断发展的社会化生产力开始成为否定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这就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旦“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7]。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使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其内在的固有矛盾,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这种生产力和私有制的矛盾对抗,只有用新的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取代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矛盾。而共产主义公有制的生产方式与高度的社会化的生产,将适合未来世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推动世界历史的快速发展与全人类的解放,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本质上是一致的。[8]马克思正是从世界历史的这种发展趋势中,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光明未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总之,社会生产力和世界普遍交往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内在矛盾,推动着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转变。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多样性的统一,即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民族国家在具体发展道路上是多样的,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统一性辩证统一的过程。[9]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在生产方式的作用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认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具体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但最终的发展形态是统一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事

(一)辩证分析并积极参与全球化

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历史由“民族历史”到“世界历史”的客观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当代表现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普遍交往的发展打破了各民族和国家的孤立状态,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联成一体,人类开启了“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深化,各民族无不卷入了世界历史的洪流中。每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打破封闭自守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扩大交往,参与全球化进程,努力将自身融入到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去。为此,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继续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赢得比较优势,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今的全球化依然是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历史依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化的阶段。所以,我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同时,必须防止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的冲击,特别是经济安全问题的挑战。防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历史向共产主义历史转变。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任务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发展生产力是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最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了历史向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转变。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将是统治世界的主要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要推动历史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融入世界历史的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要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背景下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总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寻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由之路。

(三)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以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能动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为内容,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11]。也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所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为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体提出的问题,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党一切工作的标准,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此,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以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一定会到来。

作者:袁雨田 单位:山东大学

上一篇:企业审计之内部审计论文 下一篇: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