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美学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时间:2022-07-26 09:48:55

基于建筑美学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从建筑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三个方面详细的对建筑美学进行了阐述, 从而说明了在建筑中不但体现出实用合理的规律, 而且还体现出美的规律。

【关键词】建筑;社会美;形式美;生态美;

前言

建筑美是艺术和技术结合而创造的一种美, 它通过不同建筑材料的运用, 以及相应的结构技术条件, 以内外空间的组合、体型、立体形式、色彩、环境配合等使之构成内容与形式、目的和手段的完美统一与和谐的建筑形象。建筑美具体体现在它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

一、建筑的社会美

在奴隶社会中, 古埃及宏伟而雄浑的金字塔, 以超人的尺度, 显示了统治者的无上权威, 反映了对法老权力的神化。以台基、柱身、檐部为主要构件的希腊建筑, 它的神庙形象以开朗、近人的尺度与节奏表现出自由的生活与民主精神, 体现了奴隶制民主的理想。在古罗马建筑中, 广泛采用混凝土的拱券与穹隆结构形式, 以其巨大的内部空间反映着罗马帝国的统治、权力。中世纪城邦的哥特式教堂以高耸的尖塔指向天国, 宣扬神权, 表现了超脱尘世的基督精神。文艺复兴时期, 复古主义集仿希腊罗马的建筑形象, 倾吐了对民主的向往, 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结构手法推尊到了典范的地步。巴洛克建筑的矫饰浮华、以过分夸张的激情、过度渲染的富丽堂皇浸透了宫廷的奢侈淫逸与腐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以及其他古代俄罗斯建筑遗迹的无与伦比的风貌则体现了为统一祖国和建立俄罗斯民族国家而斗争的思想。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宫殿、庙宇及其严谨、对称、层层院落的布局, 显示了帝王、神灵至高无上的王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统治。而在帝王的园囿、私家园林中, 则以追求自然情趣,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 以曲折幽得、婉转含蓄取胜, 寄托了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由上可见, 建筑是从一定的层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 体现出了时代美。建筑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二、建筑的形式美

我国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 历代遗留下来了许许多多的建筑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尽管由于年代久远, 古代建筑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 但是那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 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让我们以园林为例, 园林之美, 无外乎形、色、声、香, 其中以形、色的范围最广, 印象也最深刻。无论是山、水、林、泉、楼、阁、亭、廊, 主要以形色动人。江南的私家园林, 园林多为士大夫, 或仕进不遂, 或仕后归老, 园林为他们读书养性之所, 终老归隐之栖, 所以园林形式小巧玲珑, 别致清新,以显清高洁远之志, 恬静悠闲之气, 与大自然的优美形态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而北方的皇家园林, 为了宣传显赫的皇家声威, 宫苑建筑形式显得富丽堂皇, 大气威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 形象地说出了建筑的形式美是有法则可循的。看一下我国宫殿建筑形式最大的特点是由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 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以北京故宫为例,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辉煌的代表,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始建于1406 年, 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布局为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前朝的三大殿是宫城中的主体建筑, 其中太和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殿堂, 是皇帝施政的地方。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 是皇帝举行大朝前的准备殿, 保和殿则是皇帝举行酒宴和进行朝考的场所。后寝在故宫的后半部,以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 是皇帝办事和居住的地方。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六处宫院, 是后妃们的住所。之后是御花园。最后是神武门, 是故宫的北大门。故宫的“五门三殿”都就集中在中轴线上, 轴线的两侧由较小而且简单的建筑组成,由此形成对比。除此之外, 轴线两侧还有一些摆设如华表、石狮等点缀其中。由此可见, 故宫的整体形象显得规模宏大, 富丽豪华, 为世界所罕见。北京故宫建筑形式是中国特色, 那么上海外滩则是西洋气派。外滩自延安东路至外白渡桥附近, 沿着宽广的中山东一路,并列着一幢幢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 由于它们气派雄伟, 庄重坚实, 装饰豪华, 色调和谐, 线条挺拔又错落有致, 形成一派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线, 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沿边有阿脱奴婆式的气象信号台、文艺复兴式的上海总会(东风饭店)、哥特式的中国通商银行、科林斯柱式的汇丰银行、折中主义式的海关大楼, 还有美国芝加哥风格的和平饭店北楼、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银行、巴洛克式的东方大厦等等建筑。其中阿脱奴婆式建筑的名称可能是英文法文“天文台”读音不规范的“洋经浜”外语的简化译音。文艺复兴式的建筑稳重、纵轴线分明、两边对称、匀称比例、古典式柱子作为建筑的主体。哥特式建筑在12―15世纪盛行于西欧, 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哥特”原是参加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之一, 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 提倡复兴古罗马文化, 就把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 以表示对这种建筑风格的肯定。哥特风格具有屋面坡度陡、有尖券窗、垂直向上的束柱、飞扶壁与小尖塔、窗花棂等特点。科林斯柱式最早出现在希腊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市, 到罗马时代更为神庙、宫殿、府邸等建筑所采用。其柱头象一束以纤巧的树叶和花蔓组成的华丽装饰, 形似花篮状。美国芝加哥派建筑风格为外形简洁明朗, 强调垂直线。中国民族式表现为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 四周有翘角, 上盖蓝色琉璃瓦, 楼檐口用斗拱装饰, 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历国石雕, 门前有九级石阶。“建筑以立体的形式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这种体现是生动、多变而新颖的。”这足以说明建筑形式美是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实践证明, 建筑从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形式”。

三、建筑的生态美

生态美的第一特征为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 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 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能源的巨额耗费等等, 那么这一建筑显然是没有生命力甚至是具有破坏力的, 也就根本谈不上美了。生态美的第二特征为和谐。人工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使人工系统的功能需要与生态系统特性各有所得, 相得益彰, 浑然一体, 这就造就了人工和生态景观的和谐美。对建筑而言, 和谐不仅指的是视觉上的融洽, 而更应包括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第三特征为健康。建筑最终是服务于人类的, 创造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能得以满足且具有健康特质的建筑应是当代建筑师设计的一个原则。“一个能使人类天性得到充分表现的环境, 是进化的环境”。

四、结语

建筑是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 更是一种地方特色的风情图腾。建筑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时代的人文精髓, 往往可以在属于它们的建筑中追溯到其最深层次的丰富写照。我们要立足本土, 结合国情, 在建筑创作中充分体现建筑的社会美、形式美和生态美, 努力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周莉. 身边的美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4.

[2]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M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谈建筑施工中质量目标管理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