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新模式

时间:2022-09-28 05:21:28

工学结合新模式

他从事职业教育相关工作已22年。22年里,他一直在坚持,即使在职业发展处于低谷的时期;22年来,他从未放弃,因为他坚信职业教育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他将巴西球王贝利的一句话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我踢球并不是跟着球跑,而是我知道这个球可能掉在哪里,我直接在那里等它。”而这也成为了亚龙的经营策略:能够预测时机,并提前做好准备。

2007岁末,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论坛上,浙江亚龙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继权作了精彩演讲,对工学结合提出了许多新观点。陈继权对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引发了《教育与职业》记者的浓厚兴趣。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他。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的一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会以职业为导向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训和实习教学活动时,您认为学校该如何规划?

陈继权:实训、实习的目标是形成职业能力。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活动中都必须要有目标,在规划这两种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分析他们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已经会做哪些事情;其次,要规划实训、实习的内容,规划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技能;再次,通过所规划的实训、实习内容,检验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何种技能,即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形成了职业能力。

《教育与职业》:如何理解实训基地的内涵?

陈继权:实训基地建设的真正内涵不是办校工厂。实训基地强调的是“实训”,学生通过反复的动手实训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单纯的办校工厂,很多设备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反复动手实训的机会。以数控专业为例,数控设备昂贵,不会让没有掌握技能的学生去实际操作;又如数控维修专业,我们是等设备出现故障才让学生动手实训,还是直接把设备弄坏让学生去修?因此,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虚实结合,要有给学生实训用的设备。我们可以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先让学生在一些可以反复实训的设备进行实训,然后再让学生使用真实的设备进行操作。

《教育与职业》:职业教育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您认为哪一方面存在问题?

陈继权:对学校课程计划建设起基本作用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实训设备、工厂,这是职业教育的四根发展支柱,这四根支柱围绕着教学计划开展,是立体式的教学方式,但我国现在少了企业这根支柱,只有平面式的教学方式,并非立体式的。

《教育与职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特色的平面式教学,如何从平面式教学模式过渡到立体式?

陈继权: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围绕着职业教育的目标――形成职业核心能力而展开,采用创新型实训设备去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平面式或立体式职业教育都需要有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它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果缺少实训基地建设这根支柱,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达不到立体式,甚至是以知识辐射性为基准的平面也建立不起来。如果仅仅靠企业,抽掉实训基地建设,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将由立体式退回到平面式。我们要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教育与职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您认为该如何加强校企的合作关系?

陈继权:我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首先,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原则。技工院校要以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企业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发展的最新要求,找准院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点,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办学层次定位和生源结构,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好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技能以及课题攻关有机结合,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进程。

其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统筹协调机构。根据地方、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和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学校资源现状,制定推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发展规划;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引导和服务,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院校与优质企业合作对接的平台;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引导学校和企业做好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文件审定、专业建设研究、指导校企签署合作协议等。

再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制度、市场机制和服务机制。开展对培训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组织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课题进行专项开发,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按企业的需求适时推出新课程,补充新内容以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继续按照行业特点和岗位特点做好服务企业内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工作,为企业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在操作层面继续发挥校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通过市场机制强化人、财、物资源在校企间的转移或流动,形成培养技能人才的合力。校企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专项服务计划,共享校企资源,共同实施计划并搞好服务,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加强培养成本核算管理,形成合理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联系制度、合作机制,明确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内容、合作方法,创新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作形式。

《教育与职业》: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服务商,亚龙的定位是什么?

陈继权:首先,作为实训设备研制企业,我们服务的对象是职业院校。我们设备研发的来源是企业、行业,是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整合的,我们设备的真实生产从企业、行业而来,通过我们企业的研发,整合学习功能再输往各个学校。亚龙通过开发生产性实训设备,在生产功能和学习功能之间起到一个中间枢纽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去了解企业、行业有哪些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内容的要求、标准,这些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转化为工作任务?这就体现在我们的实训设备当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跟企业实际生产和实际需要相结合,生产具有生产性的实训设备。面对职业院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一是提供生产性实训设备,协助职业院校建设示范性实训基地。二是帮助职业院校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其中,师资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实训设备使用这几方面的培训以及对转岗教师的培训。三是通过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上一篇:职教应按“需”办学 下一篇:哈尔滨学院 着力内涵建设 唱响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