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素质教育个性发展

时间:2022-09-28 08:11:33

中学生素质教育个性发展

一、个性特征及其对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心理学”中一般是这样界定“个性”的,即:“决定个人的个别性与独特性的种种特质的总和”;“它是一种人格的特质”,并是“有别于他人的其本身所固有的性格特征”。的确,个性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这是个性全部心理机能的独特的整体性。个性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个性心理特征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其首要特征就是独特性,并且这种独特性也就是与个性心理相对应的差异性,它表现为外部差异和内部差异。所谓外部差异,是指个体与他人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能力、体质和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性;所谓内部差异,是指个体内部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它尤其表现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个性的第二个特征是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与客体的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主体性是个体的本质特征,是个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个性的第三个特征是社会倾向性。个性形成的过程,是个体由具有一定的先天素质的自然实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转化为社会实体的过程,因此,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后天的社会影响。个性的第四个特征是整体性。因为个性中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与渗透的整体。个性的第五个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当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它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人的某些个性品质还会蜕变。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每个人所指向的自我实现又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且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因此,无视个性的均等、划一化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发展个性”的教育,而要真正实践“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就得改造现存的“应试教育”体制,以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通常,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生以原有的素质结构为基础或前提,并对原有的素质结构不断进行转换、改造与升华的过程。正因如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成为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国外重视“个性发展”的比较考察

本世纪70一9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顺应时代的变迁而进行颇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并都各自提出了教育改革理论和模式,以及教育改革的主张、口号、原则等。其中,还有不少国家对素质教育中个性的发展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惊动全美的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并提出了“高质量教育”的概念与目标。为实现高质量教育,该报告提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建议,即开展个性化教育。它指出,由于学生的抱负、能力和程度不同,要求教育有适当的内容以满足其不同的需要,因而既要注意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又要注意特殊学生的需要。比如,对智能好的学生,课程内容要丰富一些,进度要快一些;而对那些教育条件差一些的学生,则要提供特殊的教育教学资料,班级要小一些,甚至还要安排个别辅导。相对于美国来说,日本教育界对素质教育中的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更甚一筹。1985年6月26日,日本在其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包括“重视个性的原则”在内的8条改革基本设想。其中,重视个性,就是树立尊重个人、尊重个性的意识,克服教育的划一性、僵死性、封闭性和非国际性。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在时间、空间这一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的,而且有生气的集体是由个性的个人构成的。而个性并不否定集体和国家的文化、时代的特性。只有当了解了自己的个性和他人的个性,才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性,才能发挥自己和他人的个性。这是贯穿在个人、社会、国家间一切方面不变的哲理。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所强调的“四种基本学习”,无疑是对素质教育中个性发展理论的更深一层次的论述。“四种基本学习,,即:“学会认知”(IJ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I矛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这四种学习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许多联系、交叉和交流的内容,应该同等重视,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

三、从教学角度看“个性发展”的差异性

承认“个性差异”是个性发展的前提。但是,“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有“成就度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倾差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兴趣爱好的差异”、“生活经验差异”等等,其中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学习方式”(风格)的差异。所谓“学习方式”(learningstyle)是指在学习时个人喜好的学习的方式、方法。根据研究,构成学习方式之差异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在以班级为中心的教学中,即使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也不可能采用同时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改进教学、改进评价机制,运用多样的教学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于自身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的学习机会,或者使其学习方式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转化。国际教育界围绕教育个性化问题出现了许多流派与主线,也出现了不少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时间弹性化的实践,而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其基本观点如下:1.多目的化的视点;2.创造性立场的视点;3.网络化的视点;4.信息环境化的视点;5.环境人性化的视点。在上述环境构筑的视点中,今日尤为重视的是创造性立场的视点与环境人性化的视点。

四、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的必然性和基本要求

(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视个性发展的必然性

1.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

前面已经讲过,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是相统一的,并且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就是要从人的个性差异出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就是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的同时,致力于使学生的个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因此,个性的发展,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追求。

2.在素质教育中重视个性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以及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都需要大批具有独特性及完整人格的生力军,都需要造就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强调个性发展,强调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面向21世纪的各种挑战中,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当今,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任务。

3,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个性发展,这是从教育

经验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卓有成效的教育,历来是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从中国古代的孔子到西方现代教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对个性发展的高度重视。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5年6月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咨询报告》中,曾提出的主张是将“重视个性”作为今后教育改革首要的、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韩国教育法第四条则要求:“教育的制度、设施、教材和方法,始终都要尊重人格,重视个性,使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大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还将“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人现实世界开辟道路”作为教师将来的任务等等。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

1.要从研究差异入手,因材施教

“不是存在一种教育,而是如存在着许多个人那样,存在着许多种教育。这对于各种水平的个性教育来说,具有头等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摒弃那种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而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人手,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去因材施教,并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和锻炼各种个性的学生。

2.要车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人就他的各个方面、他的种种处境的差异和他的责任范围来说,都构成教育的真正主体。”只有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按新的思路来构建素质教育模式,才能改变那种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机械、盲目地顺应教材体系和教师思路而成为消极的被塑造者的境况,进而真正将被动的灌输和接受变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和自我发展过程。

3.重视活动与交往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群体是影响个性的重要力量。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而形成自由、和谐发展的个性。

4.把握整体性,使个性发展建立在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合作为肉体的、智力的、情感的、性别的、社会的以及精神存在的个人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的需要。在这些成分中,没有一个能够或者应该被孤立,而且,每一个成分都互相依赖。”发展学生的个性,应建立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之上,应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审美、劳动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上狠下功夫;而教育者则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

5.注重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力

作为教师,则必须加强自身的个性修养,以自身的良好个性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由此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深切热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开拓进取与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在面对各种教育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果断与智慧等等。无不成为教育的力量而常常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综上,素质教育就是“优质教育”,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能倾,同社会要求相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可以预计,在逐步走向成熟的未来的素质教育中,必然会引向对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创新教育的轨道上去。而充实受教育者的个性,使之自由、和谐地发展,将成为素质教育目标的核心追求。

上一篇:大学生德育教学认证 下一篇:乡村学校课改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