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时间:2022-09-28 05:21:55

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 要: 近年来,海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5个乡镇通过部级生态乡镇省级考核验收,实现80%的乡镇建成部级生态乡镇的目标;全市已完成成片造林面积32898.4亩,建成绿化示范乡镇2个、村庄绿化示范村21个、村庄绿化合格村100个;四旁植树152万株;建成特色林果基地7个;我市先后实施了绿环、水绕等工程,打响了污染减排攻坚战,努力让人民群众能够享有一流的水、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 空气; 生态; 人居; 环境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050-0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生态文明推动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时,把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和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作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风险意识,把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历史的高度,进一步做促进“十二五”时期海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跨越。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经济指标的完成、GDP数据的突飞猛进,却往往忽视老百姓实际生活和环境生活的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就科学发展观根本出发点而言,人是最可贵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百姓的生存状态上。

为了防止生态文明建设时松时紧,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为“十二五”规划提供智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海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问题,在全市上下展开“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主题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围绕国家生态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和保障环境安全,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我市实现基本现代化,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把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动力

走出认为只要节约能源就可以的误区。传统能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如果传统能源枯竭而又没有开发出新的绿色能源,生态建设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无从谈起。因此,解决能源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做到保护和节约能源资源,而且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发展理念的创新,就是树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转变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或发明有利于节约和高效利用传统能源的新技术、新方法,如节能环保绿色动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等;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改革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方式,使之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保障

认真总结成功经验,虚心借鉴其他生态文明先进地区行之有效的做法,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完善了法规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近几年来,海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GDP综合能耗每年同比下降在5%以上,这种成果还必须用制度来巩固和加强。二要建立生态环境整治机制,要继续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区域水环境保护工程,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三要建立招商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对招商项目,严格把好考察、评估、终审“三关”。坚决拒签污染项目,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四要建立生态建设投入补偿机制,把生态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生态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及GDP的比例要逐年增加。五要完善党政干部环保考评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指标体系,加重绿色GDP的考核,将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城镇绿化美化、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等全面纳入考评体系,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三、把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方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统筹人与人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统筹好促进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经济增长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能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而走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四、把保护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谈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海门必须要探索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把引导合理消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不仅关乎环境,还涉及到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合理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可持续的物质消费观念。如果我们的制度鼓励人们在物质消费方面竞相攀比,则“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势必愈演愈烈,从而最终导致生态崩溃。要在全社会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

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也是由于土地的恶化和人口的增加,导致“生命支持系统”濒于崩溃,最终走向了灭亡;尼罗河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但是,不断地砍伐森林、过度垦荒和放牧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最终使古埃及文明失去了生存发展之本。从世界几大古文明的衰亡到工业文明的困境,从现实的发展需要到未来全人类的安全,生态文明无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掌握退耕还林政策实质 确保工程健康稳步实施 下一篇:浅谈经济危机下如何更好地把握公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