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

时间:2022-09-29 04:10:54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

摘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重视承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对于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14-02

蒙古族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创造、吸收、改进和发展,其内容日益丰富多彩,风格日益独特,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具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文化。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倡导爱护自然、感恩自然

蒙古民族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影响下,把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自然力加以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生命,把它们看成同自己一样具有相同的生命和思想感情的对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崇尚自然、爱护自然、感恩自然。蒙古人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荣华富贵都是上天赋予的。“天父赋予人以生命,地母则赋予人以形体。在生物圈共同体中,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犹如婴儿与父母的关系,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婴儿一天也无法生存。父母呵护孩子,孩子也应关爱父母”[2]。他们崇尚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他们赖以依存的山、水、草、爱、树、动物植物,爱护自己的生态环境,而且对自然界的恩泽,抱有感恩之情。“在日常生活中,牧人们不会因为个人的利益或生活方便而破坏自然。蒙古包支架选择的是树木的枝干,覆盖包体的是畜绒毛擀成的毡子。从生态角度看蒙古包是人类长久性住宅建筑中用材最少、建筑方式对自然破坏性最小的建筑;牧人取暖和炊事的燃料,是牛羊粪和枯树杈,禁止砍伐树木;他们在严禁在河水、湖水中洗涤污物、便溺。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把草原比作摇篮,把河水比作乳汁”[3]。蒙古族的这种“敬天地、尚节俭”的非功利的态度与朴实行为,能给物质化、功利化的现实世界有启发意义。

(二)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要求诚实守信

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宽容礼让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共同所追求的目的。“但对于许多民族来说,由于受社会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束缚,以及民族性格差异的影响”[4]。和谐、平等仅仅是人们的向往和追求而已,蒙古人素以忠诚信义为做人的重要标准,“一旦定下“约会的日期”,虽为“风雨”所阻,也必须按时到达。凡“答应了话”,“便是誓一般”,否则“同伴里也不容”;“在社会常见的“安达”关系中,彼此间必须履行“相亲爱”,甚至“性命般不相舍弃”,“做性命的救护””这样的义务”[5]。“他们相互之间表示相当尊敬,十分友好地相处,他们乐意互相共享他们的食物,虽然他们的食物并不是很充足的”[6]。

(三)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蒙古人及其先人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他们深知道德力量之巨大。蒙古族有句谚语:骏马从其驹开始,人从其婴儿开始。“生态文化教育……可同“孝”文化、“友爱”文化并列为草原民族的三大传统文化教育主题”[7]。蒙古族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嘱咐和教导自己的子女爱护自然、感恩自然、尊重生命、厉行节约,这种教育在草原儿歌、谚语、传说中都有体现。蒙古族民间有一段这样的歌词:“牧人爱宇宙,宇宙赐给我们幸福;牧人保护宇宙,苍天交给我们的任务。”[8]蒙古族把孝敬长者、尊长爱幼、遵守家规作为一个重要的做人准则和用人原则之一。蒙古人对子孙和部将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蒙古族的谚语说:“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蒙古族历史文献当中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成吉思汗严肃指出:“‘子不尊父教’、‘弟不耿兄言’、‘儿媳不尊敬公公’、‘幼者不接受长者的教训’,都是民族和国家的灾难,要受到惩罚。”[9]蒙古人的尊长敬老侧重感情而不是形式。蒙古人的先人非常重视自幼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坚毅品格。据柏朗嘉宾记载:“他们(蒙古)所有人,从最为幼小者到比较年长者,统统都是优秀的射手,他们的孩子刚刚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便开始骑马而行,驾驭马匹和纵马驰骋人们送给他一些适合其身材的弓弩,并向他们传授骑射之艺,后者举止敏捷。同时表现的非常勇敢。”[10]“男人要训练自己能在马背上过二天二夜的生活,马吃草时可以在马上睡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在困苦中表现得这么坚毅;在匮乏中表现得这么忍耐”[11]。

二、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蒙古族传统文化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民族文化不断被边缘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人类创造的各种力量中,文化力是最深厚的力量”[12]。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己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二)有助于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着自觉的能动作用。文化的力量体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发展水平,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动力支持”[13]。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在心理方面还尚未成熟的青年群体,在社会转型、体制接轨、就业困难、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特殊时期,由于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中产生了信仰缺失、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等复杂的问题。“‘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集体’的单一价值取向已经不是大学生群体的共识”[14]。大学的功能,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进行价值观教育。但遗憾的是,大学校园里,功利主义风气居于统治地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愈来愈注重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立竿见影的成果,以便找工作的时候多一个筹码。市场经济对校园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校园文化的精神价值的丧失,大学校园精神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发生着变异。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它所包含的讲诚信、相互尊重,尊老爱幼、注重集体利益等等的优良品德对调节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健全人格,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和自强精神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展变化快,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争取更加有利的条件与发展环境,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但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当代大学生中的许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自主性差,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立能力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这些品质,无论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当代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对集体的热气和他人的关心,强调个人的奋斗和个人实现,缺乏合作精神”[15]。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的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的青年一代只顾着眼前利益,而没有团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与人合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向他人的学习,并把他人的品行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蒙古族谚语说:“想得到拥护,必须尊重别人;想得到发展,必须流血流汗。”“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聪明人也需要朋友帮助,伛偻人更需要朋友搀扶。”“有朋友的人,像草原一样广阔;无朋友的人,像手掌一样狭窄。”只有知道尊重、爱护别人,才能具有悲悯之心。宽容理解他人,才能制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大学生之间团结和谐的氛围。

――――――――――

参考文献:

〔1〕蔡志纯,洪用斌,王龙耿.蒙古族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

〔2〕马桂英.试析蒙古草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4):20.

〔3〕乌恩.论北方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5).

〔4〕吴团英.深化草原文化研究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摘要)[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1):26.

〔5〕孟光耀.蒙古族民族通史(第一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460.

〔6〕(英)道森.出使蒙古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5.

〔7〕司马迁.史记(第一卷,第二分册).355.

〔8〕娄新艺.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思考[J].大学时代(B),2006,(6).

〔9〕袁伟菊,袁金祥.当前高校坚持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的刍议[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4).

上一篇:基于建筑美学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