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物理意识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09-28 02:27:01

培养学生物理意识的基本方法

【摘要】现在,初中生学习物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意识,培养,方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物理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了物理后能有效运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方法和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探索物理规律。本文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意识的基本方法:

1.要注重概念教学,挖掘物理现象的实质内涵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即“前概念”,而其中一些经验是片面或错误的。学生常用“前概念”分析问题,例如,干燥的温度计,在电风扇吹风下,其示数是否变化?按生活经验,当风吹来时人就感觉凉爽,学生由此判断得出温度计示数减小的错误结论。学生分析出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蒸发吸热”的内涵认识不清。液体蒸发才吸热,而风吹干燥温度计不存在蒸发现象;其二是学生“想当然”,缺乏自觉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时,首先应努力挖掘概念内涵,通过物理实验、具体事例、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杜绝死记硬背现象。实际上,物理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对初学者来说都是一种脱离学生思维结构的外在体系,并未内化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而常出现“学而不用”的现象。为了强化学生主动运用概念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时,应在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到分析有据,即所要解决的问题应与物理知识挂勾,要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进行判断和推理。

2.要注重培育规律意识,优化实验课教学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内容,说明实验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但是,许多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将教材上物理规律的条文和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等背得烂熟,而不去理会物理规律与物理实验间的逻辑关系,更谈不上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探索物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验意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虑物理问题应把实验放在思维的首位。

2.1 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器材、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学生便体会到:一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都受规律制约,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

2.2 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许多演示实验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演示,要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动手。

2.3 教师应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在家实验”的意识。如在家观察水的折射现象,只要用一只水杯和一枚硬币就可观察到奇妙的折射现象。总之,只要教师拓宽实验教学的思路,真正落实实验教学,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实验意识。

3.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培养,强化物理意识

对学生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现在学生严重缺乏利用物理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套用公式计算,不能套公式便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着力进行物理方法教育,解题教学是渗透物理方法的重要途径。

3.1 挖掘习题中包含的方法教育因素,抓住方法和知识的结合点。例如,沿着光滑折面把重为500牛顿的物体缓缓拉上高为15米的平台,求拉力做的功。题目没有给出拉力和拉力通过的距离,许多学生认为问题无解。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等效法思考。功的原理告诉我们:利用斜面对物体做功与直接用手将物体提起做功相等,根据这种等效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种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物理方法教育。

3.2 适时进行方法小结。某种方法在某一阶段教学中出现过数次后,教师就可以对此进行小结,将方法进一步明确化、科学化。主要讲方法的实施过程,但不急于讲方法的定义,应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体会。初中物理教学涉及到物理方法较多,如模型法、对称法、极端值分析法、逆向思维法、数学法、图象法等。只要教师在方法教育上常抓不懈,就一定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要注重规范作业语言,深化物理意识

物理问题的分析、解题过程的表述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但现在一些学生却不能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物理思维。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锄头松了,将锄把在石头上撞几下,就会套紧,试分析其中的道理。比较恰当的分析应该是:锄原来是运动的,撞击时,锄把受力而停止,由于锄头的惯性,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运动,结果就套紧在锄把上了。在这里“运动、受力、惯性、运动状态”等是用物理语言表述该物理过程的关键词,他们用“锄把不动了,锄头还要动”、“锄把不动了,锄把就会进入锄头孔眼里”等生活用语或抓不住问题本质的语言来说明,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述还缺乏条理性,这都是学生缺乏物理语言意识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物理语言意识的培养。

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可分“四步走”:一是确定研究对象;二是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三是确定解决问题所用的概念、规律和法则等;四是用物理语言表述自己的分析方法和解题过程。运用物理语言时,尤其应使用概念规律和法则中的关键词。同时还要注意物理语言表述的条理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规范的物理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使学生在不断模仿运用中强化使用物理语言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总之,培养初中生的物理意识,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关键性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应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在方法上不断探索。

上一篇:培养主动意识 提升发展能力 下一篇: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