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管见

时间:2022-09-28 04:41:11

音乐教学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管见

摘要: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根据自己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一直穿插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音乐;声部;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把教材的合唱歌曲改为齐唱,只教唱主旋律声部,有的把教材安排的合唱训练草草带过,有的甚至在音乐教学中没唱过一首合唱歌曲,结果很多毕业的学生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合唱,这无疑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明白,合唱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合唱还能使学生获得多层次的艺术美感,促进学生才智的发展。由于合唱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相互配合补充,做到咬字吐词、声音、节奏、演唱情感的统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好形式。

鉴于当前音乐教学中,课时不多、学生基础有差异,不可能在教学中教唱太复杂的合唱歌曲,在教学中穿插二声部合唱歌曲就是种很好的选择。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唱相对简单,通过二声部练习能培养学生合唱所需的发声方法、声音位置、声部感觉、上下声部的协调、音量、力度的控制,理解和掌握一般的音乐表现手段。

我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一直穿插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也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是进行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能很快唱准自己的声部,同时又能较快熟悉其他声部时,二声部合唱歌曲训练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视唱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平时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唱音阶,多唱视唱练习,还要在视唱练习中锻炼学生的反映,要求学生眼看谱(眼快于手)、手挥拍(统一速度)、耳校音(注意音准)、口轻唱,对音准、节奏、音量、音乐情绪,有灵敏的反映,有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在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初中的学生都未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内心衡速不稳定,节奏感参差不齐,往往在歌唱中短拍延长,长拍不足,对音乐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反映迟钝。而二声部合唱歌曲中,声部纵向的节奏要对的非常整齐,稍有差错,下一句就不能准确进入,会出现声部混乱的现象,因此内心节奏感的训练是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简单的内心衡速训练,可以分组同时做“拍率”训练:

甲组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乙组击数: 1 0 3 0 5 0 7 0 9 0 11 0

或 甲组击数: 1 0 0 4 0 0 7 0 0 10 0 0

乙组击数: 1 0 0 0 5 0 7 0 0 0 11 12

每组12拍,让学生在有数字处用手击掌,0处用心默数,甲组开始训练的是单拍子,第二次训练的是三拍子;乙组开始训练的是二拍子,第二次训练的是散拍子。先每组单独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组的节奏练习,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心衡速训练的规律,当各组能准确、流畅地击数进行后,再甲乙两组同时进行。甲乙两组也可以互换练习,既甲组击数乙组拍子,乙组击数甲组拍子。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把两组击数改变,做各种节奏组合练习。这种没有规律的击数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新颖有趣,富有竞争性,学生学起来生动、活泼,效果不错,学习时教师可以用嘴数拍子或指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后分小组练习。内心衡速和变速能力的提高,将为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二声部合唱训练曲目的选择和安排,要严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一开始就教难度大、学生胜任不了的合唱歌曲,他们会因唱不好而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会破坏他们的听觉,所以最好先易后难,逐步发展他们的多声部听觉,才能有效地培养合唱技巧。

二声部合唱歌曲主要有三种织体:同节奏织体、主旋律与伴唱织体、复调织体,一般来说,开始可以选些简单点的复调织体的二部轮唱歌曲,二部轮唱歌曲较容易掌握,比同节奏的齐唱有趣味、更有变化,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多声部听觉概念。教唱时要引导学生用中等的音量和速度演唱,唱准自己声部的节奏,避免学生为了突出自己的声部而拼命喊叫或相互追赶的不良现象,同时要注意启发和培养他们边唱边听另外一个声部的习惯。

学会二部轮唱后,可选择主、伴织体的呼应式的二部合唱,这种重复呼应的合唱织体,也较易掌握,而且生动有趣。笔者认为对于二声部歌曲教学来说,同节奏织体二部合唱应该放在最后,因为,只有当学生能较好掌握二部轮唱、主旋律与长音与音型伴唱、呼应式二部合唱等织体的演唱能力,加之有一定多声部听觉习惯后,才能在同节奏的大量三、六度齐唱中不跟着别的声部跑。

经过三种由浅入深的二部合唱织体训练后,就可以教唱一些难度较大的二部合唱曲目了。

四、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的教唱方法要灵活多变。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唱同节奏乐段时低声部跟着高声部跑,究其原因是学生对音准和节奏把握的不好,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音准和节奏训练下手,这点前面我已表述过,下面我想从教法上提出几点有助于唱好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简便方法:

(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平时上音乐课可以播放一些好的二部合唱歌曲、重唱歌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分辨出上下声部旋律的同向、反向、平行进行,同时注意每个乐句最后音的上下声部的音程度数,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必将会提高。学习一首作品时,更可以让学生多听几次,把握作品总体感觉,待合唱初成后,也可将学生的合唱录下来,再放给他们自己听,让学生自己有个比对,以便在后面的作品演唱和处理上改进。

(二)结合视唱教学,编写一些短小、浅易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练习曲,一般可以选些四至十几小节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要求歌词简单,曲调易学、易唱、生动有趣,这些练习曲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二声部演唱时容易出现的偏差和难点。

(三)教唱二声部歌曲时最好先教下声部后教上声部,因为下声部的旋律没有上声部强,先教下声部让其先入为主,然后学上声部。首先可以拉开两个声部的演唱人数比例,造成两个声部音量的悬殊。一般来说,可以将每个班分成四组,上下声部各两组,只让上声部的一个小组先唱,两个组唱下声部,乐曲初成后再让最好一个组加入上声部。这样就增大了下声部的力量(人数的比例可根实际来定),使之压倒对方,避免演唱时下声部的学生跑到上声部去;其次在两个组的临界处也可以让学生临时调换座位,安排些音乐感好点的学生在中间,这也有助于防止学生跟着别的声部跑。

(四)练唱时,教师的伴奏跟第二声部旋律为主,让下声部的学生有个依托,避免向第一声部跑,也可以增加第二声部的音量。

(五)把最易唱乱的乐句摘出,重点反复练习,待唱准无误后再将全曲两个声部合起来练,有条件的可将上课现场录音,再播放给学生听,这会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得到改进。

以上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只要多练多听,二声部合唱就一定能够唱的好。

参考文献:

[1]孙从音主编.《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2]谢功成、曾理中.《合唱写作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

[3]桑桐.《和声的理论与运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年11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欧阳培财,男,1980年5月生,本科,广东省梅州市艺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是声乐教学。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法的应用 下一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优化有效课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