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美术本体,强化美术语言

时间:2022-09-14 12:02:41

立足美术本体,强化美术语言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科本体,即该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学科教育功能,即通过该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反应和变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美术本体。美术本体指的是美术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具体内容为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这些基本因素组合成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只有这些内容才是构成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真正内涵。如果美术课堂离开了美术本体,不去把握美术语言的运用与学习,那么美术教学就会丢掉自身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就成为空谈。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在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上作了有益尝试。

一、 立足美术本体,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制订应明确而具体,避免过于笼统。

例如,在《徒手画》一课教学时,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能运用徒手画正确表达物体”,则缺乏针对性。如果在教学目标中未明确指出需要学生掌握美术语言中关于线条和图像的具体要求,那么学生对什么叫“正确表达物体”是茫然的,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徒手画》一课教学时,笔者遵循立足美术本体的思路,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层面上制订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徒手画是一种绘画形式;掌握徒手画的基本特点,认识到不但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还可以用线条代替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力目标 学会对线条的流畅运用;知道布局的详略关系;敢于坚定自信地画出想表达的事物和情感。

情感目标 乐于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运用徒手画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及所思。

运用美术语言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以下几点:1. 徒手画主要是为了表达情绪,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 不强调正确空间透视关系;3. 要尽可能把看到的如实画下来,画得细致;4. 表现要有重点,用线条的疏密变化体现画面的节奏感。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敢于并善于表达了。

课堂教学需要分别制订每节课的目标及单元目标。美术语言涵盖面广,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学好的,教师应当从课本内容中概括提炼,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既各自有所侧重,又能保持连续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不断积累、层层递进,最终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在教学目标中指出每节课的侧重点,并明确每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课效果也就比较理想了。

二、 立足美术本体,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当前的美术教学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将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安排进美术课堂。用非学科因素作为美术课的补充,对美术教育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过分强调动觉、听觉、触觉,追求形式上的活泼新颖,则容易形成一种泡沫式的、大杂烩式的凑合。从教学效果看,就可能达不到良好了,甚至使学生得不到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美术课本中的有些内容,很多在其他学科中涉及过。如讲授《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时,学生反映在社会课上做过;又比如《故宫》欣赏课,学生反映在历史课上讲过。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这些课的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重美术本体的体现。其他学科因素介入美术课堂,必须为美术教学服务,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美术语言。因此,在选择和组织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时,必须立足美术本体,切忌喧宾夺主。

以《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为例,社会课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体验,而美术课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是在设计中标识的形状、颜色等元素要点。再以《故宫》为例,历史课强调的是故宫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建筑布局的历史发展,而美术课的重点就应该是故宫的建筑美学,并由此延伸到中国两大不同建筑风格的介绍等。

笔者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相比,在内容的选定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点来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织好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 立足美术本体,以美术语言贯穿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立足美术本体,运用美术语言的最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课堂中必须克服的另一种倾向,就是过分注重教学过程有趣,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去掉很多“花头”的表面文章,使美术学科知识深入到学生内心。

例如,笔者在设计《标志设计》的教学案例时,始终围绕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具体进行标志设计,而没有仅通过资料图片的展示、简单的分析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模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把标志设计分为从文字转化考虑、从图形转化考虑等不同的方法,对每种方法都具体展开讨论并进行示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最基本的标志造型手段。

在学生透彻理解标志设计的美术语言原理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为学校艺术节设计标志,学生都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从学生的作业看,有的用中文“艺”字作为标志主体;有的利用喇叭、毛笔、音符、颜料这些在学生艺术节中常用元素的图形构成标志主体;有的将与艺术节有关的文字和拼音融合进图案;有的将文字和拼音转化成图形来构成标志。由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落实了,所以学生在创作时将这些知识点都表达了出来,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作业。

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就是课堂讨论。如何立足美术本体、组织好课堂讨论,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过程必须重视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才能给课堂注入活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习取得更好效果。

四、 立足美术本体,做好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与对作品的欣赏水平和艺术的理解能力有密切关系。为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收获,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美学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常有这样的现象:当教师示范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业时,学生总会发出惊叹声,但请他们说出这些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学生往往又说不出所以然。教师应在对艺术作品的诠释上,向学生传递正确而明了的信息,让学生知道作品的美之所在,学会欣赏,进而学会表达。

笔者在讲授欣赏课《齐白石》时,要求每个学生用心感受齐白石老人的艺术作品,并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词语、句子或段落。这一要求较为明确,即使是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寻找到几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笔者给予了一定的引导,如“色彩上感觉如何”“内容上、形式上感觉如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方向。用笔记录欣赏美术作品的感受,其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实践表明,学生所描述的感受大都非常到位、出色,如学生用“朴实、清淡、童趣”等词汇描述了自己对齐白石作品的感受,让笔者觉得非常准确,并深深地感动了笔者。但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每一条感受都说得很好,教师要从全体学生的描述中选出比较好的进行归纳和综合,形成最终的评价。

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必须足够重视对每次作业的评价与批改,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书面评语的方式,因为学生通常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笔者尝试给学生写评语,发现其效果与打分数相比要好很多。因为评语更有针对性,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鼓励其保持优点。从反馈上看,教师写了评语,有学生会在下次作业空白处向教师提问,或表达困惑,学生的这些反馈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沟通也是让人欣喜的。

通常,美术教师要承担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学生人数往往很多,但只要坚持,哪怕每次只对部分学生的作业给出较详细的书面评语,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评语,能通过老师的评语反思自己美术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从而推进美术学习,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上一篇:安全驾驶经验谈(十九) 下一篇:抓教学常规 促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