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课外作业分层次设计的尝试

时间:2022-09-28 12:12:07

数学课堂课外作业分层次设计的尝试

谈到作业,就会使人想到统治我国教育几十年的“凯洛夫的教育学”提倡的――“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新课讲解,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的五步教学法。可见作业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担负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检测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并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任务。课堂练习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其完成快,见效快,教师也能及时地得到反馈,以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学,调整教学状态,而课外练习则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1)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需要有针对性;(2)在设计课外练习时需要有目的性。所谓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就是要让学生练到点子上,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省事,过度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都要求全班学生通通完成。因为书上的练习只是共性的、基本的东西,而我们的学生却不是统一型号的。同一学生群体由于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比较一致,无疑会有许多共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分层次设计作业,这样既能兼顾学生的共性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胃口大的 吃得饱”,让“胃口小的消化得了”因此,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应该是多层次的、有差异的。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减轻他们的作业量或降低他们的作业难度,使这些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也能在完成作业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他们作业量,或一定的作业难度,使这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掌握基本知识后适当提出较高的作业要求,让其得到发展性的提升。现在我就如何真正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技能操作,,培养推理能力,和适度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课堂课外作业层次性设计方面的初步尝试。

1 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将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的训练融合于其中。如教学《直角坐标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什么是数轴?

2)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互相讨论后回答)

5)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例子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7)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它们分别叫什么?

8)什么叫点的横、纵坐标?什么叫点的坐标?

上一篇:基于载波调制的光纤振动传感复用系统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