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学常规 促课堂实效

时间:2022-09-28 12:45:07

抓教学常规 促课堂实效

在素质教育实施十几年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农村学校还难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可现在学校抓教学质量,家长、教师还是普遍认为,只有不断学、不断练,脱离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学管理模式过于传统。要想以人为本,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探索,从抓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细读文本,以学生的眼光备教材

有人说,中国的语文教学最失败,在语文课上,“我们总是在领着学生一篇篇地分析、讲解文章;我们的学生从小学语文上到高中语文乃至大学语文,都不会自主地学习”。语文如此,其他学科其实也一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下工夫。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备课越细致,越能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教师才能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可是现在,很多教师备课都在敷衍:从网上下载教案,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便学校管理者要求必须有手写稿,很多人也只是将下载的内容抄一次而已。这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从而甄选适切的教学方法”。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管理者要引领教师在备课前细读文本,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时教案,并在教学中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下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

首先,利用假期教师集中学习期间,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领悟新课标理念,通晓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写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至少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该册教材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地位如何;该册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如何并理出知识点;该册教材的重难点有哪些;你打算采取哪些策略用这册教材进行教学。

接着,组织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流程为:先让备课组分工时指定的主备人根据分工,提前一周备好课,形成初稿;再在主备人提供教案初稿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不但要讨论教材的核心内容、疑点难点易错点、深度难度拓宽度,并统一例题、作业及批改要求,还要讨论学情,根据学情确定目标,最好在进行试教后继续讨论教学实施情况,汇总学生错题,确定练习内容。

然后,让教师进行课前个人复备:在集体讨论初稿的基础上,个人对一周的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如对情境设计、讲解顺序、板书设计等教学流程作个性化设计,以体现个人教学特点,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二、 立足课堂,以学生的角度设流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任何一场教育改革的成效,都将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质量效益是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

在当前的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缺乏实效与活力。一言堂、“作报告式的讲解”等教学方式尚充斥课堂,特别是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课件不是用来辅助教学,而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唯一: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急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张张地出示幻灯片,而学生除观看幻灯片外,就是忙于完成课堂训练。这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有效的课堂,应该遵循认知规律,“听、看、议、做”并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并使之扩充、完善的过程,因而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学习的有效性,就是要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之间的高度匹配。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探究,重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问题设计要富有启发性。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既要看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也要看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有的认知和经验能否被调动,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能否被激发。

三、 精选作业,以学生的基础促提高

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作业来巩固。学生作业的布置要适量,要难易搭配。我们采用“顺次布置、精选布置、分层要求”的做法。

(一)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要按照学科特点、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实效性。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防止出现该练不练的现象。

(二) 家庭作业

提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家庭作业,提倡综合型、实践型、调查型、研究型等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同时,教育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确实有难度的“宁可开天窗,不可抄作业”。不允许布置惩罚性的作业,如果把作业当做惩罚,学生就会厌倦作业;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惩罚,学生就会厌倦学习。作业的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尤其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做到“有布置,必收缴;有收缴,必批改;有批改,必订正;有订正,必反馈;要学生做,必先自己做”;同时做好作业批改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共性错例分析。此外,还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的书写中,就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各项作业和语文、英语等学科考试中,书写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四、 多元评价,以学生的发展提素养

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技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注重建立多元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强化对学生学习品格、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业成绩、身心发展等的综合评价。对于基础性的指示点,进行阶段性过关抽测评估;对于技能与能力,通过组织探究活动、社会实践、实地调查、辩论赛等方式进行鼓励性综合评价。无论从哪个方面评价学生,都要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即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

总之,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将优质学校的教育策略概括为四点: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重点是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二是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使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三是要把生活引入教室,使课堂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四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勇于改革创新,通过研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找准突破口,立足教学常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常规,以改革的手段完善常规,形成自己的特色,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强校之路。

上一篇:立足美术本体,强化美术语言 下一篇:遵循认知发展规律 突破“浮力”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