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优化有效课堂设计

时间:2022-08-07 10:51:26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优化有效课堂设计

摘要: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学科。在现代生物学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可以利用生物与现代生活技术密切联系的特点进行课内外知识整合教学,如何让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更活、更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生物。这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认识到:可以从做好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入手,同时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进行课堂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名一线教师,充分认识到努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育发展大趋势。

关键词:生物 信息技术 整合 认知规律 课堂设计 新课程改革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学科。在现代生物学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更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生物,对课内外知识兼修,这是每一个生物老师要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正在给所有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在课程理念上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关注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在课程目标上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更加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课程评价上主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些都为每一个生物老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教学互动平台。

生物学科网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外辅助教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在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如设计了一个学科网页,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研进行了一些归纳和总结,具有其作为一个学科总的网页存在的意义。同时,制作了一些课程网页,可供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完成相应课程学习任务。

在制作这些网页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在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课堂设计,进而制作相应的整合课件。

在当前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解决“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问题已是教学工作的关键了,所以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认知过程无外是学习、识记、自主复习、自主判断、自主再认识。从先秦到历朝各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如王充、刘勰、韩愈、朱熹等人,对学生认知问题都有许多精辟论述。在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一书中提倡“教学相长”。这里所说的“学”包括复习、判断、再认识;教意味着对先前认知的提取和加工。“自反”和“自强”说明认知在教和学过程中的作用。《学记》中还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之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在这里,先秦教育家明确提出了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知方法上的主要缺点,并据此指导,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我国的心理学界,学者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十分强调和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国外学者对于学生的认知也有广泛的研究。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思维与言语》一书中指出:对意识的意识。不言而喻,在这里,对意识的意识和对自己动作的意识都是认知活动的典型表现。迄今为止,有关研究与众多培养训练计划已表明,认知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记忆、理解、注意、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活动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仅自主学习了知识,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下面以几个课程网页的设计制作来介绍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关于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时课堂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课程网页在设计时,应注意网页整体风格设计,不宜过度沉闷或花俏

在课程网页设计时,首先应注意网页风格的设计。不应选择色调过于沉闷的风格,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减少;也不应选择过于花俏的风格,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版面设计上而不是网页内容上。

如在制作“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课程网页时,先设计一个清新简明的课程首页,以浅蓝色为底色,不点缀其它太复杂的图案。让学生在学习伊始,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又不会发生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接着引用课本上的章引言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生命的图案,扑朔迷离;从信息到物质,从蓝图到现实,繁复、简约、粗放、精细、是谁创造出,如此的和谐与统一?”学生依据已学的知识进行猜测,就很容易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课程引入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如“资料分析”或“探究活动”等,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

如在设计“转录”这节内容时,以三则“资料分析”引入,学生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以及查找相关资源后,得出小组结论,这样,既涉及了本节课的内容,又联系已学过的内容,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下,达到了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的目的。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成果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对完成不理想的同学或小组提出完善建议要求。

又如,在设计“基因工程”这节内容时,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并把观点表达出来。之后出示限制酶切割DNA分子示意图,用鼓动性的语言引入模型制作。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运用到了诸如剪刀、针线之类的工具,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问题探讨模型制作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学习,以掌握相应的知识。

三、学生活动后,呈现相应知识内容或归纳出要点,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深入了解

在学生活动之后,宜进行相应归纳,可以用网页的形式呈现课本相应内容,或进行要点的归纳,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可以更系统地掌握一些知识,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四、在对知识归纳后,宜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表达、教师评价、知识梳理之后,若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因此,提倡在知识梳理之后,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进行自由提问,以期为学生解决答惑解疑。

五、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检验学习的成果

在课堂的最后,宜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完成,或者是课后完成。在习题设计时,可以用FrontPage来编辑,它为我们提供了简单而又实用的表单设计,有利于学生的顺利完成作业并提交。

以上是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课程网页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在现代生物学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可以利用生物与现代生活技术密切联系的特点进行课内外知识整合教学,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更新,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生物,兼修课内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认识到:做好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同时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进行课堂设计,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于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我们还在探索和实践当中,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原.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N]. 大众科技报, 2004

[2] 冯善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能力[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06, 01: 6-7

[3] 于向东. 推进新课程改革重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J]. 辽宁教育, 2006, Z1:12-14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教学管见 下一篇: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