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7 09:15:01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影响,提出将读写结合作为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并分别从读写结合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读写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角度对该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为了达到以写促读和以写促学的目的,笔者还提出了意义原则、趣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适合性原则四条基本原则,以帮助一线教师设计合适的“读后写”任务和正确实施“读后写”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读写结合 作用 方法

为了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获得语言知识、语篇知识、文化信息、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笔者提出,读写结合应成为我国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一、读写结合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首先,对语言学习而言,输出活动(说、写)与输入活动(听、读)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次,在目前的情况下,读后开展写的活动更具有可行性、实效性和适切性。因为,第一,作为非本族语英语教师,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并非理想,驾驭课堂能力必然受限;第二,我国的教学模式多为40人以上的大班课堂,写的活动更易于控制,也更具有实效性;最重要的是,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是为学生“今后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有研究表明,读写能力可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读写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目的语磨蚀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更符合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二、读写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需要阐明的是,本文所探讨的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写的教学,“写”只是“读”的落脚点,而非出发点,“写”的意义并不全在于写作本身。“写”既是“读”的成果,更是理解和重塑“读”的过程。

回顾有关阅读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重信息,轻内涵;重口语,轻书写。这样的阅读教学既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建立英语语感,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无法达成阅读教学的目的。笔者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正是对以上问题的回应。具体而言,将读写结合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落脚点,至少可以产生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本。好的“读后写”任务可促使学生更有目的地深入理解课文细节,领悟课文内涵,发现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体验内含的情感等,从而获得对课文内容完整而深透的理解。

第二,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针对课文整体意义的“读后写”可引导学生从语篇层次上把握课文内容,认识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增强语篇意识,提高他们对文本中字词、短语、句型结构等的表情达意功能的敏感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完整、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通常的对话、角色表演和低水平的讨论、辩论中是无法获得的。

第三,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写作需要语言,这种需要可引发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增强其对语言形式的敏感度;写作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尝试使用语言、检验自己有关语言的假设的过程;而有形的文字产品更有利于学生反省自己和他人的语言学习,提高其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与人们通常所开展的脱离课文的语言点教学相比,“读后写”任务可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真实、自然、完整的语境中去学习语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单个的字面意义集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总的整体意义而储存于长时记忆中。除此之外,写作活动本身也是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理清思维,使之更加条理化和明晰化;同时,好的写作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笔者所主张的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其根本目的是为阅读教学服务的。因而,在宏观上须做到以下几点:在教学程序上,阅读是出发点,写是落脚点,学生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开始写的活动,同时又在写的过程中强化读的效果。在教学环节上,写归属于读后阶段,要遵循先读后写、由输入到输出、从理解到表达的基本路径。在写作主题与内容上,可以给学生适当的自由发挥空间,但一定要提醒学生围绕或基于课文主题和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学习使用课文中的词、短语和句子,避免使写的活动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在“读后写”任务设计上,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意义原则

意义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写作任务要鼓励学生围绕课文主题或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完整、连贯的表达,而不是支离破碎或机械性的填空练习和句型转换等写作活动;第二,写作任务要激发学生围绕课文主题或基于课文重要细节进行真实的、有具体内容的表达。

2、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指写作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设计“读后写”任务时必须认真研读课文和熟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他性格特质,找准合适的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切入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又能引领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则能引领他们审视和思考现实生活。

3、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指写作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性源于对学生阅读理解问题、语言学习问题以及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问题的诊断和了解,教师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弥补相关知识的缺陷、培养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4、适合性原则

与意义原则相同,适合性原则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写作任务的合适性与恰当性;二是活动方式的合适性与恰当性。要使写作任务适合学习需要并以合适的方式开展写作活动,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课文的体裁、题材、内容、语言难度、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话题的熟悉度、英语水平等。

四、结语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写的关系密不可分。读是出发点,写是落脚点,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立足文本,吸收运用,并进行适当的同话题延伸和拓展来开展写作活动,可以达到以以写促读、以写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莉.“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探讨”.《课程・教材・改革》2011年第9期.

[2] 邵利群.“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

[3] 陈伟. “依托文本素材:指导初中低段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年第 10 期 .

[4] 李雅琴. “谈中学英语以读促写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阅读 》 (教育版) 2010 年第 23 期

上一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下一篇:应用数学学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潜能