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打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9-28 12:37:03

在校大学生打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有大批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生存的压力使当今的莘莘学子感到不知所措、绝望、压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与痛苦,当前各大高校都出现一个类似的现象,大批刚刚进入校门的学子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份好的打工工作,他们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打工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勇气。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又很好地为家庭分忧解难。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打工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78-02

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逐步完善,人民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就业意识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可是就业岗位的竞争却日趋白热化,许多大学生为了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在上学期间找份打工工作来锻炼自己,以此来给自己定个方向,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校选择从事校外打工工作,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触社会,获取一些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而且还能稍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校大学生打工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学校出现了“校内打工族”,每天早八晚五,和正常人的工作时间一致,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北京的某全日制本科高校的四个年级的学生及50家企业、100余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1.2%的被调查大学生是为了增长见识,取得社会经验,为求职打基础;19.2%的人出于经济需要;而专业需要和随大流各占4.8%。如何让大学生更好的做好打工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日益成为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打工现象的出现,除了分析大学生产生打工的动因和获得打工的途径外,更应针对打工中存在的不利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对社会及大学生个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在校大学生打工的动因

1.在校大学生群体因素

年轻的大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外面世界尚存好奇的心理;身体方面,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体发展逐步完善的时期,各种机能和脏器都处于人生中最佳时期,身体强壮且耐久力较强,有着很多的体能储备;大学生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个性、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人生趋向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共同的学习生活接触中,彼此融合、相互接纳。

2.大学校园生活的影响

大学的授课方式比较灵活,上课时间也远远少于高中阶段,自学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衣食住行完全由自己安排。自强、自主、自立、自律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又因为大学生活节奏较快,活动空间较大,接触面较广,使大学生们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人际交际网。在校园内活跃着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用青春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校园社团比比皆是,论坛讲座,关心时事,激扬文字,爱国热情洋洒;文艺晚会,优美的舞姿,出色的歌喉唱出他们的心声;郊游踏青,拍照录像,留下青春的足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刚唱罢我登场,到处留有他们动感的身影;广告业的蓬勃发展为在校大学生打工提供了众多机会,校园内外各种各样的广告、启示、传单随处可见,以上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为大学生们参与打工提供了丰富的舞台。

3.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以及快速递增的劳动力人口数量,2008年高校毕业生已明显高于2007年,达到559万人,预计未来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众多的大学生用参与打工的方式来磨练自己,从而缓解日后的就业压力。当今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挣钱并不是打工的唯一目的,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才是主要的,所以从事打工工作是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打工经历能够让他们更快、更多、更准地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通过打工能让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二、在校大学生打工存在的问题

1.在校大学生打工权益难以保障

在校大学生打工所选择的用工单位往往规模都不大,多是一些小公司、小作坊、小饭店等。这些单位的雇主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有意剥夺大学生的劳动成果,极易让打工的大学生掉进陷阱。由于只是临时性的打工,求职的大学生面对用人单位一般只问薪金待遇,很少提及其他方面的权益。虽然一些大学生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但绝大多数打工大学生担心维权耗时费力,往往在权益遭到侵害后,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2.法律对大学生打工缺乏保护

当前一些不法雇主侵害大学生权益的不法行为愈演愈烈,甚至触及到大学生的性命。当一些打工受害的大学生到劳动部门投诉不法雇主时,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局面:《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的规定。由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属《民法》调整范畴,劳动保障部门对大学生维权往往爱莫能助。打工学生实在要维权,只能上法庭,但打官司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尤其是要花费不菲的费,这无疑让处于贫寒状态的打工学子们“望而却步”。此外,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校大学生打工不是一种正式就业行为,单位可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即便签约,也只是一份私人合同,并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

3.自身诚信缺失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良好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而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薄弱,诚信行为让人堪忧。主要表现在虚假包装现象严重,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伪造各种获奖证书、各类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还凭空捏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合同契约观念淡薄,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虽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合同,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过违约经历,大学生都习惯刻意隐藏自己的缺点,彰显自己的优点。事实上,每个人的缺点会让其优点更明显,没有缺点反而会让人变得没有特点,所以用人单位很难安排合适的岗位。

三、规范在校大学生打工的建议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化、法律化。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学法、护法、守法和用法,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规范之下,积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勇于同一切犯罪分子做斗争,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高校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精神。学习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用法,养成法律意识、法律评价能力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真正懂得用法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

2.高校要强化校园的法制宣传的氛围

重视校园的法制教育建设,在校园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法制宣传。因为,一种意识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样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创造长期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以延伸课堂的法制教育。所以高校团委可以配合法律教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请经验丰富的司法一线工作者到校作法制专题报告,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其法律意识。

3.加强在校大学生打工的管理

高校要在思想上给予在校大学生打工足够的重视,将打工与大学生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相结合,认识到打工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性,不断通过专门的机构以及安排一定的高校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加强和社会的沟通、联系,为在校大学生打工活动创造更多渠道,搭建更宽广的平台,打工的管理机构也应提供足够的类型和项目供大学生有目的性的选择,促使大学生在多样化的选择中不断成长。

4.探索在校大学生打工实践教育手段

将大学生外出打工作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个补充,加强其管理力度,使其纳入学生管理工作的范畴,应在学生处或团委设立下属职能部门,并制定正式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配以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职人员,全权负责管理打工岗位的设置、培训、考核和反馈工作,以便更好地为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高校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或完善相应的法规,规范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的行为,完善打工中介机构的服务体制,坚决打击挂着“打工”幌子骗取大学生财物、扰乱打工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和不良行为,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益,为在校大学生打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总 论

大学生参与打工活动的长远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单纯性高校给予的物质帮扶,他们参与打工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力。大学生只有通过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才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大学生参与打工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明确自身价值,从而制定好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社会各界都应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制定相关法规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大学生参与打工活动,给予大学生更多、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99

2 何珊珊.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6:116~118

3 江晓珊.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147~149

上一篇:英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研究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