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书:让人生在阅读经典著作中拔节

时间:2022-09-28 07:35:31

读经典书:让人生在阅读经典著作中拔节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一部经典著作,更是一个好房间,浅读也好,深读也罢,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快乐地读,好好地用,静静享受纸上的好时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微博上发起一项名为“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调查,其结果令人“心碎”:《红楼梦》高居榜首,成为“最难读”的书。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名著也都榜上有名。此外,《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不幸”跻身前十名。被人们读了很长时间的书,如今竟然读不下去了?经典名著的处境不免有些尴尬。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洗练以及人类长久历史的选择后,依然被认可的书,是历经时光冲刷,仍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

经典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解开各种心结;经典是一束光,为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经典是一剂良药,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经典还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的航程,让我们在黑暗中不触礁,在风雨中不偏向。经典著作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如果你没有发现一本或几本对自己的价值观或行动力产生重要影响的经典书籍,那么你的人生是非常遗憾的。

阅读经典能够让人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浸润,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受来自传统的文化底蕴。而这种熏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阅读经典时的年龄和心境有关。就比如说看《红楼梦》,年少痴狂时可以把它当故事读,饱经风霜时可以把它当历史读;幸福的人看到其中的两小无猜、情真意切,不幸的人则看到其中的猜忌多疑、凄惨愁云。《红楼梦》是经典,你在不同的年龄去读,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去体会,你能从不同角度领略其中的妙趣。因此,经典名著能够给予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感触。

有人说,如果要消灭一种文化就消灭他们的民族经典。确实,经典是民族精神的积淀。这些带有历史痕迹的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集合。沉下心去读,你会变得安静而富有。就如穿越时间,跨越空间,与一位圣人谈心,你会感到充实而满足。

或许,你会说,经典著作很苦涩很无趣,让人绞尽脑汁也不知所云。这是不对的,如果你觉得阅读名著很痛苦,说明你选择的书和阅读方式不正确。

先说怎么选书。浩瀚书海,什么样的书才是我们需要的?推荐书目到底是否有用?其实,尽信“推荐书目”,不如无“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往往带有编者的个人偏好,权威性受到质疑。

兴趣与爱好才是阅读经典著作的真正动力。所以,选择你喜欢的书最重要。因为,阅读的意义不在于阅读本身,而是要扩展你的生命世界,充实自己内心世界里的真善美。扩大阅读的范围,你就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能在大千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在内心的一方净土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与年龄相关。有句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大概是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后学里面的英雄好汉,易形成不良的习性,所以少不读《水浒》;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在人生不同的际遇里,挑选最合乎自己年龄和心境的经典,文字的力量才会激起你强烈的共鸣,你所积累的才是人生真正有用的养分。这样,你才能快速地向下一个节点生长。

或许,你要问:“如今我已长大,对阅读经典没有什么兴趣了,怎么办?”不妨从儿童文学中的经典读起吧,比如儿童小说《海蒂》《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因为童真是人内心里永存的不安分因子,不管你多大了,你内心潜藏的童趣总是会被儿童文学起来。儿童文学会培养你的想象力,让你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

然后,去读一些历史、哲学、科幻类的经典著作吧。遨游在历史的浩瀚海洋,品尝哲学的曲径通幽,探索科幻世界的奥妙,这对拓宽眼界、攀越心灵的高度有很大帮助。此外,传统的经典读物,如《诗经》《史记》《庄子》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是中国古人留下的智慧结晶,能重树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再来说阅读的方式。阅读比较难懂的经典著作时,需要掌握阅读的技巧,注意适时选择泛读或精读。比如,当你有沉重的课程学习任务时,你可能压力颇大,心绪不宁,这个时候,如果要你精读一本需要费脑力的书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没有心思。况且,精读是有门槛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求知欲望,很难进入状态。这时,不妨先翻阅一下全书,将感兴趣的章节试读十分钟,或许,看着看着,你就会沉浸在文字的乐趣中。如果十分钟之后,你还是无法静心,那么,请把书合上吧,去做些别的事,换换心情。强迫自己阅读,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阅读是种习惯,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保持与伟大灵魂在文字世界的精神交流,养成这种习惯,会让我们保持思维的灵敏,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活力与灵气。阅读经典,就是在书中淘金,让自己的人生在阅读过程中拔节。在消费“快餐”文化的同时,别忘了在床头放一两本经典书籍。

名家谈阅读

人类有今天的进步与成就,跟阅读分不开。我认为传统的纸质阅读短时间内依然存在,而且也会出现新的热潮。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纸质阅读有电子阅读不可比拟的优点。有很多学校的老师让我向学生推荐作品,有一点是我一直坚持的,就是首先要从阅读经典开始,因为经典作品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检验、大浪淘沙的结果。

――莫言(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我主张阅读超前的书,就是读着有点困难、不完全懂的书。比如说读外文书。如果翻开一本外文书,你觉得有一半词汇可以把握,你就开始读。读完以后,你已经掌握60%。你在掌握60%的基础上再读一遍,你就掌握85%,读完后一定还会有所提高。所以我说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你不要只读平滑的书,不要老读智商比你还低的作者的书。读书时你要假定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有头脑的人,作者应该是一个比你还有头脑的人,而且你要跟他抬杠,要跟他一起探究,那样读书就会非常有趣味。

――王蒙(当代作家、学者)

当时间静静流淌到我们身处的网络时代,“点一盏青灯读书”的场景似乎越来越少,但是读书,却依然是防止我们精神腐朽的一个重要渠道。书会给我们力量,也会给我们仰望星空的理由。

――张炜(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在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公共场所,几乎一半人都在看书,而不是看报纸。每个人手里拿一本书,像课堂上一样。我相信中国读书的人还是非常多的,但阅读人口比例让人沮丧。

――陈丹青(当代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

我对文字的信任胜过语言,形成的语言风格也是源自阅读。如果你放下所有的功利心,去阅读,去信任,去依赖,慢慢地,你就在阅读中养成了自己。人年轻的时候要读很多“有用”的书,那是为知识。但随着年华渐长,开卷有益,要读些“无用”的书,感受生命,沉淀自己。希望大家在进行“有用”学习的同时,能够看点闲书,把阅读的趣味提升起来,阅读会变成习惯。阅读最终的目标,就是向外读懂世象万生,向内读懂真正的自己。

――于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上一篇:铁肩担责任 下一篇:论“教学做”密切结合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