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学生的“两极分化”

时间:2022-09-28 06:33:30

如何应对学生的“两极分化”

摘 要: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来看,学生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等差异,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状况,对实行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学生分组的层次化

若想实现因材施教,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及学习效率以及教材的基本内容、发展目标等参考因素,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殊性,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大层次。其中,A层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以及C层同学的共同帮助下掌握教材内容,完成基本的练习题;B层学生处于中等阶段,可以独立掌握教材内容、开展有效的联系,通过教师的启发,再加上主动请教C层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C层学生的成绩优异,可独立掌握知识内容,完成参考题复习,并适当拓展课外题,帮助A层、B层同学解决难题,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二、课前预习的层次化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性、自觉性有所提高,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教师可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预习方法,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例如,由于C层学生的能力水平较高,具有复习和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前预习效率较高;B层学生可基本掌握预习内容,可通过套用公式、定理等自行联系例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可积极向C层学生请教,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有效衔接;A层学生可阅读基本的定理和公式,掌握例题内容。

三、课堂教学的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通过复习的形式,引出新知识,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具体解释与说明,引起学生注意。有关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要划分层次:依照教学内容的难度,以B层学生为平衡点,考虑到A层、C层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各自努力的目标。

四、课后作业的层次化

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并提高能力。因此,布置课后作业,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传统教学中,课后作业采取统一化,往往C层学生认为习题过于简单,不能提高能力水平;而A层学生则认为习题有难度,打消积极性。因此需根据学生划分层次的不同,布置课后作业:A层为基础性作业,即课后练习;B层主要为基础性习题,再加上适当的拔高习题;C层主要为灵活性、综合性习题。在布置作业时,应精心安排,习题量不宜过多,否则将会引发学生反感;对于作业题组的选择,应给予学生一定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符合自我能力的习题练习基础上,敢于挑战自我,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作业乐趣,减少抄袭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五、考核评价的层次化

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课程之后,应安排一次考核。考核的内容以课本练习题为主,着重考查概念与技能。结合A、B、C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状况,在同一张试卷中拟出不同组的测试题,且试题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或者通过附加题的形式,标明不同层次学生需完成的不同习题内容;另外,在考核中也可提出不同的目标,如A组学生上一次的平均分为60分,则这次平均分需达到65分。根据考核成绩,每个层次的学生就应有所调动,例如将A层成绩最好的学生提升到B层;将B层成绩最好的学生提升到C层;将C层成绩最差的学生降到B层。

由上可见,通过开展高效的分层教学,可合理开发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在班级集体教学的前提下,实行个性化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和谐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和实践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