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人·管理

时间:2022-09-28 01:11:22

孝文化·人·管理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和根本。如何把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如何与单位的文化相契合,让它成为一个单位的飞翔之翼,是摆在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孝文化 人力资源 管理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和根本。如何把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如何与单位的文化相契合,让它成为一个单位的飞翔之翼,是摆在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孝文化认知

“孝者,德之本也。”孝文化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到了周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职能。汉王朝的治国方针就是如此,同时“孝”文化也是汉代以后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渗透到了社会、单位、家庭、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在《孝经》中“孝治章第八”里面,孔子对“以孝治天下”作了专门的论述。

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其本职是爱,是责任。有爱就有孝,知孝会尽责。其表达方式是感恩,其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部分人员职业道德明显“滑坡”。笔者认为,在用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最佳方式。

二、孝文化的积极作用

人们常说,一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技术、硬件等演变成了用文化来推动一个单位的发展。所以,现如今“孝”已经成为诸众认同并信守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内涵,并由家庭逐步扩展到单位企业当中,从而演化成一种指导员工行为的巨大推动力。“孝”文化彰显出来的潜在力量正如日中天般的为单位企业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个单位生存发展的秘诀离不开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单位没有担当,责任心、公益性不强,它必将走不远。一个单位的发展依赖的因素很多,例如制度、思路、执行力等等,但道德保障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其中孝道教育,成本最低。

如果一个单位企业忽视了道德教育,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了“道德危机”,单位的风气也会受到污染,发展的风向也会跑偏,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扭曲。也就可能会让“问题奶粉”、“染色馒头”事件重演。单位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孝道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行为素质,将对单位风气的净化、单位文化建设工作和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学大师翟鸿?教授曾讲到: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因此,一个单位应该以孝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点。只有把孝道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各项工作才能有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孝文化之于管理

以孝文化作为单位文化的推动剂、助燃剂,就要移孝于忠,培养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要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单位的发展上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单位的建设中去,激发员工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心力才智。

推行孝道教育能提高员工对一个单位企业的忠诚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作为员工,对单位企业我们要心怀感恩。单位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待遇和物质生活保障,更为我们构建了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单位是由每一个员工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成败兴衰的责任。因此,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再进一步归纳来说,责任感本质上来自于感恩。在一个单位中,有的人把工作当作负担,当作养家糊口的苦差事,从而敷衍塞责,不会尽心尽力地认真工作;而有的人心存感恩,把工作看作是一种恩赐,一种享受,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依托,当作事业来做,因而更加负责,爱岗敬业,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事业越来越成功,同时也会对单位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在一个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既是耕耘者又是受益者,单位与个人是鱼水相依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妥善处理利与义、长远与当前、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立足当前看长远,联系单位看个人,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单位的“大河”与个人的“小河”的各种利益关系。一定要认识到没有单位的发展谈不上个人的进步,“大河”无水,“小河”不可能长流。单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大家,“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满。要克服各自为阵的本位主义思想,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奉献精神,珍惜单位“大家”发展的成果,努力为单位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个人忠于单位,从单位中获得利益;单位反过来照顾员工,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价值,创造充分的条件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换取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它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著名的木桶理论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单位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团队精神。有了忠孝的思想,每个员工就会将对父母的孝敬、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事业的责任、对同事的友好,每个员工就会以单位为家,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亲和、融洽。在单位内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们为了达成单位的目标而努力地与同伴配合,大家上下一心,全心全意维护单位企业利益。因此,孝文化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并且能实现精诚团结与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人连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感恩,都不赡养,很难想象他会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为单位企业有什么样的付出和贡献。

“鹿乳奉亲”、“卧冰求鲤”都是孝文化的典范。人类的血脉中有一种情感叫至孝,它的核心就是责任和感恩。员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努力报答企业,尽力服务社会;企业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服务顾客,回馈社会。同时,企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追求利润只是一个单位企业的基本目标,更高层次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这就体现了向广大消费者和国家尽孝报恩的思想。只有这样,单位才会得到政府、百姓、社会以及公共媒体的认可和赞许,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个单位在推行构建孝文化的同时,不仅要让员工从理论上认知孝,从理性上把握孝,还要让员工在实践中体认孝。双星集团的员工不孝顺父母将会被开除,山西一家医院实行中层干部任用、职称晋升“不孝敬父母者不予提拔或聘任”的父母一票否决原则。这些举措促进和保证了员工对孝的理解,更能促使员工将行孝尽忠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更能珍惜生活和工作所带给他的一切,更能促进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

总之,处在变革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结合单位管理实际,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策略,需要制定和构建切实可行的文化战略来提高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上一篇: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多维透视 下一篇:当大佬遇到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